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产VR霸主暴风魔镜

文/ VRAR星球 R星人

2014年9月1日,暴风科技(后来称作暴风集团)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离开地球两小时”的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旗下的VR产品线——暴风魔镜,以及第一代VR产品暴风魔镜1,自此迎来了中国VR市场的第一次风口。

魔镜见证暴风高光时刻

2015年3月24日,暴风在等待了4年之后,终于登陆A股创业板,成为继乐视之后第二家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时势造英雄,A股互联网概念的缺失、中国产业升级的冲动,以及泛滥成灾的资金,使得暴风科技上市之后一举斩获了35个涨停板,股价达到252.86元,随后更是在2015年5月21日高到327.01元,是其上市价格7.14元的45.8倍。一代妖股由此诞生,而暴风魔镜蕴含的虚拟现实概念正是催生妖股的理由之一!

暴风魔镜的VR产品它的实质就是VR纸盒子,只不过它将材质由纸换成了塑料。以暴风魔镜1为例,它的正面印有“暴风影音”的LOGO,这个前盖是可以打开的,打开后我们可以放入手机,开盖内部你可以看到很多海绵支撑体,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固定手机而设计的,暴风魔镜1支持4.7英寸-6英寸手机,并且你的手机一定要支持蓝牙和陀螺仪功能。

图源:网络

暴风魔镜1的侧面可以看到两个很大的缝隙,这个缝隙并不是做工粗糙导致的,它的作用是用来为手机散热和将耳机引导出来,毕竟我们不能光看画面不听声音。暴风魔镜的后面就是我们的佩戴区域,一圈软软的海绵可以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度,可以调节的松紧带也可以让用户很舒适的将暴风魔镜佩戴在头部。整体来说,佩戴感还是很不错的。

暴风魔镜1除了主体外,还配备了一个蓝牙遥控器,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用频繁取出手机调试。这个遥控器的设计还是很不错的,小巧实用,正面为方向摇杆和确定按键,顶部则是返回按键和菜单按键,底部还有一个返回按键。

暴风魔镜1是一款入门级的VR设备,主要搭配手机使用,售价仅为99元人民币。

CEO冯鑫力挺魔镜

由于魔镜让公司的股价飞涨,暴风CEO冯鑫对其赞不绝口。冯鑫表示:“我不找大风口、不懂管理、不懂融资,这三大缺陷,魔镜全都解决了。这个公司如果做得成,它是没有边界的。”

图源:网络

2015年4月,暴风引进华谊兄弟、天音控股、爱施德和松禾资本作为暴风魔镜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冯鑫说:“VR是互联网全新的颠覆,中国的一些巨头也在做。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

有了创始人与资本的加持,魔镜变得激进起来。2015年11月,魔镜CEO黄晓杰宣布,未来一年将实现“推动中国VR用户达到1000万,每月给游戏合作伙伴分成达到1000万;每月给内容合作伙伴分成达到1000万”。

为了实现这“三个1000万”的目标,魔镜也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仅以近一年的部分动态为例:

2015年11月,暴风魔镜与国内虚拟旅游体验服务运营商“全景客”合作,全面进军“VR+”旅游行业。

11月,暴风魔镜与爱奇艺达成合作,未来将在暴风魔镜上看到海量的电影、电视剧、综艺、体育赛事以及《盗墓笔记》、《蜀山战纪》、《奔跑吧兄弟》等爱奇艺自制剧目和独家节目片源。

2016年1月,暴风魔镜将与ARM公司在VR领域进行技术和内容方面的深度广泛合作。双方合作将涉及渲染优化,延迟等等VR领域核心部分。

激进的扩张,带来的是魔镜销量的暴涨与用户的激增。2016年3月,暴风魔镜销量突破100万台,力压HTC、Facebook等产业巨头,艾瑞咨询IuserTracker显示,暴风魔镜月度活跃用户数 147.5 万人,在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处于绝对第一。

图源:网络

魔镜走向没落

2016年10月份左右,暴风魔镜“大肆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暴风集团的股票甚至都出现了不小的波动。针对这个传闻,官方随后在微博上表示:暴风魔镜正在积极布局VR生态,拆分汽车、旅游、房产、UGC等业务板块,拟成立独立的生态公司。此次人事变化属于公司正常的业务调整。

不过,根据内部员工透露的消息来看,暴风魔镜这次裁员的规模大致在40%~50%左右,很难用“正常业务调整”来形容。

针对裁员的消息,魔镜CEO黄晓杰亲自在暴风魔镜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撰文发声,一篇《致所有关心暴风魔镜的朋友》饱含了对VR行业未来的希冀。对于暴风魔镜的裁员一事,黄晓杰称,“这次的资本寒冬很冷,对于我们一度超过500人的队伍而言,有很大的经营压力,所以我们前段时间做了拆分和裁员。”目前暴风魔镜团队为300人左右,按照黄晓杰的思路,将会聚焦在最核心的软硬件平台上,把头盔、核心技术和入口平台做得更好。

官方的回应并没有阻止魔镜走向没落。2020年9月21日暴风集团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2021年7月6日,法院对暴风集团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进行调查,未发现被执行人暴风集团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魔镜也就灰飞烟灭。

魔镜死亡原因

对于魔镜的死亡,业界认为是以下三种因素导致的:

1、盲目投资过热后遭遇资本寒冬

从去年年底开始,VR就成为了一个流行词汇,不仅是巨头公司砸钱布局,众多创业公司也纷纷投入其中。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一季度,VR行业融资总规模达8.16亿元,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实际上VR产业仍很脆弱,一窝蜂拥入的企业基本都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只能靠融资供血。逐利的资本在看不到赢利前景时并不可能持续输血,所谓寒冬转眼即至,今年二季度新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仅5家。失去了资本的支持,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的众多VR公司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图源:网络

2、内容短板,无法满足用户基本需求

VR普及的最大痛点是内容资源太贫乏,买回一个VR眼镜或头盔,就只能看少数视频或玩点简单的游戏,自然难以扩大市场。内容贫乏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才也不是IP和创作,而是受制于过高的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VR内容以成人内容和游戏为主的原因,而在国内,成人内容不可能获批,内容更加匮乏。过高的成本和较小的用户群,使得投资内容生产的风险高企,反过来又制约了内容生产的积极性,陷入了恶性循环。国内VR内容生产的短板,可能还需要等到更廉价的硬件和更简单的应用问世之后才能真正解决。

3、国内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

VR大热涌入的创投公司,普遍存在着一个致命瓶颈,也是国内企业的老毛病:缺乏核心技术。有专家直言现在国内VR企业“底层设备是国外的,国内创业公司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是做个壳,所以成本高昂”。所谓的技术开发,主要是外观设计和适配,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竞争没有优势。以暴风魔镜为例,两三百元左右的暴风魔镜,在用户体验上远不如Oculus这类高端设备,但同时也没有和华强北百元低端设备拉开明显距离。虽然销售出去了不少产品,但并没有确定领导地位,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以上三个是行业的原因,再加上暴风集团本身贪多求全,导致资金链断裂,魔镜无以为继。

暴风集团CEO冯鑫在2015年提出“DT大娱乐战略”布局,即要将公司业务全面布局到视频、VR、秀场、TV、文化、影视、游戏、海外八大领域。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公司疯狂进行投资并购,短期内暴风集团就累计投资并购了16家公司。并形成以暴风影音、暴风TV、暴风魔镜在内的三大互联网娱乐平台为主线,同时分别从内容和商业模块两个层面进行了业务布局。并在商业模块上向金融、广告、O2O、电商、游戏、秀场六大业务模块渗透。投资扩张核心是资金,暴风集团的快速扩张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的50%一路飙升至60%以上,公司现金流呈现明显恶化的趋势。这为暴风集团的未来挖了一个大坑。

2016年暴风集团对体育传媒公司MP&Silva(以下称“MPS”)收购,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暴风集团出资2个亿,借了50个亿左右,耗资52亿人民币。结果,禁不住MPS的三位意大利人股东高位套现,随后成立竞争公司。2018年10月,MPS被法院判决破产,只留一地鸡毛,52个亿全部打水漂。

暴风集团收购MPS被坑了,再加上被催债,50个亿,公司一时半会儿很难全部还清,于是暴风集团与公司CEO冯鑫被债主起诉,冯鑫锒铛入狱,暴风集团和魔镜都跌入了深渊。

写在最后

暴风魔镜曾经登顶中国VR市场,由于暴风集团的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了末路。要说导致暴风魔镜死亡的四大原因,哪个是主要原因,当然是暴风自身的因素,要知道暴风同一时期的PICO、大朋等厂商至今都活的好好的,有的已经成为了新的国内VR市场领头羊,而暴风魔镜则是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希望暴风魔镜的经历,能够警醒VR行业的一些后来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1-16
曾经的国产VR霸主暴风魔镜
暴风科技(后来称作暴风集团)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离开地球两小时”的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旗下的VR产品线——暴风魔镜,以及第一代VR产品暴风魔镜1,自此迎来了中国VR市场的第一次风口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