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于手机圈子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十五年前的今天,第一代iPhone正式上市。回想2007年,乔帮主推出了颠覆整个手机行业的新产品——iPhone。惊艳的外观设计、丰富有趣的系统、别出心裁的操控方式……集合了如此多丰富要素的iPhone成为了那时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如今十五年过去了,苹果也依靠iPhone带来的巨大收益成为了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在你心里,最好的iPhone是哪一代呢?
首先,时钟拨回到美国当地时间2007年6月29日,第一代iPhone正式上市。当年1月,苹果联合创始人、已故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发布iPhone时称,它“集iPod、手机和互联网通信器于一身”。尽管乔布斯知道iPhone会改变人们沟通和上网的方式,但也许就连他自己也无法准确预测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初代iPhone为现代智能手机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一个口袋电脑时代。人们轻点手机就可以让它回答任何问题,它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智库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0亿人使用移动服务。从工作、沟通、购物、旅行、管理财务和体验娱乐,人们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对于全球数千万人来说,iPhone就是一个工具。
另外对于许多人,iPhone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将软件、服务以及硬件融合在一起,操作省心、稳定且流畅,他们都说不清iPhone到底哪里好用,但换手机时总会优先考虑苹果,有些人更是一连用了好几代iPhone,或者是一台iPhone用了好几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iOS稳定流畅,更新周期长,服务简单好用,让众多消费者形成粘性,一直都在用。
还有一点,对于果粉来说iPhone不仅是一款工具,更是一种“信仰”,甚至容不得任何人批评或者提出建议,愿意为苹果的一切买单。例如首台iPhone 2G原型机,现在只是一台毫无意义的测试产品,但在果粉看来却蕴藏着乔布斯伟大的创新精神,每台产品都有约50万美元(约合335万元人民币)的估价,试问安卓阵营哪款产品拥有这么高的价值,苹果的魅力让安卓望尘莫及。
当然,iPhone 增长也有负面影响。苹果应用商店和移动支付引发的反垄断担忧、屏幕时间引发的争论、苹果与 FBI 的争议交易、认为所有服务都是将人们锁定在苹果生态系统的批评,以及最近围绕 AirTags 的隐私问题,都在随着 iPhone 的成功不断增长。有人质疑,苹果是否能推出另一条只有 iPhone 一半成功的产品线。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像苹果手表和 AirPod 耳机等产品之所以有利可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与 iPhone 牢牢绑在一起。
此外呢,在过去的 15 年里,iPhone 变得无处不在,帮助苹果成为一家市值近 3 万亿美元的公司。新一代 iPhone 预计将于今年 9 月发布,其将运行在 iOS 16 系统上,搭载最新版的苹果 A 系列处理器,并继续支持苹果体验。从长远来看,未来 iPhone 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周围一切设备协同工作。
除此之外呢,今天明美无限还要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表示:“第一部是iPhone 6,高考完买的”“也就工作之后才买得起苹果,以前哪可能花这么多钱买部手机啊”““iPhone 5,我姐工作赚钱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给我买的iPhone 5,永生难忘”等等。
顺便一提的是,至于今年的iPhone 14系列,此前有媒体报道,因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提高,苹果将提高iPhone 14系列的售价,同时会拉大同系列产品间的配置,引导用户购买。
供应链方面消息称,这次涨价,iPhone 14在国内的起售价将涨至6199元,1TB版iPhone 14 Pro Max则达到14000元以上。
最后,从2007年的初代iPhone,再到目前最新的iPhone SE3,苹果的iPhone系列已经陪我们走过了15年的春夏秋冬,共发布了34款新iPhone。你还记得是从哪一代iPhone开始的吗?
那么,这34款iPhone,你用过哪几款?不妨在评论区留言给明美无限参与一起讨论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