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漫画家一辈子只画单一作品,周期长,产能低;缺乏强势品牌,难以国民化;日漫,国漫,美漫分层化和团块化生态,限制现象级的产生。”这是爱奇艺副总裁王世颖认为国产动漫之所以“弱小”的原因。
其实,产业生态不够完整,缺少分层也是国产动漫痛点之所在。
4月25日,由中国国际动漫节节展办公室指导,杭州文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氧气资本主办的《2018动漫高峰论坛·漫创中国》活动中,锌财经作为受邀媒体,在现场找到动漫产业链相关公司,进行了深度全面的了解。
“因为需要文化的沉淀,所以动漫比较慢,快不起来”阿优文化CEO马舒建谈及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感受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早在1926年,万氏兄弟就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此后,中国动漫发展了数十载,却依旧只是文化产业链中弱小的一环。
但近年,新媒体崛起之下,“90后”和“00后”消费主力军又先后入场,国产动漫初现“井喷”之势。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2017年,中国动漫核心用户将超过8000万,被称为“二次元”人群总数将超过3亿,且97%以上是“90后”和“00后”。
这一年,腾讯、阿里、爱奇艺等巨头先后开始了动漫产业的投资布局,国产动漫行业的融资正式爆发。尚之诺投资合伙人茅弈恒向锌财经记者表示,“资本的进入是因为动漫的受众开始起来,无论传统的内容企业还是消费型企业,都想触达年轻人群体。”
但IP无法靠颜值取胜,内容才是赋能的本质。
从经典IP《秦时明月》,点击量破十亿的《斗破苍穹》,漫改剧模范《画江湖之不良人》,再到电影荧幕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野蛮生长之后,国产动漫开始有现象级优质内容撬动市场。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变现模式。马舒建就表示,动漫是间接盈利,间接盈利要解决挣钱问题。
“2018年,是动漫和消费的元年,将会涌现很多动漫和消费结合的案例。”这是茅弈恒面对锌财经记者提问给出的答案。
那内容和消费的链接点在哪,又存在哪些跨界机会?在“2018动漫高峰论坛——漫创中国”活动下半场,氧气资本创始合伙人潘光毅主持了题为“动漫新机遇”的圆桌对话,锌财经整理了三位嘉宾的核心内容及观点,以飨读者。
墨柏资本创始合伙人 钟立
动漫和消费产业可分为三个维度:
1.IP。动漫产业链中最核心的要素,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或者对潜在用户的未来影响能够导致最终的消费;
2.传播力。很多动画片、网剧、电影,本质上一种广告效应,将IP、人物和内容传递给终端的用户;
3.最终消费。比如各类衍生品,游戏、周边、漫展、音乐剧,甚至任何能够被消费的场景。
日本存在一种宅文化(腐文化),本质就是对内容、IP、角色的祭拜和消费。有数据显示,日本动漫领域的消费者人均消费水准近10万日元,相比,国内动漫还处在发展阶段,二次元用户群体没那么多。
但核心二次元用户的消费能力非常强。
男性向IP一般只有头部内容和IP的衍生品才可能获得消费收割,女性向IP的最终消费人群则不一样,腰部以上内容都可以去变现。文字、小说、漫画、真人漫到网剧,这是一个女性向内容的产业链。女性对经济的支配能力、主导权、消费能力都要强于男性,只要把控了女性向的内容、作品和用户,就有一定的话语权。
反过来看,阅文、掌阅等平台,在IP源头上主要偏男性向,大肆开发头部内容和作品,进行变现。但是女性向很多内容,并没有在大平台上出现,这其实被忽略了。中国女性未来的成长独立性,包括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需求和日本、韩国很像,这类“食肉型”女性的增长使得未来5-10年,泛娱乐产业的市场和投资潜力很大。
未来5-10年,在泛娱乐产业中,女性向将是黄金的收获地。
头头是道合伙人 姚臻
可以感知的是,2018年是动漫产业实现收割的黄金时期。
之前市场都认为动漫是二次元或低龄非主流人群关注的赛道,但随着近两年资本的培育和产业创业者的涌入,动漫产业在内容、运营、经营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发展。
动漫和消费结合,无论在广告、商业的变现,还是一些衍生品的自我开发或IP赋能授权,没有办法分解到的是用户属性和人群的行为习惯、时间消耗习惯、购买习惯发的变化,如何同消费进行连接。
IP对于消费品是一种赋能,反过来消费品对IP也是一个赋能。现在的头部IP,更多的是内容上的传播,而不是商品,或者说流通性相对较少。
2017年线下场景大爆发,IP在线下场景的出现,取决于赋能消费品。
是消费品更强还是IP更强?当IP更强,可以为消费品带来的新的渠道和方向,而线下场景化的实现,同样需要一个强大的消费品支撑IP。
非常可喜的是,2018年动漫也好,IP也好,都会出现非常多的融合。
娃娃鱼动画CEO 潘斌
前两年都在说漫画,去年开始聚焦动画,今年又都在讨论线下衍生品。动漫产业确实走到一定阶段,有较头部的IP产生,可以向下端进行探索。
娃娃鱼很早就开始了动漫和IP的结合,做服装潮牌,开线下店,入驻商场,但失败了。IP作为文化向衍生品赋能,消费者市场能够为IP带来流量。但,只有和文化产品产生共鸣,才有后端的衍生品和变现,否则它就只是一个形象。
如何面向大众消费者,是商业转化要考虑的点。比如,印有蜡笔小新的商品,喜欢蜡笔小新的用户就会买,不喜欢的就不会买。
所以,任何一个文化产品都该去打造其核心用户,然后调动起来。当然,这是要花大功夫的。
要先把内容做好,然后在实际的授权应用中考量消费和消费用户的重叠关系。不是所有IP都是加成的,有的可能会走向更窄众的市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