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易观智库发布了《中国智能手表年度综合报告》,将2016年定义为智能手表在中国市场的启动器,并给出了2018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美元的预测。
从2012年至今,国内对智能手表的关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至少从现在来看,人们更关注大红大紫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也更青睐于虚拟现实这个新宠儿。相比之下,智能手表开始进入了一个市场平静期。
可从另一方面来看,曾经备受瞩目的智能手表,或多或少被贴上了“鸡肋”的标签,创业者的狂躁也让这个行业一直活在概念红利下。如今智能手表归于平静,用户需求却被充分挖掘,操作系统和产品形态日益完善,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体系也逐步成熟。诚然,智能手表似乎迎来了真正的机遇期,而对曾经打过退堂鼓的创业者来说,还有机会分一杯羹吗?
易观智库为国内的智能手表行业描绘了这样一幅生态图谱,大大小小细分了16个市场,总结来看可分为智能手表、销售渠道、解决方案、操作系统和元器件五个部分。这些领域的市场成熟程度不尽相同,对创业者来说也意味着不同的前景和机会。
智能手表,市场很大仍不成熟
当创业者一窝蜂的涌入可穿戴市场时,智能手环等运动追踪设备确实在国内打开了市场,乐心、bong等创业公司也脱颖而出,但在智能手表上,国产品牌却一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我们先来对创业者做一个SWOT分析。
分析来看,对创业者来说智能手表产品创业可谓风险与机遇并存,大致可以归为四点:
1、从IDC发布的《2015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统计报告》来看,Fitbit、小米、苹果、 Garmin和三星位列前五,虽然Fitbit、小米和Garmin的产品仍以智能手环为主,苹果和三星的强势上位,似乎预示了智能手表的大有可为。
2、纵观国内智能手表市场,华为、中兴、联想、TCL等手机品牌开始发力智能手表,淘宝和众筹平台上也纷纷出现了可以媲美Moto 360的产品。可创业者想要和手机厂商正面抗衡,在资金、技术、营销、渠道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短板,况且智能手表仍处于市场启动期,用户也尚未对智能手表类产品产生刚性需求,在选购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品牌背书的影响,比如Apple Watch有幸跻身销量前三,和苹果的品牌效应不无关系。
3、老人、孕妇、儿童等利基市场仍然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也有创业者深耕于此。然而从现阶段的销量来看,360儿童手表和糖猫等有巨头背景的产品依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或者说这个市场还在培养之中。从另一方面来说,利基市场的规模仍比不上大众市场,到底能够容纳多少创业者还不得而知。也就是说,智能手表市场是创业者不可错过一块蛋糕,却也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解决方案和元器件供应不成熟的前提下。
4、IDC给出的数据显示,AppleWatch在2015年占据了14.9%的市场份额,除了品牌的背书,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苹果瞄准了时尚和奢侈品市场,抢占了百达翡丽、宝玑等瑞士传统手表厂商的市场份额。只是,AppleWatch的市场反馈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续航和功能上,但运动跟踪、提醒等功能却被使用者所青睐。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将传统腕表智能化,以满足人们对于刚性功能的需要,不失为创业的一个方向。但在品牌效应薄弱以及产品品控不足等条件限制下,这类产品尚未形成爆发的态势。
操作系统,门槛太高创业者机会不多
相比于智能手表成品,操作系统无疑是一个高门槛却大有可为的市场。随着谷歌对Android Wear的收紧,三星、LG等纷纷“逃离谷歌”,国内智能手表领域也表现出了对替代方案的需求,特别是在因为谷歌服务导致Android Wear在国内无法兼容的情况下。
国内也出现了相关的创业公司,比如被很多智能手表爱好者所熟知的Ticwear,凭借对Moto 360等明星产品的兼容在国内积累了不少原始用户。但这类产品到底有着怎样的市场地位,先来看下面的对比分析。
遗憾的是操作系统创业者并没有打动对可穿戴设备虎视眈眈的国产手机厂商,上述所说的华为、中兴等业已推出智能手表的厂商,前者选择了中国版的Android Wear,后者则直接内置了TOS。与之同时,BAT也开始发力智能手表操作系统,百度祭出了Duwear,腾讯上线了TOS,阿里的YunOS也推出了智能手表的系统。虽然百度尚未正式发力,腾讯却早已借助TOS吸引了inWatch等首批合作对象,YunOS也迎来了包括沃邦和inWatch在内的合作伙伴。原因很简单,相比于BAT等互联网巨头,创业者即便在早期的技术上占有些许优势,在健康大数据、销售渠道以及开发者平台和交互技术上都有着明显的劣势。
对于后来的创业者来说,操作系统的门槛已经成立。根据智能手机的发展规律和Android Wear中国版的推出,自研系统或屈身安卓将成为一种主流,这为创业者在表盘和软件服务市场留下了红利窗口,操作系统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想象力。或许,执着于操作习惯的创业者应该换一种思路,比如说提供类似“wearaday”的软件服务。
渠道和元器件,从0到1与从1到N
之所以把渠道和元器件放在一起来讲,因为可穿戴看起来是一个新兴市场,可无论是渠道还是元器件供应都已经被巨头们所把持。即便有创业者试图从这两个领域切入,做的更多的是从1到N的复制,而非从0到1的创新。
先从渠道来说,目前智能手表的销售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二是迪信通、苏宁等线下门店,三是淘宝众筹和京东众筹等众筹平台。比较遗憾的是,智能硬件领域尚未有知名垂直电商出现,放在两三年前来讲,智能硬件的垂直电商是一个机遇,但那时很多创业者把眼光瞄向了众筹平台。或是受到国外kickstarter等平台的启发,类似于点名时间、天使汇的众筹平台相继诞生。结果大家也很清楚,淘宝和京东凭借电商优势后来居上,所谓的众筹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此时的创业者已经很难颠覆淘宝和京东的市场地位,虽然我们也希望有新的竞争者出现。
而在元器件的问题上,形式似乎要更加严峻,芯片市场有高通、联发科、英特尔等一众厂商的争夺,传感器市场也有东芝、TI、飞思卡尔等国内外巨头,屏幕和液晶面板的技术专利也一直被日韩厂商把持着。和手机市场一样,在元器件领域不乏有出色的创业团队,可从市场趋势和品牌因素上,创业者很难在这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就好比说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处理器不买账,厂商们也频频标榜自己的元器件供应商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智能手表还未走向成熟的情况下,创业者想要从元器件生产上分一杯羹,还需要一个机遇。
解决方案,创业者的最后一片沃土
在笔者看来,针对于传统腕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或许是创业者的最后一片沃土。一方面参考手机厂商对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的依赖,智能手表解决方案是一个潜力市场;另一方面智能手表的形态更加多样,为方案厂商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国内已经有不少创业者在智能手表解决方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为知名的有深圳智能表芯科技和大联大世平,其中在巴塞尔钟表展上亮相的深圳智能表芯科技,刚刚推出了以行针型智能表芯为核心产品的解决方案。那么这类创业者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不难发现,解决方案的市场现状要更加乐观。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为810万块,而传统瑞士手表出货量为790万块。瑞士手表厂商们也公开承认对智能手表的低估,而行针型智能手表或将成为传统腕表企业反击的一个方向,而包括Swatch和LVMH在内的品牌业已推出了类似的产品。相比于其他领域而言,解决方案或许是创业者切入智能手表的一条“捷径”。
记得LVMH集团钟表部门总裁克劳德·比弗谈及传统腕表厂商的转型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人知道智能手表的未来。我们可以看着’这列火车’从远处开来,然后再看它开往哪里,但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在这趟列车上。”一语点破了传统腕表厂商在智能化转型上的被迫与无奈,对创业者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在笔者看来,创业者或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做传统手表厂商转型的推动者。传统腕表的优势在于外观设计和品控,以及与生俱来的集成技术,这便为创业者提供了供应智能表芯定制机芯模组和配套解决方案的合作方式,考虑到全球大大小小的腕表厂商,市场规模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电池技术和交互设计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拥有传统腕表外观的轻智能产品有着更低的用户门槛,而从Withings风靡全球的趋势来看,类似于智能表芯科技推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似乎踩准了传统手表智能化转型的风口。
二是做智能手表领域的”高通“。PC时代成就了英特尔,智能手机登上历史的舞台后,高通和联发科趁势崛起。大众经常把高通误解为一家处理器厂商,事实上高通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服务商。除了提供处理器,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全套的芯片和软件解决方案,这也是很多新兴手机厂商能够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将产品向市场的原因所在。在诸多的智能手表创业者中,深圳智能表芯科技似乎立志成为手表行业的”高通“,也在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技术研发,并和智能手表的核心元器件供应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但如何避免和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正面竞争,拿出革命性的智能表芯以赢取传统腕表的青睐,完成从硬件先行到内容服务的进化,并利用专利申请形成技术上的壁垒,将成为梦想能否落地的关键。
三是通过解决方案连接健康大数据服务。正如文初所说,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体系正逐步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智能手表的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已经成型,卫生部和各级医疗单位也向智能硬件抛出了橄榄枝。但产品和服务之间却出现了断层,一是缺少统一的接入标准,二是智能手表厂商各自为战,服务的整合成本太高。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为了服务产品,如果能够向上打开医疗服务的大门,做智能手表和健康大数据服务合作的载体,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这也是一个和巨头赛跑的方向。
总的来说,从解决方案入手像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相比于成品、系统等被巨头围堵的方向,解决方案有着更多的想象。IDC预计2016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1.10亿,实现38.2%的同比增长,智能手表的创业浪潮或许才刚刚开幕。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