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已显王者风范。
经历11个月的整合之后,新华三整装待发。在前两天的Navigate 2017领航者峰会上,新华三全面展示实力,从9000平米的展厅到眼花缭乱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演示和互动;从8000与会者到17场专业论坛;从解读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到谈及IT变化;从密集发布9大核心产品到云筑百城的战略布局,如此高规格和大规模的峰会,当属行业一流水准。
放眼全行业,能组织8000人规模大会的屈指可数。新华三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开始全系列、全品牌、全线主动出击。为什么要这么做?仅仅是彰显实力还是另有所图,霸气起航?
结合峰会各嘉宾的主题演讲、现场观察和访谈,以及对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的专访,梳理出以下信息。核心在于,新华三要成为业内领导者,这条路该怎么走下去?
1成效:整合结束 再次远航
业内有不少大会,譬如华为HC、Intel IDF、联想TechWorld等。这些大会几乎都是一年一届,成为公司品牌形象和战略发布的极好窗口,也逐渐演变成全行业大会。
参加过这些大会之后,再看新华三的Navigate 2017,一样有不小震撼。为何?与其他大会相比较,新华三大会的规模、层次和议题并不弱,并有胜出之处,尤其是规模。但那些大会是其他公司常年运营的结果,而新华三的大会是首届,也是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品牌整体亮相。
可以明确一点,新华三已经整合完毕,将内部复杂的关系和业务逻辑梳理清楚,蓄势待发。这种整合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业内这种大并购,整合3~5年是常态。毕竟,整合不是过家家,牵扯到诸多因素,人事安排、业务、定位、产品、解决方案等等,哪个不复杂?
于英涛在采访中说:“去年11个月,我不见媒体,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整合。”表面看,原华三的网络产品线加HPE的服务器、存储产品线相互叠加即可,但是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文化的整合、队伍的整合。“要整合成符合新华三业务逻辑和市场需求的全新品牌。去年,整合基本收尾,文化整合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接下来要进行渠道的整合。”
整合的结果在大会中都看到了,新华三形成四大业务线:大互联、大安全、大数据和云计算,并且在营收、专利、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均有成效,这种整合的结果形成了今天大会的规模气势。
新华三有话说。
2业务:应用驱动 全面云化
那么,整合之后的新华三想要做什么?
这牵扯到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业内需要什么样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商,也就是说,业内的趋势是什么。第二个维度是,在这种趋势下,新华三如何定位自己。
从大会的安排和演讲议程来说,新华三对未来判断的趋势是“数字经济”。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无论2015年的“互联网+”、2016年的“新经济”还是今年的“数字经济”,核心是数字化转型,由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双轮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
这也是新华三今年峰会的主题背景,“新IT就是IT的云化”,简单明确,直截了当。
对于未来趋势不用过多阐释。从IDC这种研究机构、业内诸多厂商的行动就能看出来,业内对趋势的判断是一致的,阐释用“名词”不同,包装的能力不同,落地的产品和技术也不同。这就是另一个维度,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之下,新华三如何定位,优势何在?
至此,新华三提出“应用驱动,云领未来”的定位,意思是全面转向云计算。
于英涛较为自信,他认为在运营商领域,玩家有四,新华三是其中一家。而在企业网领域,真正能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整套的产品线,只有华为和新华三两家。“客观说,我们的概念和华为的概念相似,都是全面云化。最大的差异化是,我们会深耕细作,在云化的基础上,以用户的需求为驱动,立足用户的解决方案,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于英涛更是判断,在未来云计算市场,玩家只剩下三家,而新华三是其中一家。“未来的竞争拼的是差异化竞争。这种竞争在技术相似的条件下展开,拼的是敏锐性。中国现阶段不缺技术(技术创新的领先性也难)、人才、资金,甚至是商业模式,缺乏的是对用户的理解和对应用的理解。所以,我们提出要以应用驱动。”
按照产品线划分,新华三的目标是,安全、企业网、数据均能做到市场第一。
3生态:合伙伙伴优先
从现有局面看,华为也好,新华三也好,IT产品线相似度很高,也齐全,这比国内其他玩家更有优势。但是,在云和大数据的技术驱动下,以及用户场景的变化下,简单销售产品(业内俗称叫卖盒子)和集成交付是不够的,毕竟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差异性不是很大,业内纷纷构建各种生态圈,正如IDC认为,以后第三平台70%的营收来自合作伙伴。
这也是新华三今年的重点。
“去年我一直没有对渠道策略整合,因为太复杂了。企业网和硬件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模式完全不同。今年1月,我开始整合渠道。”于英涛对渠道整合特别看重,用了10多分钟解释政策和做法。
这就是在大会第二天“生态峰会”中透露的重点:合作伙伴优先。
于英涛坦诚地说:“我们希望找到行业的TOP 1进行深度合作。当然这也是双方选择的事情。如果TOP 1不愿意,我们就找TOP 2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仅局限在产品销售模式,还包括解决方案、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服务支持、渠道覆盖各个方面。
于英涛算过一笔账。新华三内部有2000多名销售,加上外部的分销商一共有8000名销售。不到一万名销售要覆盖万亿级的市场,进入200多个细分的行业,肯定是不够的。新华三保留准直销渠道——大客户包括央企、重点客户直接覆盖;而其他的渠道都交给合作伙伴。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手打天下。”新华三有紫光集团在背后支撑,有来自资金的支持,国家战略的支持;加上新华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自主创新+OEM+转售”生态体系,提供最完整的新IT生态解决方案,就能够开辟新的市场。
4突破:云筑百城
从战略布局中,新华三四大产品线均有相应的战略重点,并且以成立子公司的形式,给予更多放权,这在其他厂商的业态中也很少看见。等于说,新华三以集团的形式提供研发、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子公司则在垂直市场,背负集团使命,以市场为驱动,有极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展。
四大战略中,首当其冲的是云战略,也是今年“应用驱动,云领未来”的主题。这一次,新华三全新发布了支持云生应用的H3Cloud 2.0,加大投入,重点瞄准行业云和城市云,与合作伙伴联合提升产品能力、生态能力和运营能力,提供全栈式服务、全产业链云生态,争取占据市场前三的位置。
“在智慧城市这样的项目中,过去政府、电信和厂商都没有想明白。如今想明白了。不能重复过去‘重建设、轻运营、无应用’的情况,要重视运营,重视资金回报率而不能单纯依靠政府项目补贴。”于英涛点评了一些国内厂商的做法,认为只有踏踏实实建设,以应用为导向,才能走的长远。
在云战略落地之下,新华三全新发布“云筑百城”计划,将在三年内和合作伙伴建设100个新城市云,发展100家顶级合作伙伴,带动3000亿元城市云基础设施投资。
5点评:如何奠定业内位置?
本次大会是新华三的集体亮相,信息量太大,一篇3000字的文章不可能说透。我们只是挑重点阐述新华三的战略,试图还原新华三的“新”面貌。
从透露的信息看,新华三加强了在诸多方面能力。内部关系梳理清楚之后,开始构建3大一云产品线,而且这些产品线有几条是独立运营的,强势发展,具有较大空间。新华三希望借助紫光的资本力量和自己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全新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有边界、有价值导向,还有大学指导和培训等一揽子的支持计划,可圈可点。
纵观新华三所释放的信息,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整合之后,正在演变成“平台”型公司。“平台型”公司并非是每一家公司都能胜任,尤其是在2B领域中,这是要以技术价值为导向的。这类公司首先在技术上领先,是其他公司所不能取代的。其次有能力赋能,对渠道、合作伙伴的赋能。这种能力是什么?是技术、是距离客户最近,还是解决方案?是研发投入,是人才培养,还是资金?按照如今业态的发展,赋能中的能力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综合能力,考验的是平台型公司的战略布局,在业内中的定位和经营心态。
新华三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一个营收300亿元的大公司,更多考虑的不应该是活下来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在业内所处的位置,是做一个领导者还是追随者,是一个创新者还是模仿者?
新华三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模式,是资本意识、政治环境、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下的产物。能将这么多的利益诉求点融合一体,构建统一的品牌,实属不易。接下来就看,新华三手里紧握的几张技术好牌如何打出,能给业内带来何种价值?毕竟,在技术的驱动下,行业的巨变还在持续发酵。
变革已经开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