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瓶颈在渠道化,平台要做用户传感器

摘要:文/易北辰双11又一次引爆全民狂欢。九年间天猫双11成交额从5200万元增长到1682亿元,翻了3200多倍。高速增长的曲线是电商发展的缩影,然而在国内电商如日中天之际,双11购物狂欢却难掩电商行业隐

文/易北辰

双11又一次引爆全民狂欢。九年间天猫双11成交额从5200万元增长到1682亿元,翻了3200多倍。高速增长的曲线是电商发展的缩影,然而在国内电商如日中天之际,双11购物狂欢却难掩电商行业隐忧。

电商的三大隐忧

第一,走量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双11充分显示了电商平台对零售企业的号召力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然而,从零售本质上看,双11购物狂欢和前几年线下卖场的11黄金周大促,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走货量”为根本需求的货架模式。

这一模式存在两个问题,在消费者层面,价格优惠、大幅度让利仍然是吸睛的核心力量。然而,在3C数据、家电、个护等各个领域,消费升级现象显著,消费升级催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正在抬头。“优惠”在促成消费决策中扮演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弱,“走货量”的模式能否满足日益个性化和碎片化的产品需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在厂家层面,电商平台越来越强势,甚至出现要求家电厂家“二选一”站队,以及比照同行进行资源压榨、盘剥企业等非理性现象。与电商的合作,有几分是合作共赢,有几分是被压榨盘剥,恐怕只有厂家自己知晓。不过,对于厂家而言能确定的是,走极端、盲目冒进,盲目低价促销,不光会伤及自家品牌,也在透支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二,电商红利正逐渐消失

今年的双11有一个现象值得玩味:没有新品牌打破格局!这意味着,电商虽然能给厂家带去销量,但却不再是厂家弯道超车的机会了。

这并不奇怪,也不意外。阿里和京东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主流厂家纷纷加注线上渠道,渠道趋于成熟。那些在品牌、产品、实力方面不占优势的企业,想仅以低价为抓手,在电商市场抢一块大蛋糕,变得难上加难。

第三,线上发挥不出来线下的优势。

电商平台的覆盖能力,在线上依赖流量,在线下依赖于物流。随着电商覆盖半径的增加,辐射能力呈衰减之势。中国地域广阔,电商物流难以承载超大的配送,配送不到位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是电商无法取代省级/市级代理的原因,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缓慢的原因。

除了覆盖率,电商还无法提供线下能提供的服务,实体店可以提供可感可触的真实体验性、购物时的交流、现款现货的及时性,以及安装、维修、退换货等服务,还是客情维护的社交场所,这是电商无法提供的。O2O概念的迅速崛起足以证明,线上和线下不是只能二选一的矛盾关系,二者可以优势互补。

破局电商瓶颈之法

1、一维的线下精品模式,代表是小米

尽管近些年来电商快速发展,但依然不是产品销售的主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商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2.6%。所以一些品牌在电商遇到瓶颈后,开始加大线下发展力度,典型的是线上品牌出身的小米,正在开拓线下精品模式。

小米强调,以高品质、多品类为抓手,提升线下门店的坪效。当前可做到坪效是27万,仅次于苹果的36万。小米之家现在有20-30个品类、200-300件商品,每款商品都由小米孵化的企业自主设计研发,100%自营意味着成本高、模式重,好处是高度可控,弊处是品类有限,无法大规模铺开。

2、二维的新零售模式,代表是阿里

马云认为:未来60%、70%、80%的零售全应该是新零售,传统零售不通过技术、不通过数据、不通过创新、不通过拉近对消费者和供给侧的重新改革,我觉得没有前途,线上同样一样,也不会有前途的。

阿里巴巴是新零售的代表,在阿里对新零售的定义当中,关键在于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工具,打通线上和线下,重塑人、货、场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阿里CEO张勇将本次双11定性为电商向新零售升级。虽然绝大部分参与者还是走着传统的电商路子,但是已经有新零售的雏形。比如银泰线上线下结合参与双11,线下商城可以直接体验,而且导购大屏根据用户喜好呈现了爆款清单,可以线上购物,扫码下单。阿里巴巴在推进线下零售门店升级过程中,强调以数据看板、人脸识别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布局,结合线上消费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成为商家得力助手,也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获得自己喜欢的商品。

3、三维的社群新经济模式,代表是海尔

海尔顺逛在线上和线下的基础上叠加了微店,场景进一步扩展。以官方社群交互平台顺逛为基础,将线上店、线下店、微店融合打通,以“三店合一”的模式打造多入口、全场景的购物体验;以社群交互感知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与各小微团队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以感知到的个性化小数据,驱动个性化定制平台COSMOPlat获取解决方案。

4、三种模式对比,社群新经济模式更显优势

小米做的事情并不是要彻底解决线上问题,而是在线下开了新的战线,但线下坪效终究是有瓶颈的,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无论是产品按需定制,还是上市后快速引爆,以及销售后的持续服务,顺逛模式都优于小米模式。

阿里巴巴新零售模式和海尔顺逛社群新经济模式,背后有相通之处,核心诉求都在于精确收集用户需求,进行柔性定制或者供应,提升用户体验。只不过前者是平台,利用大数据效率更高,但大数据在发展初期,效果并不明显;而后者是平台+制造商+社群发倡导者,注重以社群交互感知用户潜在需求,离用户的距离更近一步;后端连接互联工厂,实现前端交互倒逼产业产品升级,以及物流、服务,能够实现用户全流程的交互参与。

顺逛这种交互就是发挥“用户传感器”的作用。“用户传感器”的概念源自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他认为,产品传感器只是工具,用户传感器才是目的。产品传感器的注意力在传感器上,而用户传感器的注意力却在用户上。

拆解顺逛创新之道,关键在于做用户传感器

根据捷孚凯(GfK中国)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数码家电趋势报告》,2017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市场线上份额占比将达到29%,智能化、定制化是支撑线上平台快速增长的主力军。

由此可见,定制化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趋势日渐明显。但定制化服务有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发现、收集用户的需求,一是如何根据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尤其是发现和收集用户需求,尤为重要,也更难。

目前,大数据是挖掘用户需求的有效手段,根据用户的上网行为,刻画用户画像,获取用户偏好。然而,从用户行为到用户上网行为,会丢失相当一部分信息,依靠大数据得到的用户画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用户需求。

而顺逛提出的以社群交互感知用户需求的方法论,是一种新颖的尝试。顺逛现已聚集了70万微店主,微店主可以起到一石三鸟作用,一是分享亲身经验,解决用户疑惑,为用户提建议,优于电商客服;二是专心做好社群交互,促进群友互动,做好客情维护,媲美线下店主;三是发挥“用户传感器”的作用,通过零距离交互精准获取用户痛点和需求。

顺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正在凸显。根据统计,今年双11期间,顺逛聚焦96个社区交互圈子,70万微店主累计交互8300多万用户和粉丝,其中美妙生活话题交互突破8万个。

商业的本质是创造和满足用户需求,回归用户需求,感知用户需求和满足用户需求的顺逛,或许能开启零售业面向未来社群经济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1-17
电商瓶颈在渠道化,平台要做用户传感器
摘要:文易北辰双11又一次引爆全民狂欢。九年间天猫双11成交额从5200万元增长到1682亿元,翻了3200多倍。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