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上演家暴,看腾讯网怎么搞社会实验?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普通大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越来越多,原本只在朋友饭局或者聊闲中才提到的社会话题,现在几乎已经从精英阶层渗透到了每个网民身上。

随之而来的,就是的官方层面对「民间」所讨论公共事务的密切关注——15年前那部著名的家庭伦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首次把这个「不能说秘密」摆在公众面前;4年前,「26 岁北京妇女婚后 10 个月被家暴致死,终审判决凶手有期徒刑 6 年半」的新闻,对比「 美国妇女虐待养女致其死亡,获刑37年」等恶性事件,一举在社交媒体上打开了「家暴」这个在国人看来「家丑不可外扬」的话题。

今年3月,中国首部反家暴法实施,它被视作维护家庭的「保护伞」。

公众场合上演的「家暴」,他们都在干什么?

反家暴法出炉前后,腾讯网就对「家暴」进行了一次极具互联网形式的社会实验——两个演员扮演夫妻,在人满为患的餐厅里,上演了「家暴伦理剧」——第一幕中,男方对女方先骂后动手再摔东西,试图把女方拉回家,在后者的抽泣中,旁边的食客们竟无人上前哪怕说一句话;事后采访中,男方说周围的无动于衷让他有了继续「施暴」的可能,而看客则说,他们自己的事,还是不管为好; 第二幕,男女双方上演了同样的剧情,不同在于,一个看客上前劝说后,周围的人纷纷出手相助,有的要报警,有的安慰女方,甚至还有的人打算直接教训男方。事后采访中,男方表示——周围人的行为,让他有了不少顾忌,不再敢为所欲为的继续家暴。

在反家暴法正式实施的当下,腾讯的这则社会实验立刻引起了诸多关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家暴的讨论。事实上,这个短短10分钟的视频包括了前期采访、对比实验、「当事人」自述,后续反思等环节,所传达的内容要远高于一篇「反家暴法」出炉新闻稿或专家们的分析评论,它用还原现场的形式,把我们在生活中那些难以启齿、却可能处处存在的事情,以一种专业和符合互联网传播的方式,用「四千万中国男人还在打光棍 你居然打老婆!」的这样略带调侃性标题推出,一举获得了超过1000万次播放。

众所周知,「家暴」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根据统计,在中国每四个已婚妇女就有一个遭受过家暴,这已经是个相当大的数量级……受限于我们一直以来获取的「家丑不可外扬」、「床头吵架床尾和」的教育,有关于家暴立法程序迟迟没有得到真正落地,所以,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法案,可以说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下,腾讯这则实会实践,也真的算「踩」到了当然媒体最为缺乏的那个「点」上。

《反家暴法》指出,对于家暴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有权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明确了学校、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发现未成年人等疑似遭家暴时的强制报告责任。另一方面,强调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人人都有道德义务去对家暴说「不」。

一个发人深省社会实验应该是什么样?

事实上,这两年来很多媒体都在进行所谓的社会实验,但多数其实更加偏向娱乐化,说白了是把这些内容当做流量来源,核心是靠博人眼球的标题,露骨的内容来进行话题营销,最后其实什么都没有讨论出来,只让人们对社会的灰色地带更加的敏感与恐惧。

比如之前有视频网站推出的美女搭豪车之类的,甚至后续还有富二代进行效仿,这些社会实验除了说明部分女生爱慕虚荣外,并未真正的带来任何信息增量,但却加深了人们对于社会底限、伦理道德的负面效应,可以说是种「破坏」型实验。

而腾讯的家暴伦理剧则恰恰相反,相比娱乐营销主导的实验,它的立场是不是破坏,而在于建设,比如视频结尾,就还原了演员自身的心理活动,加上出手相助群众的采访,鲜明的告诉大家——碰到家暴,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制止暴行的同时,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或许能改变一个家庭。

从这个层面看,看似揭露世俗的丑恶、人性的自私的视频,实质上是为了重构——重构用户审视自我、颠覆固有认知、以及媒体与用户的关系的一个过程,从开始的情感沟通,到精神共鸣,最后达成价值认同,这也是短视频可以震慑人心的意义所在。

对于整个互联网媒体来说,拥有数亿计用户的腾讯能从传统的新闻报道+深度策划,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制作实验短片,是个相当有意义的转型,也可以说,腾讯因为自身庞大的体量,已经主动承担了其应有的媒体责任——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视频的直接意义就是在家暴法颁布之后,让人们真正了解到其中关于家暴的各种误区,从传播效果看,它是成功的——要知道,在娱乐化快成为最主流趋势的当下,这并不容易。

关注互联网媒体的人都会记得,几年前腾讯提出了「事实派」理念,并一直在内容传播上大打「事实牌」,推动了不少社会实验,目的在于用自身的新闻操作方式,去连接大众与政策、法律等专业领域,从而解读那些法规或者那些公众触及不到的领域,最终带来了品牌的增值,相比其他网媒,这也更为贴近其自身提出的「事实派」理念。

在反家暴的实验之前,其实腾讯还推出过一系列策划,比如「你是否愿意把手机借给流浪汉」(以记录者的角度去体验流浪汉的一天)、「假如给我三天黑暗」(两位视力健康的普通人在蒙上双眼体验盲人生活三天),其核心都是讨论问题、提出具有建设型的建议,但又并不去刻意做「道德帝」,通过真人实验,最终把当时体验者心里感受传达给每个用户。

回到反家暴实验中,当法案出台、短片上线后,舆论持续发酵,作为内容策划方,腾讯还进行了二次传播,将实验向周边延展——比如与「faceu」APP合作,推出伤残妆系列素材,让更多人有了直接的互动体验,看到自己伤残的样子,恐怕更能体会家暴受害者的痛楚;而在「假如给我三天黑暗」中,后续还邀请明星带动大众进行二次创作传播,把社会实验同互联网营销更为紧密的结合到了一起。

我们还不知道下一次腾讯又会搞出什么话题的社会实验来,但其发人深省的切入点、平凡直接的镜头、与「建设而非破坏」的理念都不会变,从这个意义上看,好的实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它在不断穿上新的外衣,去影响到不同层面的人群。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14
公共场合上演家暴,看腾讯网怎么搞社会实验?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普通大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越来越多,原本只在朋友饭局或者聊闲中才提到的社会话题,现在几乎已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