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参加边缘计算产业峰会,我的一点感受

11月29日,2018边缘计算产业峰会在京召开。这是该峰会的第三届,同时也是我第三次参加该峰会。三年来,能明显感受到边缘计算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边缘计算产业峰会现场的变化,也不只是边缘计算产业联盟自身的成长,而是整个边缘计算产业都发生了巨变。

回溯过往,三年前的边缘计算就像10年前的云计算,提到它,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边缘计算是什么?”而今天,几乎没人再问这样的问题,人们开始更多谈论怎么应用、如何用好。

演讲中,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简称ECC)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说了这样一段话:“ECC不是要选择一个风口,而是要造风,这是联盟很重要的责任。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里能把这个风造好,能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组织飞起来。”

ECC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

在我看来,ECC的确担起了这样的责任,而且确实也做的很好。比如,边缘计算的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蛋糕越来越大,更多企业开始在边缘计算领域投入;再比如,技术标准逐渐成熟,商业实践开始落地,许多过去很难解决的问题如今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个维度一个维度展开,先看大面,整个边缘计算市场或者产业的现状。

边缘计算,一个比云计算更广阔的市场

每年IT市场都会有几个热度极高的词,几年前,云计算每年必上榜,这两年边缘计算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甚至很多企业为了蹭热点,把PC、Pad之类的设备都强行和边缘计算挂上钩,足见市场关注度之高。

市场咨询机构IDC的调研数据显示,到2022年将会有超过500亿台终端和设备联网,超过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被分析、处理与存储,届时边缘计算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Gartner预测,到2022年,边缘计算将成为所有数字业务的必要需求。40%的大型企业将在2021年的项目中纳入边缘计算原则,而2017年这一比例还不足1%。

有了这两组数据支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WS在2017推出了边缘云服务;谷歌在2018年推出了Edge TPU和Cloud IoT Edge,将机器学习带到了边缘设备;华为与阿里也都在边缘计算方面进行了快速布局和投入;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也在骨干网络以及移动设备边缘节点的建设上不断加码。

很简单,边缘计算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尽管具体市场规模当前还存在争议,但注定这是一个不会小的市场,规模甚至要超过云计算。

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发展远不是靠几个大厂商投入就能推动的,毕竟涉及的内容、领域太多、太杂。就当下的发展情况而言,边缘计算距离进入成熟期还尚远,需要更多产业力量加入,齐心协力。事实上,这也是ECC成立时的初衷。

ECC,为了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

2016年,ECC成立之时,便确立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开放协作,孵化行业应用最佳实践,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简单理解,就是搭平台、搞实践,不玩虚的。

三年下来,每年都能看到很多阶段性的成果。以今年为例:

产业影响力方面,从2016年的60+成员到现在的200+,便是最好的注解。今年成员方面的变化有几个亮点,一是新增中国移动作为常务理事单位,二是更多科研机构加入,如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CTBRI、山东大学SDU等,三是运营商、企业与IoT、工业互联网各领域均衡发展,成员覆盖更全面。

技术突破方面,边缘计算参考架构3.0发布。三年,从1.0到3.0,每年一个台阶。1.0架构基本上是传递概念,2.0则是把水平的架构拟定出来,3.0架构则更多将边缘计算与各行各业进行结合、部署,从行业视角完善形成商业视图、使用视图、功能视图、部署视图。同时,3.0架构还补充了边云协同价值、内涵与场景,完善行业用户案例。

应用实践方面,ECC今年新增9个测试床,涉及边缘智能、边云协同和边缘安全创新等场景。其中,ECC联合AII打造的中国第一个OPCUA over TSN开放互联网络还获得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奖。截至当前,总的测试床达到30余个,其中超过10个测试床结项,进入规模商用阶段。

一言蔽之,在ECC的大力推动下,边缘计算产业正在快速走向成熟,甚至可以肯定其将以比云计算更快的发展速度走向成熟。

两个方面认知ECC的实干精神

这里想强调两个点,一是关于边云协同,也就是3.0架构中着重补充的内容;二是ECC接下来的一些方向规划。

就前者而言,几年前,业界认为云计算就是未来,但发展到现在很明显能观察到,云计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边缘计算,事实上边缘计算也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所以二者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只有协同才能将价值最大化。

为此,ECC联合AII发布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从三类边缘计算、六大边缘计算主场景、十四种子场景入手进行研究,以推动形成产业共识,为产业生态链和能力构建提供参考。

就后者而言,2019年将会有很多振奋人心的消息。以边云协同为例,2019年会有2-3个测试床的开发计划;另外,ECC目前正在考虑把运行在边缘计算网关或者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拿出去开源,惠及更多用户;同时,边缘计算开发云也将会在目前测试状态的基础之上,继续加强。

更多ECC 2018年的成果和2019年的规划不再一一展开。参加过去年的边缘计算产业峰会后,我就曾判断,这是一个实干的联盟,不是为了联盟而联盟,今年再次印证了我的判断。

繁荣背后众多像华为这样的厂商在付出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联盟成员的努力、贡献。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才不断看到一桩桩、一件件成果面世,才推动边缘计算产业不断向前。这里以华为为例,看看这一年为边缘计算它究竟做了什么?

华为云于去年开始布局边缘计算,并于2018年4月开启边缘云服务的邀请测试,10月正式公测。很快在今年年底前,华为云边缘云服务会正式商用。接下来,华为云还将继续加大对边缘云的投入:技术上,其将在边缘端持续增强AI的能力;生态方面,吸引更多类型和数量的合作伙伴,通过不断增长的平台能力,更好的连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升边缘云的整体服务能力。

除此之外,华为云在边缘计算方面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公有云上的智能边缘平台IEF部分开源,贡献边缘计算管理框架KubeEdge,助力企业快速上云。此外,随着更多边缘设备的加入,华为云在物联网方面也将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截至当前,华为云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比如华为EC-IoT解决方案在智慧水务中已经拥有真实的应用案例,并且得到了客户方面的高度好评。

其实,从华为身上就不难看出ECC的一些特质,就像前文说的,不务虚、不博眼球,真正在为整个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考虑、付出。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进程将比云计算更快,虽然它比云计算更复杂。最后期待更多边缘计算的应用案例落地。

Tips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智能应用、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06
第三次参加边缘计算产业峰会,我的一点感受
有了这两组数据支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WS在2017推出了边缘云服务;谷歌在2018年推出了EdgeTPU和CloudIoTEdge,将机器学习带到了边缘设备;华为与阿里也都在边缘计算方面进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