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眼里,生活只意味着重复和平庸,消费最后只变成了符号的消费。
其实不然,在一切看似无意义的符号背后,仍有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出现。虽然一时无法察觉,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至十几甚至几十年,我们总会恍然大悟。我们看到了科技公司2B业务的兴起,也看到传统手工艺人对匠心的坚守。原来,未来已离我们这么近,而过去并未走远。
国庆长假期间,锌财经将从文化、消费、制造和科技四个维度推出系列报道,探讨近些年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变化。
文/单一
编辑/余白
传统手工艺正在走向衰落。
对这个命题持否定论调的大有人在。近几年,关于保护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文件层出不穷,大小项目均被列入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政府相关部门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度一直有增无减。
锌财经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些“没落制造业”的关注。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锌财经走访过诸多相关的从业者,其中有万事利般的成功者,有费庄华发良性发展的传承者,也不乏油纸伞接班人刘伟学这样的苦寻突破者。
成功的太少,更多的是无奈。这是锌财经得出的结论。
依靠个人数十年经验和师徒传帮带的传统手工艺,诞生的基础是低下的社会生产效率和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制度。进入近代工业化时代后,品质不一、效率低下、价格昂贵的手工艺品,自然成为市场的淘汰品。
市场没有了需求,供给就没了驱动力。让传统手工艺继续存活下去的根本所在呼之欲出:
寻找新的市场需求。
1
手艺人不消失
距离杭州城区四十公里左右,在余杭区塘埠村的一个半山腰上,锌财经一行见到了余杭区油纸伞最新的接班人刘伟学。令锌财经诧异的是,这位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居然是一位90后。
“为什么会来做油纸伞?”锌财经记者对这个年轻的继承者充满了好奇。
“从我爷爷那里继承下来的,除此之外,我自己还想做出点其他东西。”在刘伟学眼里,光从祖辈手里学习如何做一把伞并不是他想要的。
在继承之上,刘伟学更在思考如何让油纸伞焕发新的生命力。
余杭油纸伞继承人刘伟学 来源:网络
根据刘伟学的讲述,塘埠村的油纸伞曾是周边地带的生活用伞生产基地。
一把完整的油纸伞生产出来至少需要5位工人,经历72道工序才能做出来。虽说是纸伞,但其实比一般的伞质量还好得多。光是油纸伞的伞面就有9层纸,伞骨有32根,伞柄在制成之前需要在活水里浸泡至少半个月,以增加韧性。
原本保证质量的复杂工艺,却成了商业化进程的一个阻碍。繁琐的制作过程导致油纸伞价格十分昂贵。同时,由于几乎全身都用竹制成,油纸伞的分量也相当重。
老手艺人在制作油纸伞 来源:网络
好在在刘伟学的新思维之下,陆陆续续的商业订单,让这门老手艺一直没有间断。
现在的油纸伞生产基地,已经成了区政府的保护项目。刘伟学带锌财经一行参观了一栋二层的老旧水泥房,里面挂满了不同伞面的油纸伞。
锌财经造访的时候,正有五六个当地村民在制作油纸伞。“在我爷爷那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专职人员了,现在这些都是专职人员了。”刘伟学介绍,现在能做的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哪怕是他自己,也仅仅只会最后一道工序而已。
刘伟学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工艺复杂,报酬低,没人愿意学。这些也恰恰是大部分手工业面临失传的通病。
学艺术的刘伟学知道,再将一把完整的油纸伞推向市场,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他说:“在商业化上,我并不是很擅长。需要有一个人或者契机出现,然后把油纸伞推出去。”
在一个月最多只能制造200把油纸伞的情况下,刘伟学把一把伞的价格定在了300-500元之间。实际上,油纸伞早已成为小众消费人群的轻奢品,价格远不止这个区间。
米兰时装周上的余杭油纸伞 来源:网络
由于油纸伞本身具有的极高艺术价值,艺术家张雷当时正在寻找一批匠人,刘伟学就主动找到了张雷。最终在双方的碰撞下,张雷把油纸伞元素带到了米兰时装周。
“那还能靠油纸伞赚钱吗?”锌财经记者问道。
“并没有打算靠卖伞赚钱,而是要做它的一些延伸品。”刘伟学说,要把油纸伞的元素融入到更具市场化的产品中,才能产生经济效应。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刘伟学也做了一些商业化的尝试。与年轻潮牌YOUPPIE、原创袜子品牌AlmondRocks合作,以及试图和一些艺术家融合,这些尝试都给油纸伞注入了新的元素。
油纸伞是幸运的,有了年轻的继承者,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有了更加积极的开端。
与油纸伞不同,太多的手工艺后继无人,缺少新鲜血液的它们也无法理解新的商业模式。
2
商业化是良药
在锌财经走访的实体制造业中,也不乏延续成功的制造产业。
丝绸,拥有几千年的生产历史,一直被视作国宝。即便是在现代工业演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可替代品,丝绸也一直没有被替代掉。相反,从“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丝绸越来越成为中国的象征符号之一。
经历了从手工业生产到工业化生产过程的丝绸,是商业化演进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江浙一带,素来是丝绸生产的集群地带。在过去两年里,锌财经走访了近十家丝绸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虽然经历过种种困难,但目前来看,都拥有着稳定的生产效率。
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丝绸都被定义成轻奢品。
锌财经今年夏天走访过的费庄华发,从夫妻兼职生产到正式办厂,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现在的费庄华发,已经成为纪梵希、迪奥、MCM等国际高端奢饰品的代加工工厂。
费庄华发的实践证明,在商业化的准则中,有市场需求是活下去的首要条件。费庄华发的经营,正处在从一代创业者传承到二代守业者的良性发展中。
费庄华发接班人姚雨婷在接受锌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深知目前的市场需求能够让费庄华发生存下去,但建厂生存,是上一代人的使命,要想不被市场淘汰,树立品牌才是接下来生存的关键。
此前,在《想继承家业,家里的产品手册背熟了吗?》一文中,锌财经讲述了姚雨婷作为年轻一代的接班人,正在努力尝试树立费庄华发独立品牌的历程。
拥有独立品牌,是活得更好的关键。
在品牌树立上,国内众多丝绸品牌做的最好的企业之一是万事利。
过去20年,万事利从底端残酷竞争中历经生死劫,并最终存活下来,摆脱了为国外大牌代工的命运。
万事利第二代接班人屠红燕告诉锌财经记者,她要做的是把万事利的丝绸打造成“中国的爱马仕”。
在位于杭州下沙占地5万平方米的印染厂中,锌财经记者发现,万事利的生产车间将AR技术成功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同时,在技术的应用之上,万事利开发出了双面数码印花技术,以及色差相似度超过95%的色彩管理系统。
“老的工艺产品+新的设计元素”,这或许是众多传统手工艺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其他企业可以借鉴的一个公式。
3
资本的东风太少
不论是油纸伞的无奈,还是万事利的成功,基本都是以一己之力在顽强生存。
相比现在的资本市场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规模的融资,传统制造的手工业领域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
在和刘伟学探讨借助资本可能性的时候,他向锌财经记者坦言,就目前的情况,能跟资本达成合作意愿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刘伟学看来,以自己的油纸伞为例,其品牌力还太低,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其次,要拉一个专业的团队,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人员问题非常难解决。
事实上,有资本曾接触过刘伟学,但最终没有达成实质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理念不能高度重合。
这也是资本的无奈。从“手工业”演变成“手工艺”,资本对艺术的理解还是太少,若是不能看到变现能力,退却也变得不难理解。
大多数手工艺品无法量产销售,演变成工艺品之后,只能作为轻奢品来填补市场需求。
锌财经记者走访位于杭州西部的竹乡——百丈,和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聊为什么要放弃竹制工艺的手艺。他们的回答略显无奈:
“不是不想做咯,是做完卖不出去。”
互联网时代下营销渠道方式的改变,让老一代手工艺者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无法对称。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东家平台的上线为这些“落后于时代”的手艺人和手工艺添了一把传承延续的薪火。
东家平台的搭建,为那些已经放下手艺或即将放下手艺的老匠人找到了重新拿起工具的理由。
东家 来源:网络
前不久,东家联合创始人、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分享了东家的几个数据:8月份注册的一个用户,在一个月时间内,下单数额达到325万元;还有一个用户单次下单数额高达300万元。
东家模式的成功,证明了市场对手工艺品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很好得匹配而已。
不论是补贴还是申遗,其实都不是对传统手工艺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这是赵普不止一次说过的话。
在市场中,找到对称的供给需求才是传承工艺的治本之策。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