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金海龙
采访整理/陈海宁
编辑/孙鹏飞
视频拍摄/黄硕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激荡的一年。创业者们在资本的大潮中起伏。这一年,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企业家,都比以往更理性、更注重商业本质。
锌财经采访了科技、文化、消费、制造、金融、区块链六个领域的企业家,和我们的老朋友一起聊了聊2018年经历的跌宕起伏。
金海龙是标准链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担保支付平台的创始人。2018年,金海龙经历了区块链行业由疯狂转向理性。他认为,寒冬对于行业来讲也可能是机会。以下为其自述。
区块链这个冬天还不太冷,现在最多只是秋天。只有听不到“区块链“这个词,看不到区块链活动时,寒冬才真正来临。
在接触区块链之前,我是一个连续的互联网创业者。我亲身经历过,在2000年下半年,那时候已经没有人提及互联网,普遍认为这个行业没赚钱的机会。同样地,现在大家也找不到区块链行业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阶段性现象。
接触互联网时,我觉得它把全球距离缩短了,而接触区块链时,我认为它让全球性的价值交换变得更加简洁。当时我感慨,一群聪明人能够想出这样的解决方案,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能不能也参与一下?
2017年,我决定进军区块链行业。一开始,我们对区块链的认知很肤浅,加上当年的9·4事件,项目搁浅了。11月,我们再次对项目进行梳理,经过完整的研究后,决定完全推翻原本基于以太坊的构思。最终才有了标准链的原型。
标准链要做的是将分散性的存储、计算、带宽等能力,通过区块链及分布式技术,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思想的超级计算及网络系统。
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工程,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人可以借鉴,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琢磨。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解决共识机制的问题。就像PoW一样,PoP被创造出来时也是全新的事物。在共识机制设置上遇到很多的问题不在当初预期内,为了保证链式结构的严谨性与安全性,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反例试错并在数学理论上进行证明。
不过,相比初创团队,我们的优势在于省去了磨合过程。团队中很多人从1999年开始便跟随我,成员结构相对完善,这也是我们一旦瞄准机会能快速出击的原因。而且,我们定位一直都是技术公司,技术间的转型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我信仰技术,除了一些外力无法改变的事物(如地球资源不可逆转的枯竭、太阳系的消亡)外,社会上其余东西都可以被技术改变。因此,我一直非常重视技术人才,哪怕形势再困难,我也会保持一定的技术队伍:有队伍才能随时调整方向,才能抓住机会。
我们团队都是有想法并且能把想法发挥出来的人。我一般不太会干预技术研发,团队遇到困难,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宽容度。团队是依靠共识凝聚到一起的,我们应该相互信任。
从2018年年初开始,我就认为,寒冬对我们而言可能是一个机会。它能让我们沉淀下来,更专注地去做研发。同时,寒冬淘汰掉一批潜在的竞争对手,降低了我们的竞争成本,这是机会。挑战,一方面在于自身——我们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社区能否达成共识以及生态能否培养起来,否则技术再牛也没有用。
锌财经
2018年关于标准链的重大决定是什么?
金海龙
2018年最大的决定是我们向社区募集一部分资金来支撑标准链的开发。我们预期标准链的开发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在开发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因此社区支持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去年年初的募资比较顺利,我们接下来几年开发的经费都有保障了。
锌财经
个人或团队在2018年最高光的时刻是怎样的?
金海龙
其实我个人比较排斥所谓的个人高光时刻。年初行情好的时候,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来找我的人络绎不绝,可以说是“踏平门槛”。但我并不喜欢那段时间所谓的高光,还是希望以平常心对待。
锌财经
2018年个人或团队有什么需要反思的地方?
金海龙
去年,我们团队整体上做事情还是比较扎实的。如果一定要反思的话,那就是我们在行情好的时候没有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当所有人都在疯狂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可能要走下坡路了,应该备足干粮。不过,相对幸运的是,我们对经济大形势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因此,在所谓的最高光时刻,我们也没有肆意扩张队伍,保持谨慎态度,团队整体也比较稳健。
锌财经
你认为比特币的暴跌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金海龙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待。首先就投资者而言,对于普通投资者,暴跌肯定会造成损失,但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暴跌可能是一个机会,又或者说,无论涨跌,他们都能赚钱。其次,我认为区块链行业与比特币价格波动没有必然的关联,真正做事情的项目方会比较谨慎,对于行业的寒冬早已有心理准备。
锌财经
你认为2019年会出现哪些新的行业趋势?
金海龙
今年或许会诞生一些牛的公链,我们希望标准链也是其中一个。好的公链,第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支撑项目推进,其次,会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源与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把生态发展壮大;再者,有强大队伍,具备人才优势,这是基础;最后,如果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能借助资本的力量,那一定会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