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河
审校:一条辉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一台长虹电视是整个家庭的荣耀。彼时长虹利用价格优势,击败松下、索尼,一度达到35%的市场占有率,并保持了20年的全国彩电销量冠军。
然而,长虹(600839.SH)如今的状况,并不容乐观。
就长虹2019年上半年财报来看,实现总营收399.67亿元,同比增长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1亿元,同比大跌68.20%。与此同时,电视业务销售收入下降明显,已经不足总营收的五分之一。
彩电销量方面,海信、创维、小米如今都已甩出长虹甚远。昔日风光无限的长虹为何已经不受市场青睐?彩电消费环境低迷的情况下,长虹还有机会突围吗?
两次重击
长虹的落魄,离不开两次重量级的打击。
一次是其与美国公司APEX的巨额烂账,让长虹大伤元气;一次是战略失策,巨资投入等离子电视项目,被市场抛弃。
2001年,产能过剩的长虹开始实施“大市场大外贸”战略,并选定美国为主销市场,APEX公司为合作对象,以赊销的方式在美国开展贸易。
但是,在长虹为APEX提供产品后,其应收账款急剧增加。2001年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18.2亿元,到了2003年底,长虹的应收账款已高达49.8亿元,其中APEX所欠款为44.5亿元。
2004年年末,长虹以公告形式向外界曝光了这一惊人的坏账金额,而这笔坏账直接导致长虹亏损36.81亿元。相比之下,长虹2004年主营业务毛利也不过16.52亿元。
如果说此次巨亏是APEX的错,那后面的战略失策,长虹管理层就责无旁贷了。
在彩电行业正面临显像管是向等离子还是向液晶电视升级之际,时任董事长的赵勇豪掷20亿美元,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随后投资7.2亿元,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等离子面板。
但是,市场最终选择了液晶屏。
任何大型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每一步都既要走得小心,谨防不慎;又要大胆的踩在时代的风口上,稍有错失,就不可回返了。
主营业务式微
以电视起家的长虹,一路走来,如今身上彩电的标签却已日渐模糊。
早自2005年起,长虹就开启了多元化之路,开始进军手机、IT产品行业;2008年,进入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截至目前,长虹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彩电、包装印刷、房地产、人工智能、商业贸易等多领域,业务布局遍及海内外。
据统计,以上市公司为主体,长虹旗下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以及经营企业等主体多达158家。
复杂的母子公司控制体系,折射了长虹在家电业务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寻找更多利润增长点的现实。但是,这真的给长虹带来了高额有效利润吗?
据2019年上半年长虹半年报显示,长虹投入成本最高的是中间产品,达38.31亿元,投入电视成本24.84亿元,投入其它内容1.75亿元。营业利润方面,中间产品为0.73亿元,电视为5.19亿元,其它内容为0.28亿元。
不难看出,长虹投入了最大成本给电视以外的业务,而这些业务却没有带来比电视更高的营收。盘子是铺大了,但自己也逐渐迷失在了众多业务里,核心竞争优势不再突出。
行业发展压力大
祸不单行的是,长虹需要直面的,不仅是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设法突破彩电行业的困局。
据中怡康时代发布的《2018年彩电市场总结报告》显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销售增速回落;人口红利已过;智能化电视基本完成换代普及等原因,2018年彩电销售量同比下降2.7%,彩电销售额同比下降11.4%。
除此之外,由于产品缺乏新的扩张点,中国彩电市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存量替换的状态,即市场消费以替换购买为主,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替换意愿。
为了在日益收缩的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国内国外品牌都争显其能。国外品牌以高新技术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逐渐磨合技术,不断向中高端市场靠近,也凭借着价格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
不过就未来而言,彩电的大屏幕与物联网是不可绕开的趋势,而这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技术支持。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研发,离不开资金投入。屡次错失发展良机的长虹,是否能收收盘子,将主要精力放回到主营赛道上,迎着物联网的风向,扶摇而上?
不过,不管怎样,已经六十载的长虹,带给了国人太多记忆。未来,还是祝福他能够突破重围,再次载誉而归。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