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捧上天的共享单车在资本退潮后弊端纷现,先是众多共享单车企业倒闭,随后开始殃及共享单车生产企业。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称,共享单车生产企业陷入倒闭漩涡。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中国自行车之乡"、"中国共享单车生产第一镇"之称的天津王庆坨镇,在经历共享单车的资本狂欢后,接近半数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已经倒闭。幸存的企业由于担心共享单车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拿回货款,现在已经不敢轻易接共享单车的订单。
与此同时,因过量投放、企业倒闭等问题,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出现大量废弃共享单车,给城市公共道路管理造成不少麻烦。一组数据是,广州废弃共享单车有30多万辆;北京共享单车共190多万辆,局部地区活跃度仅为50%。
上述问题的矛头似乎都指向了没有形成成熟商业模式的共享单车行业,甚至有观点认为共享单车已经走到寒冬。
不过长庚君认为,行业问题影响的是所有共享单车企业。在经历疯狂烧钱、死伤惨烈的上半场后,共享单车企业在下半场或将转向理性竞争,真正摸索出能长远发展的路子。
靠烧钱撑起来的共享单车结局:站队资本或者生命垂危
2017年,共享单车用户迎来了632.1%的增长率。但与之对应的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大批阵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7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已有20多家倒下,能叫上名的包括小蓝单车、悟空单车、酷骑单车、小鸣单车。
经过多轮的疯狂投放,不停融到钱的ofo、摩拜、哈罗终于跑到了行业前三,但这样的位置却是靠巨额资金堆出来的。
数据来自艾媒咨询
资本的加持让ofo、摩拜迅速成为行业寡头,但自我造血功能的缺失也让共享单车陷入"不能独立"的尴尬境地。在尝试与资本抗争后,摩拜和哈罗单车选择了站队资本,分别投入美团和阿里的怀抱,而ofo在与滴滴和阿里打了几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后,仍在倔强地保持独立。
当然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哈罗和摩拜在资本爸爸的扶持下继续开疆辟土,ofo却不断爆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似乎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共享单车上半场的竞争不过是资本的博弈罢了,资本选择了谁谁就能活下去,一个没有造血功能的行业,谈发展显得太奢侈。
不过这一切正在改变。至少ofo率先选择了边盈利边发展。
重视平台盈利能力 共享单车或将逐渐步入理性成熟期
ofo率先做出了改变。
不久前,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上调部分城市骑行收费、全面取消芝麻信用免押金,还推出了"ofoC 蜂巢"发展战略来降低运营成本。
据公开信息,ofo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2000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100~120元。此外,ofo也在打通更多生活场景,不久后将接入更多的本地生活服务,包括已经在测试的ofo饭卡,即将上线的与麦当劳的合作。
ofo是被迫在改变,但共享单车行业也是时候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了。
一方面,共享单车头部品牌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与市场规模,而且用户增长空间在缩小,高速扩张的市场占领策略已经失效。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行业单车过剩、粗放管理导致运营成功本过高等问题正在集中凸显,一定程度上在促使共享单车行业做出改变。
数据来自艾媒咨询
探索长远发展的盈利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与上半场盲目扩张、粗放管理的模式相比,精细化运作或是共享单车下半场取得突破的关键。
数据来自艾媒咨询
从截止5月的数据来看,摩拜和ofo的市场份额和用户活跃度不相上下,哈罗单车紧随其后,尚不清楚ofo在6月推出系列市场化举措后是否掉粉。而目前大家提供的基础出行服务大同小异,价格差异也并不明显。
看来,盈利模式之争的下半场,要看谁能提供更吸引用户的服务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