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ick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落听!阿里收购网易考拉。
这个看似简单和出于防御性选择的投资,却在2019年9月掀起了中国电商市场的惊涛骇浪。
当然,也有媒体调侃:网易考拉的加盟,是阿里这个“动物园”中第一个南半球的动物。
天猫、盒马、飞猪、大白鲸、平头哥……不管是收购而来还是内部创新,最近几年尤其是张勇正式确立了马云接班人的位置后,阿里系的新伙伴一般都会想个动物的名字或者代号。
毕竟,天猫就是张勇的杰作。
而也因此,很多媒体将张勇接班后的阿里称为:“阿里动物园”。
但与腾讯的以财务投资为目的的战略不同,阿里在选择动物园的入园角色上,有着自己的思量。
目前看,这样严谨的选择和控制,恰恰成就了当下的阿里巴巴。
根据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显示,阿里业绩连续几年保持近50%的增长。而且因为手持大把的现金,阿里投资的脚步越来越快。
有媒体统计表示,最近一年半时间内,阿里完成了超过千亿人民币的投资。
而就在这样大规模的投资背后,是一个无比清晰的接入阿里体系的业务版图。
相对应的是,这些被阿里收购项目创始人几乎都黯然出局。
源自雅虎的阿里动物园
最早阿里跟动物接上关系,是与雅虎的深度整合。
2005年,农历七月初七,阿里跟雅虎合作的消息震惊了全球的互联网市场。
不管是海外盛传的雅虎得到阿里40%股权,还是阿里获得雅虎中国和10亿美金的收入,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影响表明,阿里从此进入了投资领域。
但在2008年以前,其实马云手中没什么钱,也就没有成体系的阿里投资。
这意味着,从阿里动物园收到第一个动物以后三年内,阿里的投资动作并不多。
甚至一位有着技术和金融双重背景、当时被马云招入阿里的高管,本来跟马云谈好了要去做投资并购,但最后还是悄悄去主管了技术开发。
2008年,马云成立阿里资本,这被看作是阿里对外投资的里程碑。
但根据阿里在这段时间相关经历者对外的表述来看,马云建立阿里资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投资来赚钱。
这时候的阿里资本,也跟腾讯的投资一样,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投行业务。
从2008年到2011年,尽管阿里投资了搜狗、易图通、UC等公司,但整体仍处摸索阶段。
变化源自2012年。
这一年,有一件事和一个人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前北极光创投副总裁张鸿平加盟阿里资本,在给阿里资本带来专业性投资眼光的同时,这位投资界的“老兵”也调整了阿里资本的投资方向。
这之后,阿里的投资从“看重跟电商业务的契合度”,变成向泛电商尤其是能跟阿里现有项目能协同发展的行业。
当时的重点一度是 LBS(定位服务)和SNS(社交网络)这两大领域。
换句话说,张鸿平让阿里的投资更加聚焦,打下了后来阿里动物园的基础。
而在他加盟的同时,时任阿里CEO的陆兆禧为阿里集团层面建立了战略合作部。一年后,战略合作部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去做政府关系,剩下来的人后来就成立了阿里战略投资部。
那段时间,曾作为这个部门负责人的盛森记忆最多的是,他要不停的追踪业务部门老总,不停的给他们讲项目,听取他们的投资意见。
因为与张鸿平负责的阿里资本做财务投资不同,这时的战略投资部的每笔投资,都要与业务相关。
甚至根据高层的授意,战略投资部和业务部门是“and关系”, 阿里的每笔战略投资要两方都同意才能落实。
这个决定谁都没想到,最终坚持到了今天。
也就从侧面说明,为什么主管集团业务的张勇能对战略投资有发言权。
但这时候的阿里动物园,仍然是不成体系的。“大猫小猫两三只,而且绝大多还是内部孵化的项目”。
真正出现变化的,是马云的转变。
赚钱不重要的阿里动物园
2013年,马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当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马云发表主题演讲。其中,他对于阿里的投资战略有了新的表述。
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收购与并购实现竞争力。”
当时就有媒体表示,这意味着阿里从财务投资者将向战略投资者转型。
而2013年年初,腾讯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另外,阿里正计划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无比强烈。
在此之后,阿里彻底放弃了财务投资,曾经被广为关注的阿里资本最终不复存在,张鸿平等财务投资负责人也黯然离开。
与之相反的是,战略投资部建立后确定的强调业务耦合的投资路线再也没有改变,且对所投企业股占比逐渐从20%提高到了30%甚至以上。
用私下里马云的话表述就是,“阿里靠财务投资赚1个亿已经毫无意义。”
这也就表明,阿里从此跟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在投资领域分道扬镳,阿里大投行没有了出现的可能。
当然,财务投资时期马云应该感谢张鸿平,他给阿里带来了投资的正规理念和手段;而到了转型战略投资的时候,蔡崇信却成了马云最惦记的人。
作为一起创办阿里巴巴的密友,一手打造了阿里股权体系的蔡崇信,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投资而不懂业务的人。
实际上,不管马云的接班人有多少次选择和替换,蔡崇信作为阿里管理委员会开会时坐在马云左手的创业伙伴,对于马云想法的理解和落实的力度,是别人无法估量的。
据说,曾是集团CFO,而且一直为马云保驾护航的蔡崇信,在阿里成立后的每个重大事件中,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2013年他卸任CFO,成为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主要负责阿里的战略投资,在阿里内部所有人都觉得很正常。
毕竟,用马云自己的话评价蔡崇信就是,“他是那个让你放心的人”。
而将战略投资提升到这样的高位,也表明了阿里对这一点的深刻认识。
后来接任阿里集团CEO的张勇也曾就此表示,阿里投资原则就是始终服务战略目标,不做财务投资。
从此以后,阿里动物园才算是真正“开张”。
快狗、搜狗、盒马、飞猪、弹个车、蚂蚁金服、天猫、菜鸟、UC、苏宁、饿了么、优酷土豆、一搜、3721……
截至2018年12月底,阿里投资控股的项目中国内有64个,国外有16个,阿里动物园其实已经初具规模。
阿里动物园是门好生意
但跟腾讯那种“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的风格不同,加入阿里动物园的项目,都或多或少感受到所谓阿里的“霸道”管理文化。
由于阿里巴巴判断一起投资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财务上的回报,而是看在战略层面上与阿里主营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协同,看阿里和被投资企业之间是否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
因此,一旦被阿里选中并投资的企业,都有阿里现在急需的能力或者市场。
而在阿里体系中,投资其实是为业务服务的。所有投资或者收购的对象,必须在这个认知下进行整合。
用马云的话说,阿里本身就是在“做生意”。只不过现在有钱了,用投资将上下游的伙伴固定下来,但这也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ALL IN’,不然就只能离开”。
正因此,很多外人看不懂的投资就会发生在阿里。
阿里2013年40亿收购UC也是出于类似思路,即使后来UC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估值也在不停的下滑。
UC创始人俞永福曾如此解释UC和阿里能够成为一家的原因:“阿里是电商做的不错,UC是非电商做得不错。”
而收购饿了么,可以说是阿里战略投资的一个典型。
2018年4月2日上午11点,饿了么与阿里巴巴共同宣布,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这成了当时最重要的互联网新闻。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收购完成后所有的对外发声都来自阿里进驻饿了么的公关高层,原来饿了么方面的负责人几乎就像消失了一样。
实际上,从2016年阿里对饿了么第一笔12.5亿美金的战略投资开始,阿里各个层面的管理团队对饿了么全方位的改造已经启动。
2016年4月13日,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内部邮件中第一次把公司定位从“外卖平台”改成了富有阿里味的“到家服务平台”,并称会与阿里开展生态合作。
当年年底,饿了么的财务、HR系统已经完全改成了阿里式,甚至采用的系统都与阿里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原本还有种大学生创业气息的饿了么也终止了它此前惯用的“熟人+同学”招人模式,而开始频频从世界500强、阿里中供铁军等处挖来管理层。
一位知情人说,这一举动也是源自阿里的建议,“阿里觉得饿了么的内部管理没有说得出的人物”。
发布收购消息后不到24小时,原阿里健康CEO王磊宣布担任饿了么CEO,此后多个阿里高管空降了饿了么各业务部门。而创始人张旭豪在饿了么和百度外卖董事长之外,成了阿里集团CEO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
接下来,新任CEO王磊迅速引导饿了么与阿里旗下的零售通、高德地图、菜鸟网络等业务群展开合作,用他原话说就是,“饿了么已经开始享受到新零售体系的生态红利”。
而仅仅在收购完成后3个月,在阿里体系加持的背景下,饿了么日交易额创历史新高。
与阿里业务强绑定,同时拥有了海量的资源,以及创始团队被边缘化。
这样被阿里收购后的变化,这几年其实已经成了常态。
2006年,阿里500万美元收购口碑网。到2009年,创始人李治国放弃口碑的自主权调往阿里云,一年后彻底离开阿里。
2009年,阿里收购万网绝大多数股权,创始人张向东远赴新加坡。
2014年,阿里11亿美金收购高德地图,原CEO成从武和COO张勤离开。
2015年,优酷土豆被阿里收购,一年后张勇发布邮件表示,优酷创始人古永锵离任优酷土豆的董事长兼CEO。
当然,跟这些黯然神伤的背影同时出现的,就是这些被阿里收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健壮,甚至有的已经成为阿里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
例如在万网基础上整合技术推出的阿里云,现在已经稳步全球前三的位置,成为阿里进攻智慧化城市和AI市场的基石。
因此,张勇私下里曾对内部人士表示,“阿里选择的合作伙伴不是因为对方体量大和强,而是有意愿且具备转变的主动性。”
如果创始人进入阿里之后做不到ALL IN,“那就换掉他”。
据说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张勇平静的表情却带着决然的语气。
而马云在一个场合见到万网创始人张向东的时候曾表示,“这就是个生意”。
这句话,也曾作为《教父》一书中最经典的台词。当然,《教父》这本书中还有一句话让人难忘:
“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
流量焦虑下的阿里动物园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应该就是阿里投资的原则。
而与腾讯的业务差异化,造成了阿里很多让投资界人士看不懂得投资。
例如阿里大文娱。
这是阿里业务得亏损王。2018年全年阿里大文娱收入65亿,亏损却高达214亿。
可就这样,马云依然表示,看好阿里大文娱前景,“再亏十年也可以”。
有媒体表示,这样坚持一个亏损项目长期运营,其实是与阿里的流量焦虑有关。
毕竟,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的腾讯,依靠QQ和微信,打造了依托社交软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因此,腾讯只要投资对象能为微信和QQ赋能,就可以实施。
而阿里不行,受制于电商平台属性,业务外延性差。这也意味着,天然在流量竞争中阿里落后于腾讯。
因此,阿里在不断利用战略投资整合新的产业项目,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也就说得通了。
同时,对于阿里而言,一个突破边界、扩充DNA的战略投资是否成功需要的时间或许会比外界想象的要长得多。
马云说可以再亏十年,就是基于此。
但也有媒体认为,过于追求自己边界扩充和体系优势的阿里,有时候却会让自己收购的项目“很受伤”。
2018年3月,优酷的APP月活跃数据达到了历史最高的4.1亿,但相比较排名第一的爱奇艺,月活用户差出了8000万。而UC体系随着2017年底俞永福的离职而大幅调整裁员,虾米音乐也随着合并,丧失了之前的优势。
据说,阿里大文娱旗下这些核心资产出现的问题,都跟整合和被强势要求向电商导流有关。由于必须服务于阿里的大生态,就会限制平台本身在原创等变现方向的可能性。
而阿里影业自成立以来,已经多次换帅,业务重心从电影内容逐渐转向票务平台,在电影市场里“分一杯羹”的思维大于做品质内容。
因此,回过头来看现在的阿里动物园以及此次网易考拉的入局,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不管怎么说,在流量焦虑下的阿里有着自己清晰的投资路线图。而这样在战略层面明确的投资,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1999年,以马云为首的18人,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0年后的9月10日,也在杭州,阿里巴巴经过长达一年秘密讨论的“新六脉神剑”,将正式公布。
这意味着马云退休后阿里继续前行的基础规划和理念,也将持续影响阿里未来的发展思路。
也许,在这个“新六脉神剑”的指引下,马云提出的“快乐+健康”的阿里发展规划,能最终落地、开花。
当然,这也意味着张勇的阿里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参考资料:
《解密阿里投资:巨人的意志》 作者陈之琰 36氪
《阿里资本十年:超级买家的"中心化"战略投资逻辑》 iFeng科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