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琼凉 GPLP
今年6月份,福建证监会发布了三份“老鼠仓”查处案,其中最高罚款70万元,涉及至少39家金融机构,62名金融从业人员,并且合计获利3.65亿元。
屡禁不止的老鼠仓
所谓的“老鼠仓“就是私募基金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的行为。
近年来,“老鼠仓”案例在券商、保险和私募等领域开始增加,监管之下“老鼠仓”为什么屡禁不止呢?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领域业务放开,营业范围覆盖股票投资等领域;另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层将监管范围拓宽,开始对上述领域的‘老鼠仓’行为进行监督和核查。此外,因保监会当前对‘老鼠仓’监管力度远不如证监会,这也是保险领域‘老鼠仓’ 案例频发的原因之一。
“老鼠仓”暗渡陈仓
证监会自六月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包括三起案件,涉案人员分别为万星溢,颜财光,刘晓东,杨威,李儒柏,其中最年轻的是90颜财光,因为其利用职位的优势,联合相关资源,先后跟随鸿特旗下的2只基金先后买入6只股票,成交额为98.69万元,最终盈利为可怜的482.68元,然而付出代价却是被监证会查处10万元。
其中刘晓东、杨威、李儒柏三人因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被查处,而后分别处以7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罚款,共计100万元。其中曝光的“刘晓东”账户共计交易326只股票,成交金额高达9.02亿元,最终亏损203.7万元。
因违规操作亏损200万云再加上被罚处的100万元,前后共计约300万,这真的有些得不偿失。
然而就是在监管机构如此严厉的情况下,有些人却依然顶风作案,和监管部门玩起了躲猫猫。曾经基金经理人或从事资管的相关从业人员将“老鼠仓”账户用以父母和亲戚的名下开设,而后则逐步转向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以此来增加其隐蔽性。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中,中邮核心优选明星基金经理厉建超“老鼠仓”案曾利用小学同学到大学同学的关系网帮他建立账户,并且判决书显示,厉建超所牵连的股票账户多大10个。并且累计趋同交易额达9.15亿,获利1682.8万元。可见其获利之多,令人乍舌。
另一案例则是博时基金经理马乐“老鼠仓”案,其作案手法竟然是通过购买不记名的临时电话卡下单,虽然隐藏了姓名,但最后因为马乐发生过交通事故后用其中一张卡拨打110而证明了身份,由此马乐的“老鼠仓”案曝光在聚光灯下。
监管未来方向
当前我国对“老鼠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较于国外轻了许多。
业内人士建议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民事赔偿制度,为权益受损的投资者挽回损失,当前尚无因“老鼠仓”而成功索赔的先例;
二是加强监管,尤其是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权和调查权,例如未来具有出具调查令、传唤证等权利。
强监管下顶风作案的事件常有发生,机制不改变的话,只在监管上下手是否能改善当前状况呢?还是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