2月9日,华为在武汉召开平板PC创新技术媒体沟通会,华为终端BG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王银锋分享了华为在智慧办公产业发展中的“破”与“立”,并与清华大学教授王劲涛、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青年艺术家莲羊、金山办公移动基础产研总经理金亮等受邀嘉宾共同探讨了未来智慧办公技术发展趋势。
华为终端BG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王银锋表示:“华为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智慧办公走向更深、更远的路。”
华为智慧办公战略起底
华为目前稳居中国平板第一阵营,笔记本销量同样也实现了逆势增长,2022年Q1至Q3市场份额增长120%。今天成绩的取得,其实源于15年前推出的一款数码相框,2008年华为首创了中尺寸屏类数码相框,此后华为不断优化、升级自身技术,通过超级终端、极致全面屏、移动应用引擎等技术,以生态创新掀起了平板PC行业的巨大变革,快速成为消费者心中最具活力与创新力的品牌。
近几年华为力求将复杂的重度办公场景简单化、便捷化,从一碰传到多屏协同,如今更是打破OS界限,为消费者带来了创造力和效率的提升。一体机、显示器、打印机等产品也陆续成为智慧办公生态中的一员,为消费者带来无缝流转、无界沟通的办公体验。
华为软硬件结合的变革之旅
在混合办公时代,多设备、多场景办公已经成为常态,但传统电子产品之间生态不同、系统不同,导致多数品牌哪怕是最简单的文件传输都需要借助第三方应用来完成。如何通过硬件优化和软件升级为消费者构建自由、高效的智慧办公体验,便是华为智慧办公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智慧办公的变革,从华为开始
华为智慧办公解决方案高级总监辜志力博士对混合办公时代驱动场景变革与华为智慧办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华为通过对丰富的智慧办公产品品类,移动应用引擎、超级终端等创新技术,鸿蒙分布式组件的平台能力进行垂直整合,并依托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等鸿蒙分布式技术,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打破了生态间的壁垒。
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华为PC应用引擎则是通过鸿蒙虚拟化技术,将不同平台的应用打通,让消费者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办公设备与办公软件。并且在超级终端加持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笔记本正在编辑的内容能在平板电脑中无缝接续;手机上浏览的新闻,也可以一键接续至平板阅读,这些极具创造性的体验,正是华为设备协同与生态融合带来的体验变革。
华为首次公开平板PC的六大技术发力方向
在平板PC创新技术媒体沟通会中,华为终端BG PC架构系统科学家、首席架构师甄海涛博士公布了华为在平板PC领域深耕近10年的成果,即为用户体验进行的体系化提升,构筑的美学、显示、连接、交互、性能与音频六大核心技术标准。
探索极致是华为对美学永远的追求,为了将全面屏做到极致,华为挑战将摄像头模组的PCB减窄到2.25mm,创新设计了分布式天线与相位调控技术,并克服了窄边框材质问题,成为业内首家克服这“三座高峰”的厂商。在显示方面,多年来因为光谱的问题即便同一批次的屏幕也不能做到完全将色差消除,不同的设备间色差更加明显。针对此,华为首创了多屏同色技术方案,通过最新的CIE2015标准结合自研的3D lut算法与自研了色彩管理软件,成为windows阵营首家攻克了跨屏显色一致难题的厂家。
在交互、连接、性能、音频方向中,华为还推出了Free touch全域触控板、Metaline天线、华为鲨鱼鳍散热系统等业内首创技术。并基于华为多年来多产品积累经验,建立了专家经验库,让华为可以更轻松的将这些技术与思路贯穿到了平板、PC、手机等全系产品中,为产品体验的一致性提供了保障。
三方专家共话未来智慧办公新趋势
在生态论坛的现场,嘉宾也根据针对自己深耕的领域对华为智慧办公的体验与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清华大学教授王劲涛,从多终端智能协同无线通信系统的专业领域与大家分享在设备协同场景下,用户的痛点与解决方案,并对居家的智慧办公、多终端协同的计算与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的讲解;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青年艺术家莲羊向大家展示了她使用华为MatePad Pro跨应用取色功能完成的第一幅岩彩风数字绘画作品,将山海经神兽赋予中国传统色,平板作为大众化的数字创作工具,让更多的人享受创作乐趣;WPS作为华为重要的合作伙伴,金山办公移动基础产研总经理金亮展示了WPS与华为深度合作带来的多设备分布能力、PC应用引擎等智慧办公功能,同时也肯定了华为设备协同与生态融合的智慧办公发展战略。
面向混合办公的全新办公生态,华为通过对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不断地打破传统的产品研发与设计思路,如今华为已经完成设备协同、生态融合,为智慧办公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未来智慧办公创新形态、创新生态、创新体验、突破空间等可能的变革,华为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整合内外部资源,并欢迎更多的生态伙伴加入共同促进智慧办公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