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叫作“点播影院”之前,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私人影院”,再往前翻二十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录像厅”。
录像厅时代,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个象征。录像厅的生长衰亡史,夹杂着周星驰、梁朝伟、周润发、张曼玉等大明星的名字,至今仍被很多影迷津津乐道。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影片
点播影院,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点播影院的发展史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2014年出现,2015年发展,2016年爆发,2017年洗牌。
在外行人眼中,见证这个行业发展的,是在逛街时的一纸传单、闲暇时的一次体验,常去的商场里去年开张今年倒闭的店铺。这个号称万亿的市场,却又异常低调,在阴影中静悄悄地生、静悄悄地死。
审美疲劳、灰色空间、经营混乱、政策重拳,这些从录像厅时代就携带的原罪,依然困扰着点播影院的发展。
2017年,传统院线上市公司金逸影视、博纳影业、华谊兄弟纷纷开发点播影院,爱奇艺首吃螃蟹,打造线下私人影院品牌“娱刻”,巨头入局,一时引起关注无数。
爱奇艺线下私人影院“娱刻”
2018年3月,广电总局颁发《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管理规定》,业内人士预测,目前市面上七成的点播影院将面临关停。
点播影院的四年生死沉浮,既享受过红利,也到过生死的边界。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故事。
此次,锌财经采访了这个行业内最早一批从业者中的代表,也是目前全国点播院线品牌之首的青柠影咖,由它的创始人兼CEO钟超讲述了点播影院的诞生、挣扎和转型。
在整体混乱的大环境下,一个七成以上不合规的灰色行业内,一家互联网公司“小心翼翼”的生存故事,这就是点播影院四年生死沉浮录的最佳写照。
青柠影咖创始人兼CEO | 钟超
1
我们最怕被别人说是录像厅
2014年9月,我们在成都春熙路上开了全国首家体验店,当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词语能够描述它,所以,我们就造了“私人影院”这个词。
最开始,这只是一家投影机厂商的线下体验店,顾客可以直接到店里体验,如果觉得好,可以在体验店里直接提货。
私人影院
当时整个店的投资,不到20万,我们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基本已经收回成本。
但是我们遇到一个困境,因为电商的快速发展,不光是年轻人,而是所有人都开始认为,网上的东西一定比线下的便宜,很多人从线下店体验完,再到网上去买。
后来,我们就在想,我们所做的产业的定位是什么。我们是想让这个门店摆脱一般体验店的模式,不要掏钱,而是自己赚钱,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
当时最让我们头疼的是怎么定义,这个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产业,我们最怕听到的反应就是像“录像厅”。因为“录像厅”在传统印象里,就是一个脏乱差的空间和暗藏色情、盗版电影的温室。
录像厅
我们怕被别人说成录像厅,是因为,我们害怕这个事情还没做起来,就被标上“录像厅”死灰复燃的标签,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一下子打死。
我们想推一个新概念。因为我们之前帮别墅打造过一批“私人影院”。“私人影院”这个词,在大家印象里代表了一种上流生活,因为只有住在别墅或者300平以上的房子里,才能构建一个私人影院。
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场景叫做“私人影院”,然后进行推广。比如在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词汇,像“私人影吧”、“私人影咖”,全是我们花钱做进去的,因为它们不属于热点词汇,没有人会去搜,也不属于大众讨论的话题,所以通常情况下百度根本不会收录。
网络上搜索“私人影吧”
当时我们打包的是设备加内容,合作的是华数TV。在市面上做推广,可以加盟我们的店,自己开一家私人影院,既可以卖设备、又可以用这种收费模式,在用户看完电影后收包场的钱,整体相当于一个持续盈利的项目。
可能市场上确实没有太多的创业项目可供选择,所以当时反响特别好,之前我们还想自己多开几家直营店,结果发现,加盟店的数字一下子就到了20家,这就打乱了我们原本的计划。
我们的第一批加盟商全是从用户转换而来。因为成都是旅游城市,很多游客过来了,体验不错,而且一听开一家店连20万都不要,就想把这种模式带回家乡。
我们的加盟店,基本上都分布在二线以下的小城市,因为一线城市娱乐业态太多,生活节奏较快,私人影院这种娱乐方式的时间成本太高,而在三四五线城市,就非常受欢迎。
二线以下城市的私人影院
到了2016年春节,我们的门店就已经达到了六七十家,在过年期间迎来了一个小爆发。当时我们从后台看到,有些门店从早上7点开始预约,一直排到凌晨两点。还有一些加盟店的后台已经爆了,我们就派了两个员工留守,专门在过年期间给商家处理这些问题。有一个加盟的老板,过年7天赚了15万。
整个2016年,一大批门店拔地而起。直到2017年3月,这个市场已经有一万多家店了,距离我们的全国第一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当时,传统影院只有6400多家,可想而知,这个市场的发展有多快。
2
从一个“灰”姑娘变成“白”姑娘
这个行业真的非常混乱,因为中国的版权市场,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市场。
我们敢说,我们是这个行业的启蒙者,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入局的。我们开始做时,根本没有人做。说白了,当时我们是不知道、不了解这个行业,虽然开起来了,但是感觉消防也不合法、也没有版权,现在小打小闹还可以,但是做大了就得凉。
这个行业的短板,是不被大的院线机构所承认,我们只是一个新鲜的业态,不会有大的制片商或发行方给我们分片,所以基本上我们用的都是互联网的资源,放映的影片程度可能比较旧,也可能是一些老片,但我们当时就是以这些老片为主要的经营内容。
当时以老片为主要内容
不过那个时候的正版,在现在看来也是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说是盗版,因为我们确实交了费用,但是后来规定,互联网传播权只能用于线上,不能用于线下。我们只能说,那个时候,我们做的确确实实是合法的。
后来很多人看到了这个产业,投资小、赚钱快,人流量也多,就有了大批私人影院的集中式加入。有些门店觉得,这个行业没有新片做不下去,整天想着要拿院线的片子,没办法拿到就会走极端,做一些院线电影的偷录和盗录,所以,影片画质较差,不清晰,有些还带水印,甚至有人影在前面走来走去。
有一段时间,因为传统的KTV产业已经不赚钱了,很多KTV老板就把自己的KTV改成影院,而他们又不懂这个行业,经营特别混乱,很容易受到诱惑,花钱去买大量的院线盗版的片子。
央视关于放电影被判刑报道
2016年9月,汇梦影视茶吧的经营者,因为“盗录、非法放映、转卖影片”,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这是国内首例因为“影院盗录”而被判侵犯著作权罪,并且直接入刑的案件。之前我们都听过这个事,也劝过一些商家不要和他合作,后来果然有事了。
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一直是小心翼翼的,最开始,别人在用电视或买一个盒子做点播的时候,我们自己就开发了一套封闭系统和设备关联,可以实时管理每一家门店。当我们发现放盗版或者其他问题时,就可以直接远程停掉。但是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杜绝,直到现在,放盗版的情况依然每年都会出现。
盗版影片
去年3月,一纸文件下来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传播权不能用于商业经营,对电影放映的场所和盈利模式也做了一些限定。当时我们都以为这个政策出来,是因为政府已经知道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后面是不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关店。
当时,商家很悲观,我们也很悲观。
那段时间,我们真的感觉这个行业做不下去了。之前每个月我们都能接到上百个加盟电话,最少一个月也能开五到十家店,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咨询量或加盟量不能说停滞,应该说是彻底没有了,那个时候一家店都没有开过。
我们当时都在想,一旦政策正式落地,这个行业就不能做了,我们怎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说,要不就让商家把他们的门店改成足浴或酒店。
突然,就在3月31号,广电总局再发《管理规定》,给了点播影院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在电影院和流动放映活动场所之外,为观众观看自选影片提供放映服务经营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这就意味着市场上所有的私人影吧,或者叫微影院也好,影咖也好,全部归类为点播影院。
广电局关于点播影院文件正文
文件一出,政策上说要积极引导,去发展这个行业,我们一下子就看到曙光。上个文件是3月1号出的,这个是3月31号,那段时间,我们很多同行每天在朋友圈里发这个文件。
这对行业内的人来说,跟行外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没有经历过一个行业的黑暗时期,你感受不到一纸文件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希望。当时,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无异于一个人在沙漠里快要渴死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片水,就是那种感觉。
正因为出了这个政策,国内的一些版权机构和大平台,还有国外一些做传统影院的机构,瞄到了我们,他们看到中国电影还有一个存在发展潜力的小众市场,他们开始愿意和我们去谈合作,这个在以前是我们不敢想的。
这个行业有点像灰姑娘,虽然还没有变成白雪公主,但是确实开始变成一个白姑娘了。
3
冲破天花板,闯进足浴店
现在,从整个市场从业量来看,可能只有五六千家店,已经消失了四千多家。
政策下来之后,多家私人影院关闭
我们现在比较头疼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政策什么时候落地,什么时候能拿到牌照,这个具体的时间点,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第二点,我们害怕这个政策真正落地了之后,会把一些行业利润空间压缩掉。
因为以前的版权成本比较低,占我们总成本不到30%。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产业正规了,可以做了,这就势必会导致一些公司,觉得他手里面的东西值钱了,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想我们现在一张电影票,在电影院的票价都不超过三十块钱,如果一部片子你给我的版权定价定到三十,占到我们总成本的60%以上,那我还怎么活?
我们也预料到,未来肯定会有一些巨头和大平台入局,包括腾讯、爱奇艺、阿里,甚至传统院线。那么它们入局之后,可能会引起一个行业内的大屠杀,肯定到时就要补贴或者说要烧钱,其实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一点。
所以我们也需要去寻求转型,寻找一些还可以走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的业态,用这种方法去规避一些风险。
因为投影机是LED冷光源,所以放映场所必须封闭黑暗的场所。我们挑选过三个场景:第一个是KTV,第二个是足浴店,第三个是酒店。这三个场景最适合我们。
足浴式私人影院
但是我们后来排除了KTV,因为这个行业逐渐没落。而且不契合的点是内容源太单一,KTV中点播最多的歌曲,很多是怀旧金曲,MV的分辨率太低,如果再用大屏投影投出去,画面上会全是马赛克。
所以,我们最后就瞄准了酒店和足浴。因为这两个场所比较安静,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景干扰,而且也在面临转型。
足浴和酒店是两个超级传统的行业,如果想改变他们现在的格局,足浴店还好,因为每个都是独立的老板或财务体系,不需要审核或者是评星级,而且他们比较扁平,对于接受新兴事务的方式也比较快,而且对他们来说,大屏提升体验的效果立竿见影。
足浴店可以一家家谈,但是酒店需要由上往下走。目前业务占比,足浴店占六七成、酒店就占三四成,酒店确实是太难推了。因为酒店属于集团式或者是连锁加盟式的体系,对于成本的把控特别严格,要他们接受可能需要很长的过程。
酒店式私人影院
大的集团,比如华住,或现在的精品酒店和五星级酒店,都在默默观察这个市场,这种传统行业本身就对新兴事物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因为一旦开始改造,就涉及到布线和吊顶,这就需要破坏原有的装饰结构,对方肯定不会快速接受。
除非是新酒店,或是子品牌,我们现在也会帮他们做一些影院式的酒店,只要他们有需求,一旦知道我们的产品,就绝对不会选择电视屏幕,这一点我们可以确信。
另外,我们是有优势的,点播影院行业规范了之后,国家未来对版权、知识产权的管理也会越来越严格,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把酒店、足浴,甚至是一些线下场所,只要你公开放映,以盈利性质为目的,就都有可能被划到点播范畴里面,哪怕它现在用的是电视点播。
我们其实更适应这套规则。
之前只做点播影院的时候,我们总被投资人说天花板太小,现在结合了业态场景之后,我们发现天花板一下子高了不少。我们在做点播影院的时候,最巅峰的时期有接近一万家门店,但是你想想看,全国的足浴店超过250万家,酒店30万家,一个酒店差不多100间房间,要是都装上我们的屏幕,会是一个什么数字。
酒店装上屏幕
这背后的想象空间其实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还没有资格去提生态。我们只想说,这个行业不会成为下一个录像厅,在传统院线这么强势的环境下,我们还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说明它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这个市场是一个压抑的市场,它存在潜在需求,我们才能慢慢起来。
我们在2016年黄金期的时候,也见证了一些行业成为风口,又迅速没落的过程,比如当时最火的VR。最初我们也想过自己去投一些VR公司,因为确实太火了,一夜之间,估值几十倍、上百倍翻番地往上跳。后来,有一些VR公司知道我们有那么多门店,就了一些设备想找我们合作。
2016年VR成为风口
最后,我们发现VR这个东西其实很不成熟,因为没有内容,大批的VR厂家都去注重做技术提升,反而把内容这个东西忽略了。而且,我们的体验场景本来就重社交性和分享性,而VR却是一个很私密、很独立性的体验空间。所以他们到最后,只能赚到流量,没办法盈利。
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这个行业未来会成为传统影院的补充,而且纳入到票房统计渠道内。但是中国的版权市场很混乱,这种混乱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这不是说我们这一个小产业起来了之后,就能够规范的。
而且我们也没想过,这个行业哪一天会一下子会被别人捧起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文章 ∣ 崔艳
责编 ∣ 美丽
摄影 ∣ 黄硕
手绘 ∣ 瑞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