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实验室一般来说是属于「禁地」,即使绝大多数内部员工如果没有特殊授权,依然无法进入,毕竟里面大概率会涉及到公司最高级别的产品机密。
目前全球前三大手机品牌商——三星、华为与苹果,以及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甚至微软,都不约而同在近年来做了件事——开放技术实验室。
众所周知,苹果是对保密级别要求最高的科技公司,不过在乔布斯逝世后,苹果对外界逐步开放(当然产品泄密事件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来也开始为 iPhone、Apple watch 等核心产品面向媒体开放了相关技术实验室。
三星在 2016 年遭遇 Note 7 自爆门后,也开始带媒体参观可靠性实验室,意在在证明 Note 7 事件只是个「意外」。
英特尔在 2009 年邀请了媒体参观过 Intel Labs ,展示硅光技术如何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与效率;英伟达在内地建立过混合实境技术实验室,并开放给相关大学院校参观;微软在 2013 年新游戏主机 Xbox One 发布前,邀请媒体进入了当时保密级最高的产品原型实验室。
中国科技公司在这件事上普遍低调,尤其是技术壁垒越深的行业,本质上就越不愿意开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力进步过程中,中国整体的研发投资每年都在增长,目前已经接近 4000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是第三名日本的 2 倍以上,PCT 专利也是世界第三,业内普遍预计,未来 5 年里人口红利会逐步转型为工程师红利,也就是技术红利。
所以在「秀肌肉」这件事上,需要有代表性的公司站出来。
2020 年 315 过后的第一天,华为终端的荣耀品牌更进一步,全网上线了一次华为实验室与生产线「云参观」,涉及到了西安、东莞、深圳三地的多个实验室,而且是面向公众而不是仅为媒体,算是把「开放实验室」上了个新台阶。
1,为何热衷开放实验室?
其实面向外界开放实验室这件事上,公司诉求并非完全一致,比如 2014 苹果的 iPhone 6 出现了一系列被用户「掰弯」的事故,随后公司罕见的向外界公开 iPhone 的测试实验室,并试图通过实验数据来证明——所谓的「掰弯门」只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当然,三星也是这么想的,开放了可靠性实验室更多是为「爆机门」做危机公关,希望借此扭转舆论。
这几年里,苹果又多次为运动健康产品开放了实验室,甚至专门新建一个健身实验室来优化可穿戴穿戴;微软在 2013 年为了游戏主机 Xbox one 的预热,不惜让实验室「被迫营业」,也算为新品操碎了心。
荣耀这次的云参观华为三地实验室和工厂,则更多的是为了展示手机与 IoT 产品的品质,凸显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其实这个活动几天就有个很有意思的预热,引起了很多普通消费者的兴趣——如何定义一台手机是否「健康」?荣耀业务部副总裁老熊这样写到:
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为了健康,我们希望电波强度小一些,减少辐射强度;可是我们又希望手机上网、通话顺畅,这又需要传递到基站的电波强度大一些才能满足。大家千万别以为手机信号“满格”时,电波强度是最大的,真相正好相反:恰恰是在信号差的时候,手机才会加大发射无线电波的功率,以便与手机基站正常连接。
如何达成「信号好、辐射低」,并保持品控,带来一部真正「健康」的产品?就涉及到了很多技术问题,华为实验室的「云参观」,也试图在解答这些疑问。
2,「云参观」里看不到的
在下午的云参观环节,分别展示了华为的西安研究所、东莞的松山湖生产线以及甚至运动健康实验室。
这三个地方来头都不小,西研所是荣耀 X 系列手机的诞生地,出了 8X、9X 等不少千万级别出货量爆款,这里主要展示了测试 SAR 值的手机辐射实验室以及通信协议实验室和网络环境模拟实验室;松山湖生产线是创新技术和设备的基地,荣耀 V30 就在这里完成组装合体。
深圳的运动健康实验室则是专门为 ioT 和智慧屏等产品设立的部门,通过与专业设备比对,可以看到无论是荣耀手表还是荣耀手环 5,在真人运动场景下的测试结果与专业检测设备数据(心率,卡路里消耗等)相差无几,这意味着在真实运动场景中,这些可穿戴设备已经兼具专业性与便携性。
有网友在弹幕里曾问到荣耀与华为实验室的归属关系,其实荣耀是华为终端旗下的两个品牌之一,另一个品牌就是「华为」牌,用华为几位产品线高管的话来说,差异就只有品牌调性的不同而已,在产品上则是共享同一个研发团队,在芯片、技术、品质、安全等要求上,是完全一致的,且在研发、测试和生产环节上,都远超了行业标准的要求。
这背后其实是「不计代价」的投入——2019 全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 1200 亿元,往前再数 10 年里,总投入超过了 4850 亿,其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在销售额 10%以上;而在全球公司里,其投入仅次于亚马逊谷歌等,排在苹果、微软的前面。
在云参观中看到的西安研究所,仅通信实验室的硬件投资就超过 2.5 个亿,此前还专门投资 2000 多万元建立专门用于 5G 场景化测试的实验室;深圳的运动健康实验室更是得到了官方认证,是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挂牌成立。
说到底,实验室最终是为了确保品质,甚至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前面提到的辐射测试的 SAR 值上,西研所出品的荣耀 9X 就有着更低辐射更绿色,这些东西真的是外在看不到,甚至使用起来也不容易感知到,但只有实验数据告诉了你它有多努力。
另一方面,实验也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各种使用场景,并在实验环境中无限重复来测试抗压能力,比如荣耀智慧屏开关机与屏幕熄屏亮屏的测试标准都是 10 万次;每款荣耀路由上市前都需经过 10 万小时的稳定性测试;荣耀智能手表静电放电能力测试超过 3 万次,放电次数是行业法规的 40 倍等等。
在业内看到,这些东西也只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用超标准的力度来执行完成,这也为什么我们此前提到过的「大厂定义标准,而小厂只能讲配置」—— 所以荣耀在「个性、潮流、科技潮牌」几个关键字所代表的面向年轻用户品牌竞争中,有着先天优势,这也是几年来快速成长,跻身国内手机前四的原因。
3,技术投入带来长尾收益
技术主导的科技公司其实走的都是一条先砸钱搞研发,后等待产品上线的路径,类似于春耕秋收,但科技研发的等待期远长于这个时间,消费电子品类一般也都有 1-3 年时间技术储备期,虽然前期很苦,但好处是一旦到了收获期,则会带来长尾收益,甚至可以吃不少年。
在过去,高通就是个典型案例,做手机很难绕开其专利;现在国内的案例是华为,5G 领域布局超过 10 年,现在终于等到收获期,所以国外公司在 5G 上也不太容易绕的开华为……
长尾收益的最终体现是产品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是否买单,不以应用为目的的研发就是纯烧钱,早年间硅谷的施乐 PARC 研发中心就是鲜明反例——开发了一票冠绝全球的技术,最终因为战略问题没完全面向大众,以至于错过了整个消费电子时代,成为一代科技悲剧主角。
好在现在的信息越来越平等,整体上,高投入的研发加上正确的方向与死磕到底的精神,最终还是会收获长尾收益,在手机行业里直接反馈就是行业竞争力、品牌号召力和用户口碑。
行业竞争力、品牌号召力可以从总销量、用户在品牌间的流入流出图来看到——各大机构数据里,华为(包含荣耀)几乎国内唯一逆势增长的品牌,加起来超过 40%的份额了,所以人家把目标都定成了华为第一,荣耀第二,目标硬核,但也是真的有核心技术在支撑。
口碑可以直接参考京东天猫等产品评论,京东上,荣耀 9X 系列的评论量已经超过 100 万,好评率达到 97%,而另一款评论破百万的是 iPhone 11 ,好评率为 95%;荣耀 V30 系列发布以来,多个销售节点都稳居“3000-4000 元档安卓手机销量冠军”;口碑上,在京东平台,荣耀 V30 和荣耀 V30 PRO 好评率持续稳定在 96%的高好评率。
据说华为内部有句话叫「品质是荣耀的自尊心」,其实品质就应该是所有好产品自尊心,现在近乎零和博弈的市场环境下,各家之间的比拼一定会越来越多回归「品质」本源,因为消费者放弃一个品牌,实在要比爱上一个品牌容易得多得多。
三星手机门事件后,品牌在国内一落千丈,早已经跌出主流竞争者行业,本质上就是品质陷阱带来的后果;而苹果能一直高品牌溢价光环,除了自带体系的软硬一体护城河外,对品质的看重也至关重要;而荣耀作为相对新兴潮流品牌,这次对大众开放多个华为实验室及生产线,也说明对品质的自信以及品牌力攀升,这也是完成其「智慧全场景和 IoT 第一品牌」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有人说华为的实力已经很强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还有必要宣传吗?
要知道,在成熟市场环境下,任何品牌都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定位和属性,比如苹果的院线与电视广告几乎从未断过,餐饮巨头麦当劳也一直在传达家庭欢聚、健康向上的品牌理念,而荣耀本身就是面向年轻人的新晋品牌,在产品升级、品牌提升之际,当然愿意通过展示底层竞争力来凸显品质。
开放技术实验室,不正是个精妙而实用的策略吗?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