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北辰
Uber的最大竞争对手Lyft最近很忙?
是的!
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Lyft近日刚刚宣布获得了通用汽车5亿美元投资,从而完成了10亿美元融资。通用汽车获得Lyft一个董事会席位,这轮总计10亿美元的融资将Lyft估值推到55亿美元。
死对头通用汽车为什么要投资Lyft?
一般理解,汽车厂商和汽车共享平台应该是死对头。因为发达的汽车共享平台网络,消费者可以即快又舒适的完成出行。拥有汽车,不仅意味着便利,同时意味着成本,高昂的养车费,不方便的寻觅停车位。城市的野蛮生长,让拥有汽车成为一个幸福的烦恼。汽车厂商和汽车共享平台似乎是天生的死对头。
当然作为历史的必然阶段,还未拥有汽车的年轻人还是渴望去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至于像罗胖(逻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创办人)这样的社会名流,可能会选择卖掉汽车,专门依靠专车出行。
当然这代表了用车模式的高级阶段。中国中产阶级进化到这一层次依然需要时间。核心需要战胜的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毕竟丈母娘是不会答应把女儿嫁给一个没有车的屌丝。未来需要膜拜,当下依然不容易逾越。
美国人怎么玩车?
今天看了在即将开幕的2016 CES消费电子展前的一场发布会,由美国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公司和乐视共同发布的超级概念车FF zero1。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公司创始人的一句话让易北辰印象深刻:创造未来,不能用过去现在的思维走未来的路。站在未来,用未来的思维看今天,创造才有机会发生!
通用汽车显然深谙此道。
在一次采访中,通用汽车总裁丹·阿曼(Dan Ammann)称,希望参与并主导汽车行业的大变革。Lyft 创始人兼CEO约翰·兹摩尔(John Zimmer)曾表示,未来人们的汽车解决方案是平台和网络而不是人人拥有汽车。
美国在科技领域盛产预言家,但是这样的预言逐步走进现实。
美国人习惯长期租赁汽车而非买车。因为美国人发现,在1到3年的汽车租赁期间,租的车完全可以满足私家车的所有需求,而租金只是汽车的折旧费,期满之后可以继续租新车,这样每天都用最少的成本开新车。北辰要真心感叹一下:美国人真会玩!
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44%的美国消费者对共享经济非常熟悉,19%的美国成年人是共享经济的深度用户。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尝试新的移动软件(APP),这使得类似汽车共享这种商业模式可能在未来以较高加速度成长。
很明显通用感受到了未来的压力,以特斯拉、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公司、GOOGLE无人驾驶汽车、UBER为代表的新经济或许哪一天就抢走了通用的饭碗。投资未来,对通用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通用汽车和Lyft还将一起打造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网络(Autonomous On-Demand Network),这个网络能按需提供服务。两者的合作,可以把通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Lyft的打车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
中国力量
而这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大交易中,活跃着中国力量。2015年9月18日,滴滴快的在纽约宣布与打车应用Lyft公司合作,投资Lyft公司1亿美元。此轮的投资共计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对冲基金巨头卡尔。伊坎,乐天,Andreessen Horowitz、Founders Fund、寇图资本。滴滴快的总裁柳青称,通过此轮融资,滴滴快的链接了更多投资界领袖。
无独有偶,今天在美国初创电动跑车公司Faraday Future(又称FF)同样出现着中国身影!
2015年12月11日据国外媒体证实,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公开承认参与创建位于美国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Faraday Future(又称FF)。
“我个人正在支持(personally backing)FF,此外还有一个多样化资金战略支持FF,以保证其完成使命、实现愿景。我们计划革新汽车行业,创造一个综合、智能的汽车生态,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贾跃亭在信函中称。(Faraday Future的技术总部设在硅谷,研发总部设在洛杉矶,此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和中国北京设有办事处)
过去的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就是C 2 C(COPY TO CHINA)拷贝到中国。中国互联网圈的创新和实力屡被诟病。在2010年为界的移动互联网,我们似乎真的抓住了和那根金线,小米模式、乐视生态以新型的亚洲创新速度和老美们并驾齐驱。这种速度与力量带来的推背感是无与伦比的,人民币风险基金也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在硅谷众筹平台进入优秀的硅谷初创公司。
或许未来,真的没有中国的资金、美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美国的用户,因为所有的伟大的公司都只有一个名字:世界公司!
………… 通往未来的飞机票…………
作者:易北辰,互联网商业观察家,移动互联网第二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易北辰
微博:易北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