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大潮来袭,没有一个行业会被落下。
众所周知,数字化转型已经由概念走向落地,但不难发现,常常被提及的行业无非是金融、电信、零售、制造、医疗、教育等,一些占GDP比例很高的行业获得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建筑业、农业。
以建筑业为例,2018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为23.5万亿元,在GDP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但却鲜有大厂商重点投入。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程度越落后,要迎头赶上就越难,差的不只是钱,还有观念、技术、人才……而厂商是要逐利的,这其中的矛盾很难短时间弥合,这就导致了越落后越没人投入。
“不按常理出牌”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紫光云的战略选择,无疑是有些“不合常理”的,因为在紫光云重点投入的三个行业中,就有建筑业这一项。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紫光云副总裁、建筑云总经理牛亚娟时,她提到了两点,一是市场空间,二是差异化定位。
就市场空间来说,建筑业这个超十万亿的盘子能够拓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数据显示,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约为0.03%,差距高达10倍左右。
再说说差异化定位,信息化、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市场空间大不假,但竞争也最激烈,最终分下来的蛋糕不一定大。而深耕一个偏冷门或者说没有那么多大厂商重点关注的行业,尽管短期收益效果不见得明显,但一旦确立了市场地位,待市场潜力爆发之日,其产生的收益和价值也将是巨大的。
更关键的是,这一天已经并不遥远。一方面,国务院、住建部相继发文鼓励建筑建造信息化与工业化,大力推行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另一方面,龙湖集团成立了龙湖数字科技,万科集团成立了万翼科技……干什么?数字化。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建筑业数字化的春天可以说就在眼前了。应对方案准备好了吗?这正是紫光云正在做,并且未来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的。
高处着眼,战略层面四句话描述紫光云在建筑产业数字化方面的构想。使命:让建筑数据价值最大化;愿景:构建云上数字建筑生态共同体,提供沃土,让更多企业能产生更多价值;定位:数字建筑首席云服务提供商。
浓缩关键词:云、生态、数据。云是技术聚焦,生态是运作模式,数据则是远景目标。
分解战略到执行层面,业务定位两条主航道,一是设计与建造,二是运维与运营,前者针对的是新建造,也就是建筑产业链数字化,后者面向的是已经建成的,称之为建筑空间数字化。
进一步拆解,建筑产业链数字化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建筑产业链,二是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不同的方向紫光云提供不同的工具,比如传统建筑产业链,会提供包括规划用的CIM、设计用的BIM,以及建造用的智慧工地等解决方案。建筑空间数字化面对的则覆盖产业园区、社区、商业楼宇、会展中心等,紫光云为其提供大园区数字化运营方案。
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从单体建筑到大型园区,紫光云致力打造的是对整个数字建筑产业都适用的生态共同体,而不只是面向某些场景、某个环节的解决方案。
做自己该做的事
既然是生态共同体,怎么分工?建筑业的整个流程大致分三个环节:拿地、建设、运营。一个一个来分析。
• 拿地。 过去是价高者得,现在形势在发生变化。政府层面,已经不是简单的卖地,而是希望通过卖地带动产业发展,而这是地产商所不具备的能力。中间,紫光云扮演的角色是赋能地产商,帮助他们解决政府提出的需求。
• 建设。 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具,包括BIM、智慧工地等,紫光云都能提供,当然,这些工具并不是紫光云自己做的,而是由合作伙伴提供的。紫光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连接、汇聚,通过底层云平台把各种合作伙伴的各种工具接入进来,打通建设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让协作更流畅。其实不仅是地产方,包括政府、设计院都有这样的需求。
• 运营。 从规划、融资、设计、建设、招商/销售、运维、运营,紫光云能提供一整套大园区数字化运营方案。
除此之外,推动政策制定,辅助政策执行,进而引导整个产业发展也是紫光云的责任。
简单总结,紫光云偏宏观,生态合作伙伴偏中观和微观。合作伙伴重点在工具、执行,紫光云负责搭平台、建生态、统项目。
目标更远的远方
以上是紫光云要做的全部了吗?显然不是,在紫光云建筑产业战略定位中有三个关键词,前文只讲了两个,云和生态,还有一个是数据。应该说,搭平台、建生态,建设建筑、运营园区都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目标。紫光云在数字建筑领域为自己设定的愿景与使命是“让建筑数据价值最大化”。这其中,云是底座,承载的是生态,为的则是数据。
这里要引入另一个概念“数字孪生”。在数字建筑领域,数字孪生即构建一个与实体城市孪生的虚拟城市,并可以基于这个孪生的数据模型实现各种场景与数据的模拟分析,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提供数字化支持。
显而易见,有了足够的数据,也就有了虚拟城市,未来无论是对商业发展、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事实上,这是紫光云在打造平台,提供工具,凝聚生态,推动建筑业信息化程度再提升之外更高阶的目标。
采访中,牛亚娟直言,数字孪生是紫光云进军建筑业与其它厂商最大的区别所在,不是为了建筑本身,而是要同时打造一个与实体建筑一一对应的虚拟空间,通过模拟虚拟指导现实,预知未来。
目前,在天津滨海、连云港等地区,紫光云已经先行展开了试点,未来还会在更多城市铺开。
总结全文,当下这个时代如果只是采用简单的组织模式变革,或者简单的业务形态变革已经不足以推动整个行业进步,一定是新的商业模式加新的技术去统筹才有可能颠覆整个行业。
建筑业已经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窗口期。目前已知的是业界还没有第二家像紫光云这个级别的企业真正将建筑业作为发展重点,但同样可以预知的是很快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大型企业来重点开拓建筑业,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
当然,紫光云的优势很明显,规划更长远,并且不止于建筑本身;布局更早,更全面,实践更早,这些都将帮助紫光云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