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医疗,距离真正应用还有多远?

本次活动从前沿技术、产品以及商业化落地等多个角度出发,旨在为智能医疗行业内的玩家们提供新的思考。

5月10日下午,由镁客网主办,合力投资、SIPAI、蒲公英孵化器协办,青铜资本、荒合资本支持的“AI赋能智能医疗——M-TECH 2019智能医疗创新产业论坛”于苏州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从前沿技术、产品以及商业化落地等多个角度出发,旨在为智能医疗行业内的玩家们提供新的思考。

现场由镁客网联合创始人萨向东进行了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具体到AI赋能智能医疗行业,目前对于行业内的创企而言商业化落地仍然是非常大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行业的共同摸索。

图 | 镁客网联合创始人萨向东

此外活动现场邀请到中国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华博士、深思考首席机器学习科学家王泳、格源致善生物科技创始人苏小平博士、左手医生创始人张超、点内生物科技创始人葛亮等多位业内大咖和专家学者。现场,他们就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商业化路径等话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热议和探讨。

肿瘤/癌症诊断,新技术如何各显神通?

2011年IBM利用AI认知系统Watson阅读医学文献、论文、协助医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治疗建议,这一举动拉开了AI赋能医疗行业的大幕,掀起了智能医疗的浪潮。随后谷歌以及微软、亚马逊等纷纷参与进来,成为了推动智能医疗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国内智能医疗发展如火如荼,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护人员短缺等医疗行业痛点为智能医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也从软硬件层面切入,推出诸多产品加速智能医疗的落地应用。肿瘤筛查就是其中重要的落地场景。

近十年来,围绕DNA、基因、蛋白质等的研究历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电子工程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今整个分子生物学的脉络已经相对清晰,并且已经有成熟的设备供人类观测大量的分子级对象,比如测序仪和质谱仪,而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与生物技术的融合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对大量的分子级对象进行解析和计算。

作为专注于代谢组学课题的研究员,张华博士发表了名为《代谢组学在肿瘤早筛领域的进展及展望》的演讲,其中他重点提到了基质辅助质谱分析在人类常见的十几种高发癌症及高危慢性病的诊断与筛查上的应用。

图 | 中国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华博士

张华博士提到,该技术融合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目前该技术应用在癌症早期筛查的产品已经研发出来,能够应用于我国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癌症肿瘤中,检测特异性均超过98%,灵敏度在92%以上。并且,该产品可以免去传统金标准检测的繁琐和不便,能够更早的发现肿瘤踪迹,为进一步诊查提供可靠依据。

由泰莱生物医学研究与拓展副总裁钟晟博士主持的镁客论道圆桌环节,普瑞森基因科技联合创始人许雷介绍了公司正在做的微生物学肠癌筛查,并与常见的粪便隐血、脱落癌细胞检测进行了对比。他表示由于肠癌的潜伏期很长,且患者得了该病也不痛不痒,导致发现患有该病往往都到了发病晚期。粪便隐血筛查方式检测也是针对肠癌后期患者;脱落癌细胞筛查方式检测针对的是一定早期的患者。而微生物学肠癌筛查要做得是针对良性和恶性期间的患者的检测。

图 | 从左至右:泰莱生物科技医学研究与拓展副总裁钟晟(主持人)、中国国家生物医学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华、万乘经纬基因科技创始人施威扬、普瑞森基因科技联合创始人许雷

智能医疗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

万乘基因创始人施威扬教授介绍,过去的精准医学其实是在对比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未来的精准医学对比的则是每个人具体的某一个疾病本身之间的差异,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一个肿瘤当中的这些细胞与另外一些细胞对于同一个免疫治疗效果的不同反应。如果用单细胞的方法,对每个人的病症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将在疾病标志物的检验、治疗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格源致善创始人苏小平博士则围绕“基于智能算法的新抗原精准预测、高效评估在肿瘤个性化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他提到,肿瘤治疗的方式很多,比如手术、靶向、治疗等,但肿瘤治疗还有一个很大的难关就是肿瘤的异质性。而肿瘤的异质性的基础是突变,由于患者的突变谱不同,用同一种方式去治疗同样的肺癌或者肾癌患者,效果会比较差,而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方案治疗效果将会极大提升。格源致善现在做得新生抗原的疫苗就是这个方向。

图 | 格源致善创始人苏小平博士

AI医疗影像商业落地如何破冰?

从整个智能医疗行业来看,一方面是各大公司的纷纷布局、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相关产品层出不穷的火爆局面;另一方面却是技术产品与产业融合时的水土不服、高误诊率、产品落地难以商业化的尴尬境地。如何突破,创造真正的价值对于行业的发展无疑至关重要。

当前与大众距离最近的智能医疗产品无疑是医疗APP和AI医疗影像。他们是如何理解智能医疗、如何去实现智能医疗的商业化呢?

国内知名医疗APP的创始人张超介绍了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即用机器人医生优化患者在线上挂号、获取号源、医生面诊这一模式,实现当患者挂号后,机器人医生先与患者沟通、做一些检查并依此出具基础的病历,提供给真正的医生。

图 | 左手医生创始人兼CEO张超

“经过这样的优化,患者整个就诊期间就非常高效,同时对于医院而言也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分配。”

与张超不同,来自深思考的首席机器学习科学家王泳则重点介绍了公司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研发的多模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iDeepWise,以及该产品商业模式。王泳表示,iDeepWise分为云模式和端模式,其中云模式主要按照接入终端设备数量、辅助阅片数量收费;端模式依据算法芯片一体化+设备授权费用计算。

图 | 深思考首席机器学习科学家王泳

点内生物科技创始人兼CEO葛亮在提及AI医疗影像的医疗价值时则表示,AI医疗影像刚出来只是帮助医生进行筛查,随之功能的不断提升丰富延伸到疗效评估、疗效预测等方面之后,AI医疗影像的价值将真正突显。

图 | 点内生物科技创始人兼CEO葛亮

最后一场由蒲公英品牌总监周琴主持的镁客论道圆桌对谈中,围绕智能医疗的商业化如何创造真正的价值,益序医疗科技联合创始人王雯静坦言:“智能医疗目前还处于摸索和探索的阶段,对于这个领域当中的初创公司而言,选择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找到AI能够真正创造价值拥有刚需真正买单的客户非常重要。”

图 | 从左至右:蒲公英品牌总监周琴(主持人)、益序医疗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王雯静、左手医生创始人兼CEO张超、点内生物科技创始人兼CEO葛亮

综合来看,对于智能医疗而言前景广阔,但立足于当下,企业更应该做好技术积累,找准真实的应用场景,才能从技术很好的走向落地,最终实现变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14
AI赋能医疗,距离真正应用还有多远?
本次活动从前沿技术、产品以及商业化落地等多个角度出发,旨在为智能医疗行业内的玩家们提供新的思考。5月10日下午,由镁客网主办,合力投资、SIPAI、蒲公英孵化器协办,青铜资本、荒合资本支持的“AI赋能智能医疗——M-TECH2019智能医疗创新产业论坛”于苏州圆满落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