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划重点
真正的共享经济本质是“用户对接用户”,随着经济规模壮大后我们现在实际上共享经济是“企业对接用户”
众多共享经济企业早期因直营能力不足,从而大多转向渠道代理导致主导权丢失,如今很多的涨价现象其实与渠道商有很大联系
由于一些共享服务已经成为刚需的存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消失,但共享服务的质量提升仍是用户所诟病的话题
共享经济或许在未来会回归“初心”,但精细化运营或许会在这一阶段成为所有共享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难题
丨概述
近年来大火的共享经济如今正在消费市场中不断被蚕食。
今年1月,哈啰单车宣布对其7天、30天、90天骑行卡的无折扣价分别上涨为15元、35元、90元,美团随后也对旗下相关产品进行调价。
“共享类”商品的涨价也不只有共享单车。今年8月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登陆热搜,2元一小时的共享充电宝落下帷幕,正式开启4元一小时的时代。
艾媒咨询集团的CEO张毅认为共享产品的涨价现象属于市场调节价格,是大势所趋,但在涨价的同时也要做好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否则企业无异于“自掘坟墓”。
共享经济出现的意义本是方便与省钱,但如今的人们也开始因为价格敬而远之。
9月7日晚间,特邀科技&财经评论家,媒体融合与网络视听、数字科技与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包冉线上解读共享经济涨价背后的市场处境。以下是文字直播精华版内容:
01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C to C”
刘兴亮:共享经济服务本质到底是什么?
包冉:最早共享经济的出现是在伦敦,一个大学毕业的女生发现毕业典礼一般会租用礼服,如果买一身礼服,价格比较贵,租礼服也不一定租到合适的,于是她就搭建了一个共享的小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衣橱里的礼服或者不常穿的衣服进行共享,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其实是典型的C to C形态,C to C才叫真正的共享。后来共享经济规模壮大后,我们才发现它不是真正的C to C提供的,实际上是B to C的服务,平台是B端,用户就是C端。
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媒体朋友也都指出过它本质上不是共享经济而是分时租赁,它应用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基于位置的商业服务和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随用随取。如果继续称之为共享,我认为不一定很合适。
餐厅中的共享充电宝,图源:怪兽充电
刘兴亮:现如今共享经济到底贵还是不贵?
包冉:实际上贵与不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关键是看需求是否和它匹配,价格由供需决定。
如果是完全意义上的刚需,那么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非刚需或者半刚需,那么不管它现在的绝对价格贵不贵,打着共享经济名义的产品和服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历的价格涨幅确实非常惊人。
一个产品,它价格会有正常的周期性调整,比如服装会面临过季,零食会面临过期的情况,它们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价格调整,价格跌宕的幅度都是比较平缓,而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在过去给大量的消费者进行补贴,让消费者免费骑车,免费体验充电宝。现在不但要收钱,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价格就会上调或者是50%的涨幅,这确实会令消费者感到不满,相关的平台也应该注意到这点,毕竟消费者还是上帝。
02
渠道代理让共享企业寸步难行
刘兴亮:现在除了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网还剩哪些“共享”?
包冉:比如将孙正义“坑惨”的wework共享空间,但因为模式的问题没有做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空间。还比如共享篮球,共享体育类用品或者是预定足球场地的共享,但都因为赛道太窄,无法做大,导致现在只剩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反而成为最刚需的服务。
在刘老师您的《创业3.0:共享定义未来》中也提到在广义的共享经济的领域,最核心的还是要抓住用户的刚需,比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手机“最后一格电”的需求。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硬核的刚需,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损坏,共享服务则会将维护成本分摊到每一笔的的订单之中,这样就不会出现在当你使用机器时出现问题后,最后由消费者买单的情况,实际上这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消费者体验,这也算是一种刚需。
街边大量的共享自行车,图源:视觉中国
刘兴亮:当年共享经济有两大代表,一个是Uber,一个是Airbnb,如今也有点落魄。
包冉:在国内,我认为比较难,国内有很多玩家比如房屋短租,业务比较难做,国际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核心是身份识别与安全性的顾虑。各个城市入住酒店需要登记,包括我们的护照信息各方面的信息都需要,但是有时候利用互联网平台的Airbnb民宿互租里很多的租客、住客的信息是不是真实的,是不完整的,包括出租的房产的信息是否准确、安全,这与租用充电宝和单车包括网约车还是不同的。你需要居住在一个封闭空间,安全性对于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国际上的民宿品牌未来更多的会与知名品牌连锁,真正意义上的民宿、民居,占比不会太高。
知名共享经济企业“Airbnb”和“Uber”,图源:网络
刘兴亮: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价格一路上涨,逻辑是什么?
包冉:我觉得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经营模式在后期趋同。
共享充电宝要想扩大规模,最不可缺少地面推广。从早期的大众点评、美团将小二维码发放到每一个餐馆,共享充电宝需要进入很多的线下场景,而且进入线下场景不单单意味着将专用的充电舱放置在那里就行,它对于电压、电流的要求实际上是比普通的民用电要高,它有一个安全性的要求,安全怎么保证?
所以许多充电宝的品牌采用直营模式,跳过地推工作这个耗时耗力的环节,转变成渠道类推广,只收取相对固定的费用,剩下的由店家支配。几乎所有品牌渠道经营的比重如今越来越高,实际上是渠道将价格上涨。
作为源头的平台方,如果不找渠道或者不给渠道有那么多的让利空间,那么渠道没有积极性,就会造成双输的局面。对于平台来说短期内放弃渠道的合作伙伴是不现实的,渠道的中间层一定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无利不起早,但是原来一笔固定的成本加上渠道的加价到最后对于我们所有的终端用户来说,价格肯定水涨船高。
结合目前充电宝网点的分布和覆盖的人群、日使用频次的数据来看,我个人的结论是:它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以及现金流的规模性平衡点。
做平台性的生意它一定有一个平衡点,拐点是现金流,它在达到平衡和现金流后下一个拐点是达到正毛利,再下一个拐点是净利润达到盈利。第一个拐点是和规模正相关,相对的规模不够就会出现矛盾,价格便宜容易规模扩张,但会导致亏损更多。如果价格过贵,它的规模扩张就受限制。
刘兴亮:我觉得共享经济,早期共享服务特别便宜的行为属于不理性的无序竞争,现在的涨价现象也属于为早期的行为买单。作为一个企业肯定需要赚钱,不可能一直亏损下去,但到目前三大家阿里、美团、滴滴都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早期阶段肯定是不正常的,后来的涨价才更加合理,是商业回归理性的一种行为。
03
在“涨声”中提升服务很关键
刘兴亮:从理性的角度看涨价是一个合理的行为,但是共享经济会一直涨下去吗?
包冉:共享服务如果出现一直上涨的情况,当用户总体可承受支付金额的中位数过高,用户也会选择不使用,市面上仍然有许多替代品留存,比如现在手机的快充就是共享充电宝需要面对的挑战。
企业的运营也会观察数据,比如说某个季度或者某个月突然之间用户的使用时间、使用频次断崖式下滑,极有可能是由于不断的涨价所造成的问题,企业也会通过限时优惠的手段来挽回用户。
另外也会出现一种现象,价格不再上涨,亏损还会进行下去,这为什么?在共享单车领域已经非常清晰,现在没有纯粹的共享单车公司,它都是巨头公司下面的一项业务。比如滴滴总体上是亏损的,但是滴滴的规模效应以及它的现金流很健康,包括阿里旗下的哈啰单车,实际上此类业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利基业务。
利基业务也叫市场缝隙,它可以不存在,但如果没有对于用户来说不方便,对于商家也是如此,商家需要进行完整的业务拼图,如果没有就称不上完整的智能出行企业。比如滴滴如果没有这样的业务,就算不上互联网下半场的服务型电商企业。
我比较担心共享充电宝企业,纯粹的共享单车企业已经消失,那么纯粹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就需要依靠自己的业务来养活自己,不排除下一步他们也会归入到相关大的平台的业务序列中。
刘兴亮:共享单车也好,共享充电宝也好,在一片“涨声”中,它的服务也有“涨”吗?
包冉:单车的服务我认为不错。我觉得考量共享单车服务的最关键在于故障车的及时回收和翻新车的维护和及时投放,这很关键。而充电宝虽然我用的不多,但寥寥无几的使用体验并不是很好(个人体验不代表客观情况)多次遇到过充了不到二十分钟电就空电的情况。按理说应该说上一个顾客归还了之后进入电池舱,处在加电状态,充满或者充到85%以上才能够给下一个顾客提供服务。这很多都是考验细节的地方,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渠道代理制造成的问题。
共享单车维修工在进行维护,图源:网络
如果是直营制,责任划分非常明确,责任到人问题可以得到很快的解决。可是如果有渠道代理就会导致责任模糊,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我觉得服务规范、渠道代理制服务质量的提高,有一个必然的前提:产品或服务有足够的毛利空间。毛利空间能覆盖得住成本空间,不能到最后从厂商到渠道,谁都不挣钱。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渠道可能挣钱,平台却不挣钱,毛利空间、毛利风险也低,规模性不足的情况,这都是现在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刘兴亮:共享充电宝差别定价怎么看?
包冉:差别定价其实还是看刚需程度,比如有大量的年轻人玩各种游戏用电程度很高,手机如同器官一样,一旦没电就失去了与世界的连接,这时就需要充电宝,你越焦虑它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可以定价越高。
我觉得事实上对于共享充电宝平台的公司或者是服务公司来说,应该高度重视用户的回馈和反馈。而且我观察到共享充电宝包括小程序界面、app界面,对于用户的意见反馈、故障表达,包括一些合理化建议,入口藏的比较深,这都是需要改进的。
通过差别定价以及如今共享经济所面临的难题,其实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创业多年,企业家是否认真的思考过提供共享服务的公司它的本质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考虑不清楚,不下狠功夫、硬功夫去思考。企业未来还会遇到很多的战略性沟壑,这个沟壑是很难靠战术上的勤奋比如多铺营销点,多提几次价就能够能迈过的。
04
共享经济即将迎来精细化运营时代
刘兴亮:在如今的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下还有哪一些方面可以提升?
包冉:第一,对用户服务永远没有止境,尤其是在不断涨价的前提下,服务一定是往精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并且将有效的服务、完整流程灌输给渠道。
第二,真正的大厂对渠道是拥有绝对性的管理权,从话术到维修到用户服务体验,从家电企业到互联网大厂到硬件企业,厂牌是绝对有主动权的。我觉得可以适度的增加直营比例,因为只有增加了适度的直营比例才能够对用户进行及时的反馈。
第三,不管是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都需要开拓相关联的业务。不是自己开拓,而是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开发。肯定需要试错,单纯做一项业务太窄,除非背后有一个大平台深深的嵌入到业务组合之中。
刘兴亮: 共享经济未来可能还会在哪些领域展开?
包冉:我比较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极有回到真正的狭义的共享,专属于用户的平台。通过平台的组织实现用户与用户进行产品或者其他的服务彼此的嫁接和对接。C to C 之间的共享,我觉得是真正的共享。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消费的多元化和消费的适宜度是很关键的。
为了达成更好的消费适宜度,不管在这个周期里的平均收入水平是涨或跌还是维持不变,其实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都是好的。而多个选择是通过社群组织来实现基于兴趣的共识,信任和分享。我可能比较看好硬件产品,硬件产品具有相对减值期,耐用的硬件。再比如一直比较火的手机二手交易市场,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二手市场的流通,会不会出现一个让人更放心的平台主打的C to C的属性。现在也有这种雏形,有的是做手机维修,有的是做手机保养,现在也试图搭建类似的平台。
二手机交易平台的手机,图源:熊出墨请注意
刘兴亮: 共享经济总之给我们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无序竞争时代过去是不是意味着进入了一种精细化运营的阶段?
包冉:精细化运营是一直以来的要求,其实社会层面也一直在对平台精细化的服务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产品进行鉴定和鉴别,共享产品也好服务也好,如果未经鉴定,未经鉴别,出了问题该谁承担。所以我觉得现在精细化运营是一个必要要求,是一个前提,而且任何一个赛道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都是很少数的。从管理架构的设定,商业模式本质的认知,具体执行团队的培训,渠道管理的要求等一系列环节也都很重要,阿里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思路建设去取得成功。
刘兴亮:共享经济的第一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二个时代所面临的精细化运营可能还要打一个问号。总之是共享经济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