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伊雯
编辑/罗传达
“你来世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肩并肩走在大街上。”让科技真正流行起来的,其实就一个字:暖。
在制作《智造将来》之前,总导演徐滨心里是没有底的:“你要知道科技节目太难做了,真的是太难做了,最难的就是呈现。”
这个45岁的上海男人,有一头帅气的侧分背头,其中右鬓已花白。1月6日的节目发布会上,他走进空调房,把外套一脱,齐齐整整地放到椅子后背,只穿了件黑色短T。他戏称自己就是个屌丝。
《智造将来》和他之前做的节目完全不一样,如何让这档综艺属性天然不足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是他和整个导演团队面临的最大困境。
为此,他和蒋昌建等人整整筹备了两年。
2019年1月6日21:10,全国首档社会公益性科技节目《智造将来》登陆浙江卫视。节目通过电视叙述语言,和舞台呈现技术,以科技背后的人与事为切入点,展现科技的力量。
《智造将来》总导演徐滨
往后数月,每周日的同一时间,节目会与观众见面。
大徐滨十岁的蒋昌建,高高瘦瘦,作为节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几乎在每天凌晨2点入睡,没有停止对科技、对人性的思考。
节目每晚21:10开播,很多家长反馈能否将时间提前,因为孩子第二天还要上学。他有担忧也有欣喜,一方面他改变不了节目的播出时间,另一方面节目吸引的观众是他期待的。
据微博@卫视小露电:首播收视率0.501%,好于同期档《天天向上》的0.348%。据CM55城数据报告,当晚同时段第三。小露电披露第二周收视率0641%,排同时段第二,有上升趋势。
节目新鲜出街,徐滨给自己打6分,他说一切都还需要努力,这只是开始。他和蒋昌建都相信,到第三期,会让观众对节目形成总体印象,进而有更广的受众规模。
偶遇契机
如果不是那个年轻妈妈的故事,《智造将来》这档节目或许不会这么快进入大众视野。
两年前,一位30多岁的年轻妈妈不幸得了喉癌,手术前她问医生:我的手术如果顺利,结果是什么样,如果不顺,结果又是什么样?
医生告诉她,继续发声的可能性有50%。“手术顺利的情况你能说话,但是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的方式说话,不顺利的情况就是很遗憾,你可能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当时,这个30多岁的年轻妈妈大哭,“这个声音对我太重要了,因为我那两岁多的孩子在睡觉前,必须听我跟他讲故事才能够安静入睡。”
《智造将来》宣传海报
医生无奈,找到做语音科技创新的朋友,问他,我这个病人的情况怎么办?
朋友说,我们试试看。结果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和调试,把这个母亲在手术前的声音全部录制下来。
手术的结果不是太好,年轻妈妈几乎丧失了发声的所有条件。
但故事并没有那么悲剧。因为研发这个声音的人,把这位母亲的声音全部录制了下来,只要孩子随意挑选一本故事书,这个妈妈就能用最原初的声音把故事完整地读出来。一天一天,孩子都在妈妈声音的陪伴下安然入睡。
当时,蒋昌建听完故事后,萌生了用电视语言把科技传播出来的想法,“如果可以,它改变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家,而是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家。”
蒋昌建跟徐滨聊起这个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中国太缺这样的节目了,大众的文化层次,不能仅仅停留在唱歌、跳舞、相亲这些内容上,要给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徐滨说。
过去几年,科技类综艺节目虽没有大热,却始终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但传统科技类综艺具有重技术而轻人性、重娱乐而轻内容的症结,容易顾此失彼。
徐滨不想重蹈覆辙,他咨询了很多专家开会学习,寻找资料,甚至到戛纳去寻找相关的节目想要寻求经验,但他发现国外在这块领域更是一片处女地。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破解难题
他们做的这档节目,观众定位就是年轻人。然而,在网红当道的浮躁社会,能让年轻人看完长达1个小时的节目,着实不易。
如何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眼球?徐滨清楚,是节目的呈现效果。这个至关重要。
科技节目最难的是呈现,而这恰恰是徐滨的强项。这方面,他在国内称得上首屈一指。
舞台视觉效果
在设计《智造将来》的舞台时,徐滨要打破常规的舞台概念。团队请了德国最好的舞美师,前前后后经手几十版方案。历经数月,最终呈现独具匠心的舞台效果。
在节目中,绚丽神秘、充满未来感的舞台场景酷炫精彩,两座高耸矗立的“幽灵建筑”和“未来塔”尤其引人瞩目。
蒋昌建告诉锌财经,科技没有声音,没有语言,不可能有表情,更不可能有情绪的表达,如果光靠科技项目,节目本身就有先天的不足。
但是人可以。
前面那位母亲的经历不仅推动了节目的进展,更是改变了蒋昌建和徐滨的策划方向。“原本的策划方向会是高大上层面,不会跟生活联系那么紧密。”
他们最终决定主打“时尚”和“温暖”两个概念,将科技如何改变人的生活,通过电视语言直观的呈现出来。
他们把《智造将来》打造成一个平台,告诉大家,科技能改变人类什么。这个平台有好的科技,有对大家有帮助的科技,它是温暖人心的,如果你需要它,就用它。
徐滨接触最多的是工程师,他说,他们跟我们其实是两个世界的人,不懂怎么去宣传自己,或者他们不懂怎么去包装自己。
所以,如何消除科技人的不安全感,是摆在徐滨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我们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相信,交到我们手上,我能把你们的科技变得不一样。”
徐滨的确做到了。他们找了上百家企业,经过筛选,最终剩下40多家,他们的科技项目都会在第一季节目中一一呈现。
他紧握手中的牌,稳扎稳打,饶有信心。
他告诉锌财经,早前他在酝酿《智造将来》时,就有过科技类电视节目找过他,但都被他拒绝了。当后者一个个播出时,面对同类节目的竞争,徐滨倒没有急于“出王”。
近年来科技综艺节目一览
蒋昌建有点不一样。看到一个个同类节目出街时,他的内心都被重重地一击,“为什么不是我们呢,两年前我就想过。”
他常笑称他们是“赶了个大早,上了一个晚集”。
多个故事
当科技呈现到舞台上的时候,它是酷炫精彩的。当它落地到人时,它是温暖的。
《智造将来》通过寻找人的痛点,以讲故事、做实验等不同表现形式呈现科技的温暖和力量,从而为科技智造与普通大众之间,架上一座桥梁。
在第一期节目中,最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张伟危丹这对帕金森症患者夫妇。
“你来世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肩并肩走在大街上。”当蒋昌建为他们念起情诗,张伟推着丹丹艰难走上舞台,整个舞台让人犹如置身浪漫幻境。
在爱情面前,他永远是她的超人;因为不知道婚姻会维持多久,所以把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当成最重要的一天。他们讲述恋爱经过,感动现场所有人。
节目随后请出生物医疗工程学博士研究生禤彦勋,他带来一款步行辅助器,绑在张伟的腰间。所有人屏住了呼吸,他们在等待奇迹的诞生。
实验成功了。当张伟能够独自站立推动危丹的轮椅时,二人激动到落泪。“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末日的残酷”,他们相拥的画面,让所有人动容。
张伟依靠科技重新行走后,二人激动落泪
蒋昌建告诉锌财经,这个辅助器是禤彦勋为张伟量身定制的。目前产品还属于研发实验阶段,如果未来投入生产,预计市场售价最低几百元,这是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的。
徐滨印象最深的还是“海水淡化”这个科技项目,不仅仅因为这个项目牛逼,可以将污水变为纯净水,更是敬佩于项目背后的人——一位中科院院士,他花了50年的时间,一生只为解决这一件事情。
当你全身心专注于一件事情,再平凡的故事也会令人热泪盈眶。
节目中还有一位院士,他是骨科医生,利用3D打印技术,做了一个骨头,让一个只能一只脚跳着走路的十九岁女孩可以重新走路。这位院士说:“当我一旦用上3D打印之后, 我就再也不愿意跟它说拜拜了。”
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激发出的无数温情,这些故事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研发这些项目的科技精英,因为《智造将来》这个舞台才有机会露面,被大众熟知。从而会感染更多年轻人,关注科技,学习科技,并走到科研的队伍中去。
这也是徐滨和蒋昌建的希望。
蒋昌建告诉锌财经,我们希望在科技的选材上更加多元化,能给年轻人提供相当大的舞台空间去展示。
因为这是年轻人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把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实验室,是用他们的勇气,甚至用他们的青春拼搏来的。
“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节目当中想要表达的,科技创新是一种奋斗,它跟其他奋斗的行业一样,也能够成就你的梦想。”
追光者
你的人生中能有多少次,去做一件让自己值得骄傲的事情?
徐滨和蒋昌建去做了。徐滨给节目打了6分,对于一档科技类节目,这是一个很高的分数。因为,他很用心了,“你越往后看,会越好看。”
他唯一担心的,是碰到一些不懂的人,他们理解不了这个节目到底要做什么。
“做这件事太辛苦了,压力大,我现在做梦都在想节目。”他向锌财经“诉苦”,半年以来就没有踏踏实实地睡过觉,睡到自然醒是他目前的期待。
现在走路基本上没有问题的子墨
不过,他还不能睡懒觉,因为他要不断攀越高峰。节目首播之后,他要筹备第二季,他“不安分”的脑袋里已经有一些想法了。
他的目标是把科技做垂直。他还想做科技题材的电影,让中国的科技真正流行起来,温暖人心。
蒋昌建几乎在每天凌晨2点入睡,没有停止对科技、对人性的思考。
本身是老师的蒋昌建,对所有引发人们好奇心的东西感兴趣。他同样希望这些科技项目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除了应付日常的考试之外,培养科学的素质和能力。
看到一个个科技项目在舞台上展现的魅力,散发出的光芒,他的内心充满了敬畏。他相信,只要有执着的信念,科技一定会成为善的力量。
“没有哪一个科技创新的道路是平坦的,所以我们要冒险;但是我们不要因为冒险家的偏执,就放弃对冒险的同情、怜悯甚至是宽容。 ”
冒险家不应该是遨游在空中层面的,他应该是空中的风筝,他可以自顾自地飞翔,但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愿你成为一个追光者,让梦想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