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忱棠
审校:周鹤翔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
奇葩险也是如此。
2019年7月,一款名为“股民综合意外险”的保险在同花顺保险频道悄然上线。事件一经曝出,迅速引发市场热议。
这款保险与一般短期综合意外险区别在于,其保险责任分为:非证券交易期内意外身故及伤残,证券交易期内保额翻倍。另外,保障与股票交易无关、不适用所有股民等槽点,也让这款保险“噱头”意味十足。
不出所料,架不住愈加高涨的质疑声,同花顺“独家”股民综合意外险最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仅仅是众多奇葩险中的一例,为了博人眼球,各家险企也是大显身手,真真应了那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保不了的。”
而在奇葩险层出不穷的背后,仍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奇葩险”,怎么奇葩?
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奇葩险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前文所述股民综合意外险确实与股票交易无关,但同花顺的老对手雪球此前曾推出一款这样的险种。
2015年4月1日,打着“为了1.2亿被忽视的人”的名头,雪球推出了一款名为“跌停险”的保险,由于保险推出当日为愚人节,一度被当做整蛊笑话。
跌停险主要保障个人股票账户资金损失。简单来说,就是为持有的股票投保,如果所持股票动荡系数低,投保金额也较低,一旦未来该股跌停,就可以得到投保档次相应的赔付。
图源:雪球官网
当时,跌停险雪球号称,跌停险处于试水阶段,目前只针对雪球用户开放预约,只需通过聊天工具,向@跌停险账号发送关键字:我要跌停险,就能预约这款产品。
凭借保险内容,跌停险着实吸引了一大波股民关注,数据显示,这篇文章有381人转发,1101人评论。
好景不长,跌停险发布不到8天,就被原保监会点名批评。4月9日,原保监会发布关于“跌停险”的风险提示。
图源:原保监会官网
总结一下,风险提示观点大致是这样的:“跌停险”并未体现保险对客观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且类似对赌游戏,有“博彩”嫌疑,利用“跌停险”对股价波动进行保障有可能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同时,跌停险的推出平台也被贴上了涉嫌违法的标签。
专攻股民的保险有之,面对其他人群的保险也有之,比如这款针对吃货的吃货险。
图源:万能的度娘
推出吃货险的保险公司不少,这里以上图中的人保为例。
在人保官网中,该保险又叫“开吃无忧-食物中毒意外险”,承保7至65岁的人群,保障期限为1年,有两种保险方案,分为关爱计划和温馨计划,区别主要为保费和给付保险金额度的不同。不过这款保险似乎并没获得吃货的青睐,近30天一单都没售出。
对于这类险种,市场叫好唱衰都有之。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这类保险的推出,是中国食品行业的悲哀。此类保险较强的针对性,正好说明当前食品行业的问题之多。
除上述两类奇葩险之外,还有诸如“熊孩子惹祸险”、“熬夜险”、“痘痘险”、“雾霾险”、“情侣分手险”、“扶老人被讹险”、“中秋赏月不便险”等保险层出不穷,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佩服各家公司、商户发现商机的能力。
如果说以上奇葩险都有事实支撑的话,那么外星人绑架险就真的有点杞人忧天了。
2014年,英国某家保险公司推出“外星人绑架意外险”,保费合计约270万英镑,超过2万人购买,大部分来自美国加州。随后,2019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圣劳伦斯保险公司也着手售卖“外星人绑架险”,已有超过6000人投保,险金高达6700万人民币。
就此,GPLP犀牛犀牛财经也想感叹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真强啊。
保险及其他公司无孔不入、见缝插针地渗入消费者的生活、甚至出离生活,保险都要被玩坏了。
“奇葩险”,为何奇葩?
奇葩险的诞生也离不开保险发展的大背景: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打破了保险传统的线下模式。新生事物,对保险来说,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从前的保险,是什么样的?
传统的保险更注重投保人与保险销售人员间面对面的沟通,或是在固定的保险销售网点内,或是在销售人上门服务中,这种销售模式有利有弊。主要分为直销制和中介人制(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
线下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会提供1对1服务,能够详细介绍保险的相关信息,带领消费者填写资料,审核后将保单交付给投保人。保险经纪人还可以提供不同公司产品的定制方案。
从前的保险市场并不发达,而如今的保险市场已然趋于理性,这种模式也从保险公司的支柱变为烫手山芋,如何减少营销成本、开辟新营销模式,成为保险公司的燃眉之急。所以此时,互联网的出现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可能。
依托于互联网,保险又会讲出什么新故事?
线上保险或许不能完全取代线下保险,但对保险公司来说,双剑合璧也许是新的出路。线上保险以互联网为营销渠道,产品较为多样化,相比线下保险来说,线上保险运营成本更低,性价比相对较高。
但互联网如果仅在营销模式上发挥作用,就有些暴殄天物了,如何让互联网有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互联网+保险怎么“玩”才能让1+1>2成为可能?
一众传统保险公司绞尽脑汁、废寝忘食地在险种本身进行探索,种种奇葩险就此而生。
事实上,奇葩险也不仅由保险公司包装出手,参与战局的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比如前文提到的同花顺、雪球)。
奇葩险为什么奇葩?
出于保险公司角度,互联网营销获客成本较低,而传统的保险又实属老生常谈的险种,讲不出什么新意,推出几款玩概念的奇葩险,成本不高又能增加其他收入。由于互联网保险费用不高,个性化明显,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容易受到追捧。
而互联网公司等则是仗着互联网带来的庞大流量“任性”而为,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或自身推出保险,甚至淘宝上有的商户推出明星恋爱险等。
另外,奇葩险本身就是一种卖点。市场上现有的保险产品大同小异,差异化不大,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如果将将已有的保险进行包装、设计,或创造出另外的吸睛保险,就很容易博得关注。随着社会事件的曝光,保险公司也会绑定热点,如熊孩子惹祸险、扶老人被讹险等等,都容易让消费者因有相似的担忧,引起共鸣,最终购买。
讲到了供给端,就一定要说说需求端。事实上,是有许多奇葩险达成的它的使命,成功引起消费者瞩目,但更多的奇葩险却仍是孤零零地挂在保险公司官网上,比如前文提到的吃货险。
“奇葩险”,奇葩但不保险
根植于互联网这片肥沃的土壤,奇葩险一经种下立刻成长壮大,但它本身,真的属于保险吗?
并不算。
实际上,大部分奇葩险都脱离了保险保障的本源。就拿“跌停险”为例,它已经脱离了保险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对冲工具。
此外,诸多保险公司将奇葩险概念玩的有多好,事后理赔可能就有多不负责任。许多网友在网上爆料称,本以为互联网保险会更方便,结果迫于奇葩险赔款流程十分复杂,不得不放弃理赔。
更有甚者,一些奇葩险还涉嫌诈骗、非法集资,严重的带有博彩性质,对消费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或许,也正是这种不规范造成了奇葩险活不久的事实。
2014年6月,原保监会就《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销售有关问题》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产品开发应当符合保险原理,严禁开发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
但监管部门的叫停,没能让奇葩险悬崖勒马,反而继续脱缰。
因此,2016-2017年,原保监会加大了奇葩险的惩处力度,加快了相关文件与整治方案的发布,剑指宣传失实、偏离本源、制度和流程不完善等奇葩险的弊病。
监管从未停止。2019年1月,银保监会点名24家存在整改不到位、产品宣传“两张皮”等问题的保险公司。3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起草《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中短期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
近期,银保监会继续开展保险产品检查,向20家财险公司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责令公司立即停止使用问题产品,限期整改,并对情节严重的11家公司采取禁止申报新备案产品3-6个月的监管措施。
对于产品监管的下一步工作,银保监会表示,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产品整改情况,强化产品检查成果运用;持续深入开展产品检查,实现对全部财产保险公司产品检查全覆盖。
毋庸置疑,奇葩险的创新性是值得肯定的。大连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孙钊表示,“互联网上出现创新型的保险,这无疑是好事。”
但保险不能浮于表面而忽略了其保障的本质,作为“社会的稳定器”,靠谱与保障才应是保险公司应该给自己立下的界限。
在监管趋严、法规趋全之下,奇葩险,奇葩又保险的日子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