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启明
编辑/小 C
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动,空中无人机喷洒施肥,远处是围栏里的牛羊马匹,温室里的滴管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着。
农场主则在木屋边的露台上悠哉地抽着雪茄,不时看看手机上的数据,偶尔操控着机器界面上的按钮。
这是大多数人对于现代化农业美好的憧憬。
“农民苦不苦,多看他家锅,农民累不累,多看他的背”。虽然国内农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旧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如今制约农村发展的不再是“想致富先修路”的基建设施,而是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的普及。
“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为他们做什么。”蚂蚁金服农村金融风险总监汪佳回忆起,两年前第一次到农村调研时的场景,仍然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
在银行负责信用卡业务十多年的她,在看着苍茫大地上勤恳劳动的农民时,有一些触动,也有一些茫然。
两年过去,这个世界还是发生了一些让人欣慰的变化。这个变化,便是农村经济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1
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农村的难题
踩着高跟鞋,梳着端庄发型,似乎还做了指甲,和城里女老板并无太多区别,甚至还更加自信。很难想象,金琳琳是河南开封兰考县三义寨乡蔡楼村两个家禽养殖场的老板。
几天前,金琳琳发了朋友圈,配文“好消息,小鸵鸟开始预定了…”她养殖的不只肉鸡和蛋鸡,还有鸵鸟、孔雀、火鸡等观赏品类。
在她的朋友圈里,锌财经时常可以看到和养殖场相关的信息,她还不时晒出自己穿着工作服在鸡舍工作的视频。
“现在每天自己家产的鸡蛋还得送超市。”在武汉打工四年,金琳琳做过生产经理助理管理整个生产,还在网上开了淘宝店。现在工作一忙,她妹妹就会登录电脑帮手处理订单和发货。
年轻人的优势,除了更好的体力和脑力外,更多是懂得使用新的技术。
罗振宇在之前的电视节目中说到过他的一个故事,当年他之所以能在早年央视工作中快速脱颖而出,而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时作为年轻人的他,懂得使用计算机。
金琳琳也是一样。2014年,她进了9000只蛋鸡,前后累计投入60万,但在扩大经营时遇到了困境。
一来,前期家里已经在邮政贷了10万、兰考当地的普惠产品贷了7万,自己无法再通过原有抵押物再申请贷款,二来,手里的钱还需要留着,来维持养殖场的基本运作。
“连信用卡都用了,可钱还是不够。”金琳琳告诉锌财经。幸好村里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提醒她,在支付宝里可以申请贷款。熟知支付宝的她,几步操作下来,顺利完成了3.5万的贷款,日利率0.03%。
彭家伟夫妇东拼西凑了5、6万,进了4000只肉鸡,开始创业之路,之前因家中老父亲生病,他已经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
光有鸡不行,彭家伟还需要不断进鸡饲料保证肉鸡质量。
最终还是由不用抵押,秒到账,随还随借的支付宝上的“旺农贷”,帮上了大忙。
“日息万分之5,实际上要比银行高一些的。”彭家伟拿着OPPO手机向锌财经展示如何找到旺农贷的入口,但自己很多时候用钱可能就是2、3天,如果明天要用,今天去银行贷,根本来不及。在买小鸡的时候,彭家伟以贫困户的身份申请了银行优惠贷款,从开各种证明到入户调查,村里、乡里、县里前后跑了两个月才下来。
虽然在国家贴息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利率更优惠,但银行贷款流程长,贷款有固定期限,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而支付宝的贷款却是用几天给几天的利息,随借随还,实际算下来,比银行的利息划算。对于急需资金用于生产,但周期不长的农户来说,痛点是便利而不是实惠。
靠着养鸡场的4000只鸡,彭家伟支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
面临融资难题的是,不仅像金琳琳、彭家伟这类的个体户。
范国庆是南马庄合作社的发起股东,管着村里的信用社、农机站和三个小超市,是三个并排的门脸儿。
“春耕秋播的时候,我们经常出现资金短缺。” 范国庆告诉锌财经。农资周转快,资金周期短,他的超市跟农机站一年需要6、7百万的流动资金,但利润好的时候,不过2、30万。
幸运的是,借助“数据化预授信模式”,“310”信贷服务为范国庆解了围,全程只用了姓名和身份证,在几分钟内贷到了10万元。
2
金融科技赋能农村信贷
从 2003 年 6月,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农村金融受到普遍观众。近年来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农村助推普惠金融。但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依旧未能有效解决。
事实上,因农村地区经济空心化,财务信息匮乏,农民抵押物不足等,加上银行普遍将“三农”问题割裂对待,把稀缺的金融资源投向了龙头企业、大型农场,普通的中小农户在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价格上大打折扣。
对银行来说,农村金融具有小额分散,风控成本高,资产收益太低等特征,其痛点是小额信贷需求以及单笔运营成本高。
虽然传统银行也推出了创新金融产品,包括手机银行、手机贷款等,但这些产品依赖物理网点,也让受惠人群受限。
因此,即便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进驻农村,但仍无法供血给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即使金融机构手里有钱,也放不出去。
“第一个问题是农村金融失血,第二个问题是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第三个问题是综合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黄益平总结了农村金融目前面临的难点。
或许金融科技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一丝希望。
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8月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规模将达到3200亿,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占比提高到4%-5%。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金融利用数据提供服务,将金融嵌入到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缓解资源错配,改善配置效率,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的问题。
目前,农村企业和农户贷款难很大程度上限制于不完善的征信体系,对金融机构而言,这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很多农户从出生到死亡,可能都没有在互联网上留下任何数据。”一位长期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人士告诉锌财经,不上网,不网购,不用手机,没有任何互联网数据,这是农民在互联网世界中真实的样子。
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不和任何一个经济部门产生关联,却不能不和政府产生关联。政府手中的数据成了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只是翻查纸质文件和档案的效率太低。
对此,兰考县有所行动。“我们集中了2、3千人,用了三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的去搞一个信用信息的系统的统计,全县将近17万农户,录入了16.03万农户,兰考92.3%的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兰考县常务副县长王彦涛告诉锌财经。
据悉,蚂蚁金服将自己的大数据技术和经验提供给兰考,整合兰考当地三农用户数据,协同兰考建立区域专属授信模型,为农户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有了信用体系后,兰考对全县农户无差别地提供了3万元的基础授信,条件是,一是要无信用不良记录,二是无银行征信不良记录,三是只放生产性贷款。
兰考通过采集的农户信用信息,累计发放贷款3018笔,共计1.1亿元。
3
整合更多数据是关键
金融体系强调的是将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服务,最终促进农村新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借助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正在成为趋势,但带来的变化不只在提供信贷方面。
近两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开始帮助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陕西,阿里云ET农业大脑帮助果园管理智能化。果农通过智能手机及时记录果树的浇水、施肥、施药情况,积累丰富的数据。云计算分析历史数据,指导播种、施肥和耕作,提供最优决策。尽管只是探索,经济效果初步显现:帮助降低管理成本,每亩地节省200元以上。
又如,在四川,阿里云用人工智能帮助养猪。基于人工智能,通过视频识别被挤压的仔猪,及时解救,提高仔猪的存活,死淘率降低3%。
但蚂蚁金服做的远不止这些。如今蚂蚁金服的农村战略升级到3.0阶段,将自己的大数据技术和经验提供给各地政府,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一方面,政府手中掌握着农户仅有的价值数据,此外还有农村、农业等大量数据,这是农村金融的风控核心,另一方面,线下支付、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服务能够引导农户实现行为的线上化,从而形成和获得跟多数据,能进一步完善风控模型。
此外,宏观侧面的数据,也有助于进行外部预测。
结合上述理念,平台除了在金融上能为农户提供服务,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预测和预警的作用,调控产能防止浪费和滞销,结合淘宝、天猫的数据和能力,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当然,未来借助数字化设备,通过与政府、企业、机构等合作,获取更多的土地、天气、农户、物流等数据,是平台再更进一步的关键。
2年后,汪佳又一次外出到农村基层进行调研,这些村子有些脱贫了,有些却还在挣扎之中,她和部门的其他同事,依然在努力的寻找更多的数据来源,更优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