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前两年的野蛮生长,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在逐步完善的监管政策下完成快速洗牌,随着很多“三无”互金公司垮台,行业日益风清气正,这也给行业带来新的思考。
从互金到金融科技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应运而生,其初衷是补齐传统金融业无法覆盖的领域,满足更多中小企业和客户的金融需求,实现普惠金融。而在早期,不少公司采用把金融服务搬到互联网的初级模式去改造行业,只是业务上的“互联网+”而忽略了更本质的金融创新,其模式注定迎来失败。
笔者认为,真正的金融创新绝不只是简单的互联网+,首先是要在深入理解金融服务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科技与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其次要站在行业和用户痛点的基础上,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充分控制风险,保障投资安全。也就是说,只有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向金融科技转型,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通过政策引导来加快平台的转型。11月9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公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规划》中明确,金融科技范畴主要围绕新技术与金融功能的融合。
在具体规划路径上,一方面积极推动影响金融科技功能应用的底层技术发展,完善各类技术市场设施。另一方面大力促进技术应用落地,同时更有效地防范和把控金融风险。
此次《规划》清晰地传递出监管部门鼓励和扶持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并希望行业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发挥模范带头所用。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新金融时代,提前布局金融科技的平台无疑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更加脱颖而出。
作为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的排头兵,宜人贷以最早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而闻名于大众,但其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坚持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由此锻造出强大的硬实力。
宜人贷未雨绸缪
2017年,宜人贷率先在行业内发布首个“金融科技能力共享平台YEP”,向行业合作伙伴输出科技、风控以及获客等金融能力。
YEP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获取成本高、风控成本高、客户体验差等当前行业发展中的众多“弊病”,为消费金融的资金方、场景方科技赋能,共同服务实体经济。自2017年3月发布至今,就已经与70余家包括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机构伙伴达成合作。
YEP平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拥有天时、地利和人和三大要素:1. 宜人贷的发展理念就是用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因此敢于长期投入,这也是YEP能率先推出的先决条件;2.YEP解决了行业通病,它提供的三项核心能力——科技、风控和精准获客,都是金融业务的绝对痛点,合作方因此乐意买单;3. 行业共享合作已经成为趋势,YEP定位准确且技术优势明显,因此很快赢得了同行的青睐。
“YEP共享平台对行业开放后,不符合宜人贷定位的客群,就可以转介给入驻YEP共享平台的企业,降低了行业的获客成本,有效地提升客户体验。我们还会通过YEP平台输出数据抓取和反欺诈的能力,提升整个行业的有效性。”宜人贷CEO方以涵指出。
在我看来,YEP共享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巩固了宜人贷和多家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提高了公司收益;尤为重要的是,宜人贷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和开放能力得到业界一致认可,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业内及跨界合作奠定基础。
今年6月,全球知名投行高盛宣布与宜人贷达成合作,高盛将向宜人贷提供了一笔3.24亿的资金,使用期限为3年。无独有偶,7月下旬,宜人贷与新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流量分发、数据积累与分析、智能营销、用户触达等诸多领域进行合作。项目启动至今,新网银行与宜人贷合作累计交易金额达到了1亿元。
除了与两大金融机构的合作,今年以来,宜人贷与互联网巨头百度也加强了战略协同,双方在线上获客合作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金融解决方案,这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探索了新的方向。
宜人贷与高盛、新网银行、百度等企业的合作,涵盖了技术、资金、资产等多方面,这充分体现了顶级机构对宜人贷金融科技实力的肯定和信任。宜人贷借此快速奠定了在新兴金融科技平台里的头部地位,这有助于其推进与更多行业伙伴的合作,提升未来的商业变现能力。
写在最后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金融业也开始积极涉及金融科技,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和良性竞争,这无疑鞭策着更多互金平台加速转型之路。宜人贷的例子已经说明了,无论是大机构还是新兴企业,都能创造有价值的金融服务,它既要求平台对金融业本质有着深刻理解,更在于平台必须打造技术护城河,只有二者得兼,才能实现真正的金融科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