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米公司与京东商城联合宣布,小米的京东官方旗舰店5月28日上午10点已正式上线运营,消费者可通过PC端、京东移动客户端、微信购物、手机QQ购物等多个渠道进入小米京东官方旗舰店。
一直以来,小米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电商,而又以小米官网为主。早在2013年7月,小米在天猫开通了官网外的第一家授权网上商店,而且采取的是直营模式,由小米科技自己经营。作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小米却迟迟没有正式入驻,有些令人意外。
关于为何京东一直没有小米身影,网上有篇《小米自建渠道为何去天猫开店 却不与京东合作?》的文章貌似颇有几分道理,说是小米与京东的矛盾升级所致。一直没得到小米直接授权的京东,常常在小米手机销售页面,打出了类似“小米手机很优秀,京东更推荐魅族MX3”的广告,来促销红辣椒、联想、魅族、小可乐等其他品牌,导致小米的不快。
那么这次小米为何一反常态,转向与京东合作呢?
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
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小米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减速,面临瓶颈。小米集中力量打造爆款单品的模式,很容易被同行效仿。而事实上,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已经用类似策略跟随小米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硬件产品模式上,小米的爆款单品策略并非难以复制,而是遍地开花,从传统的国产一线品牌中华酷联到后来的跟随者,都依葫芦画瓢,学得有模有样。
然而市场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虽然之前有人预测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亿台,但从第一季度的销量仅仅9000万台来看,这个预期有可能落空。而年初对外宣称今年目标销量为亿台的品牌就有好几个,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5月11日,京东携手国内知名手机厂商魅族科技在北京举行签约会,宣布深化战略合作,签署60亿元的年度采购协议。一周后,酷派大神也与京东签订了65亿元的合作大单。众所周知,京东目前在数码3C类目的电商市场中占据领先优势,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庞大的用户群。
此时如果小米仍固守原来的思维,显然就等于把京东的市场拱手让给其他品牌。因此,与其坐看用户和市场流失,不如摒弃之前的矛盾,与京东携手合作。
出海不力,面临成长发展的困难
而另一方面,小米虽然近年来发展快速,但在今年却遭遇了不小的挑战甚至是困难。
Gartner 27 日发布新闻稿,称Q1 苹果在中国持续爆发成长,销量暴涨72.5%,首度取代小米跃居中国智能手机龙头。而三星也知耻而后勇,终于卷土重来,一雪前耻,重夺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冠军宝座。上季度排名第五的小米,本季度跌出前五名,不敌联想和华为,也败给了LG。
如果按与小米最相近的第五名LG作参考,其Q1销量1542万台乘以4简单计算,小米今年预期销量不过是6000多万台而已。而在1月 4 日, 雷军宣布2014 年小米手机共售出 6112 万台,按此计算,小米今年想实现亿台目标的确是非常困难的。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国外市场开拓上小米也陷入了困境。在印度,小米遭遇到爱立信的专利诉讼,专家的观点普遍不看好小米胜诉的可能。在欧洲,小米虽然开始拓展市场,几乎把目前小米的产品线都带来了,却独独没有领军产品——智能手机。
显然,小米在智能手机专利储备不足,尚难以支撑其出海大发展,仍得把主战场放在国内。
从期货到现货的必然选择
这次小米的京东官方旗舰店,销售的品类非常齐全,从手机、移动电源到空气净化器,应有尽有,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基本都是现货。
小米之前的预约模式常常被人诟病,甚至被大家讥笑为期货模式。在品牌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产品供不应求,处于强势地位的品牌商通常考虑的不是拓展渠道,而是如何提高产能。所以有些小矛盾的京东就难以得到小米的青睐,反正我的产品又不是卖不出去,有的是经销商抢着拿,甚至扔给黄牛都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随着体量增大,代工厂的产能也逐步提高,小米的供应能力大大提高,而品牌的高速发展期过后,势必进入到平稳期。此时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同质产品的竞争,小米从期货时代过渡到现在的现货时代。
过去不愁销售,如今也要为庞大的产能寻找更多的出货渠道,而京东的电商渠道作用此时就不容忽视了。马上就要到每年一度的618,这是中国电商一年之中仅次于天猫双十一的促销日。小米抢在618到来之前提前布局京东,显然是有谋而来。
小米和京东合作是双赢
小米曾经有一句话,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做到哪里。因此这次小米能谅解之前京东的各种间隙,开通京东官方旗舰店并授权京东直营。无非就是看重了京东自营的流量红利和用户群体。通过入驻京东,未来在微信和手机QQ也获得了购买入口,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对于京东来说,小米适时的加入,除了能提升销售业绩外,也意味着一种支持。京东自营最大的对手是阿里旗下的天猫。在天猫祭出战略合作伙伴项目后,能争取到小米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加入,本身也是对天猫的一种反击。
因此,小米在京东开设官方旗舰店,对于双方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好事,称之为双赢也不为过。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