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云原生,如何做到不人云亦云

Geoffrey Moore在《跨越鸿沟》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鸿沟理论:高科技技术/产品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为企业增长的关键。

毋庸置疑,云原生被认为是云计算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云服务商们在技术上的角力点,更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上云的必经之路。那么,云原生是否已经成功跨越鸿沟?

放眼当下,从“上云”向“云原生”演进,中国各个行业正在深度参与并见证一场云原生的技术变革。12月30日,在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中国信通院和华为云共同发起的云原生交流平台“创原会”成立一周年之际,来自互联网、金融、汽车、医疗、政务、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在2021创原会年度峰会上展示了自身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如今,云原生早已不是互联网科技行业用户的“专属”,更在千行百业各种应用场景中落地生花,既可为能源企业下海探油助一臂之力,又能帮助科研机构实现卫星在太空中调用各种资源,真正实现云计算的上天入海、开疆拓土。

云原生的步伐比想象中快

云原生拐点已至。

在云计算进入到发展成熟期之时,云原生作为新基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逐渐在AI、大数据、边缘计算、5G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数据驱动业务场景的强大引擎。在本次峰会上,各界专家一致判断,云原生正在加速进入到大规模实践阶段。

各大咨询机构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IDC数据显示,到2023年,将会有80%的企业应用被改造为云原生应用,而2018年这一数字只有40%。Gartner在《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中也预测,到2025年,云原生平台将成为95%以上新数字应用的基础。

就如跨越鸿沟理论所言,云原生如今的确在技术层面、应用场景与范围、用户使用思维理念三个层面迎来全面蜕变,被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用户所采用。

首先,云原生技术从单一容器技术发展到庞大的云原生技术群。云原生因容器而兴起,随后在容器、微服务、DevOps三大核心技术的推波助澜下,迅速朝着全栈化技术体系发展。

华为云CTO张宇昕介绍,以CNCF社区为例,2015年成立之初仅有Kubernetes一个项目,经过六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包括存储、网络、数据库、服务网格、安全、中间件、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20多类、1000多个项目的技术群。

云原生市场采纳度和技术生命周期-《云计算白皮书(2021)》

随着云原生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日臻成熟、繁荣,为云原生在各大行业场景中的落地与实践夯实了牢固的技术根基。

其二,云原生的行业应用从互联网发展到千行百业。在云原生早期市场,互联网企业是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最近几年,政府、金融、制造等传统行业用户也明显加快了使用云原生的步伐,云原生开始在各大行业落地生花。

IDC最近报告显示,传统企业的容器市场占有率较去年有了80%左右的增长。张宇昕介绍,像金融行业应对流量高峰场景中,都在积极利用分布式云原生架构来实现极速扩容和业务高可用性;又如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实现OT与IT业务互通,很多车企利用云原生来实现业务的快速交付与迭代……

华为云CTO张宇昕

从创原会成立一年来也能看出云原生在国内市场呈现燎原之势。据悉,创原会成立一年来,便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召开会议,获得了各行业用户的踊跃参与,大家都在积极推动云原生的技术创新和实践落地。

第三,云原生思维由单点技术思维发展到系统性产业思维。云原生诞生之初,是以容器技术为基础,在微服务治理、DevOps、CI/CD等一系列方向优化应用交付的思想理念,其核心目的是让应用开发、部署、运维更简单。

如今,随着云原生在各个行业业务场景中的深入应用,云原生的思维方式也日趋形成共识,即从以往的单点技术思维发展到系统性的产业思维,云原生开始尝试全面覆盖业务的基础设施、应用、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以满足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从华为云自身市场拓展情况,以及分析机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云原生正在加速进入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张宇昕总结道。

践行云原生,让大云无疆

在本次峰会上,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邮电大学、中海油、顺丰科技等在内的20家单位,凭借在过去一年对推动云原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云原生十大技术创新/先锋实践”的殊荣。

其中,北京邮电大学和中海油两位用户极具代表性,堪称传统行业用户在云原生实践中的典范。

过去,云计算往往是在核心侧得到使用,但是随着边缘侧应用的兴起,云计算向更多业务场景中延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云原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其“天算星座”计划就将华为云的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KubeEdge与卫星计算平台进行集成,使得卫星在太空中可同时调用边缘和中心云的资源并具备AI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相关数据表明,通过卫星与地面站协同推理,计算精度提升了50%以上,卫星回传数据量可减少90%,卫星也将开启云原生时代。据悉,该方案在太空成功验证后,将批量部署在“天算星座”一期的6颗卫星中,在太空中形成协同计算网络,未来有望更好地服务于应急通讯、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城市建设等。

云原生除了能够“上天”,也在能源勘探领域大展身手,帮助能源企业下海探油。本次获奖的中海油项目中,天津渤海油田是目前中国海油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前景最好的原油生产基地,拥有油田50余个,生产平台100+座,但海上油田数量多,分布零散,缺少统一数据采集与应用运维管理界面。

为此,中海油在渤海油田启动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先行试点项目的建设,利用华为云云原生智能边缘计算平台(IEF)完成对分布在浩瀚海洋上各平台设备的统一接入和统一管理,通过云边协同技术,简化了用于平台安全、设备、注采、生产等业务管理相关应用服务和模型算法的发布和监控,实现服务协同、数据协同、网络协同、应用协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幅提升运维效率和降低运维复杂度。

当前,很多传统行业都在加深对于云原生的理解,并且着手小步快跑和扩大试点。但另一方面,云原生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技术体系和思维理念,这就决定着传统行业用户在向云原生企业迈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日建成罗马城。如何尽量避免“趟雷、掉坑”,华为云这些年交出了一篇出色的云原生实践与探索答卷。

华为云云原生2.0:从不人云亦云

如今回看,这些年中国各个传统行业的用户在云原生相关的探索与实践,遇到最大的困难无非三点:第一,很多传统行业用户从传统IT时代一路走来,在理念和观念方面如何跟上云原生的思维;第二,技术层面如何降低复杂度,让传统行业更加便捷和简单地用起云原生;最后,传统行业用户往往没有互联网公司那样庞大的技术团队和能力,需要靠谱的合作伙伴“扶一马,走一程”。

所以说,要想真正推动云原生在传统行业的落地,仅仅靠“炫技”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全方位思考、独辟蹊径,并且行胜于言。这其中,华为云一直都走在云原生实践探索的最前沿,并且从不人云亦云,逐渐携手合作伙伴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云原生落地之路。“华为云希望能基于系统性的产业思维,帮助企业解决云原生转型中的困惑和问题。”张宇昕表示。

2020年,华为云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与行业实践,正式提出云原生2.0理念,拥有“资源高效、极致体验、万物互联、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行业使能”七大特征,支撑起七大特征的则是华为云云原生2.0十大范式,包括“泛在、计算、调度、网络、万物互联、应用、数据、智能、安全、行业使能”。此外,华为云还联合信通院发布了云原生2.0系列白皮书,作为传统企业用户践行云原生的系统指导。

从云原生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场景需求来看,华为云是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导者。IDC数据显示,华为云在中国容器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位列第一,对于云原生技术发展有着深刻洞察。在张宇昕看来,华为云将聚焦分布式云原生服务华为云UCS、云原生数据治理体系和DataOps+ModelOps+DevOps融合,切实解决好传统行业用户把云原生“用起来和用好”的迫切需求:

其一,云计算将进入到分布式云原生的阶段,随着云原生应用到各个业务场景之中,云原生也在加速走向分布式,需要实现跨云、跨地域统一协同和治理,保证一致性的体验。为此,华为云分布式云原生服务UCS可以为各个行业用户带来应用算力供给新模式、应用流量治理新模式、应用与数据协同新模式,把云原生能力带到每一个业务场景,让应用感受不到地域限制、云限制和流量限制。

其二,数据驱动型场景大量出现,以及数据价值的挖掘需求,使得数据治理与云原生也在加速结合。为此,华为云致力于构建起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治理体系,通过云原生融合数据平台、Serverless和DataOps等,让数据治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三,AI正在加速在各大业务场景中落地,让企业的开发、运维和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华为云的解决方法是加速DataOps+ModelOps+DevOps的融合,实现更加快捷地交付软件、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并且形成闭环,实现传统行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数据价值有效挖掘。

此外,生态在云原生的实践与落地中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华为云积极携手CNCF、信通院、用户等共同形成产业共识,推动云原生落地。从2015年开始,华为云参与CNCF、OCI等一系列云原生技术组织及标准的筹备和组建,积极将自身的核心实践总结成为开源项目贡献给CNCF基金会,比如面向边缘计算场景的KubeEdge、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Volcano、面向多云场景的Karmada等场景化的云原生开源项目,促进云原生技术生态与各行业生态融合。

传统行业用户需要协会、组织和生态伙伴来持续推动技术发展和相关落地。为加速云原生技术的成熟与创新,华为云积极参与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组建,是CNCF在亚洲的唯一创始会员,也是CNCF首个智能边缘计算项目KubeEdge、首个高性能计算项目Volcano以及首个多云容器编排项目Karmada的捐献者,并拥有Istio社区在亚洲的唯一技术指导委员会席位。

“我们希望汇聚各方的力量,通过将创原会打造成全球云原生交流平台。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技术创新、行业实践和思维升级等主题,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动云原生在行业中的落地。”张宇昕最后表示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1-05
践行云原生,如何做到不人云亦云
华为云CTO张宇昕介绍,以CNCF社区为例,2015年成立之初仅有Kubernetes一个项目,经过六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包括存储、网络、数据库、服务网格、安全、中间件、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