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T客汇 卿云
2004年中国SaaS概念兴起,从早期的质疑到逐渐被认可,再到被创业者、投资人追捧,2016年归于理性。如今2017年将要过半,中国的SaaS市场是怎样的状态?用户在产品选型的时候更关注什么?相信很多SaaS业内人士难免疑问。本期麦达公开课诚邀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高级分析师江涛为我们揭开迷雾 。江涛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服务市场分析研究,对SaaS、云计算、OA、ERP、CRM等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中数据来自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与麦达数字联合推出的麦达SaaS指数报告。)
中国SaaS市场加速渗透,用户未来更关注内部治理
江涛指出中国SaaS市场处于加速渗透阶段。2016年针对中国主要SaaS用户群市场调研发现,70%-80%左右的用户正在或已经部署了SaaS产品。2017年同期调研数据发现,超过90%的企业用户已经对SaaS产品的市场和服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与去年相比,更多的用户已经成功导入并使用了SaaS产品,而存量市场用户目前接近50%的用户正在导入SaaS的路上。不难看出,中国SaaS市场正在加速渗透。一路高歌的市场,企业用户在宽度上,有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行政办公、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层面,他们更关注哪些?
目前SaaS应用部署从内部治理开始。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用户市场的存量和增量上,传统的协同和行政办公依然是SaaS市场的主要存量市场,但是财务、客服管理、人力资源(HR)企业内部治理方面,是未来增量市场重要的来源。比如财务管理,这两年大量的基于SaaS的产品与服务涌现,已经快速向企业用户群渗透。
无论整个SaaS市场怎样发展,厂商最关注的还是用户会不会选择他们的产品,影响用户SaaS选型的因素很多,现在用户更关注什么呢?
用户升级,未来产品选型看品牌
调研发现未来用户在SaaS产品选型的时候,会有更加简化的选型方法——根据厂商的市场品牌表现选型。从存量用户到潜增用户市场,用户在选择SaaS产品的时候越发关注厂商的市场品牌表现。厂商的市场品牌表现越发得到企业用户的重视。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用户升级,对自身诉求更明确。伴随着市场不断渗透成熟,企业用户也在升级。调研发现2016年中国SaaS市场主要用户群集中在入门级的小微型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是2017年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进行比较发现,用户更多是中小型企业和更大规模的企业,国企、政府比重加大。伴随规模升级,用户对自身SaaS需求更加明确,在选型时更多关注比较直观的厂商市场品牌表现。
二是专业圈子发展,增强了品牌的可信度。现在专业的论坛、社交圈子越来越多,其内不乏行业专家和先行者,这些藏在民间的高手会使企业品牌力可信度提高,间接增强了选型时品牌表现的可参考性。调研发现SaaS企业用户获取产品信息、厂商信息这些基础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摒弃了传统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垂直网站,更倾向于去圈子化的专业论坛获取信息。在选型过程当中不单纯的去考虑技术视角、服务视角,越来越注重品牌这个视角。实际上,综合考虑品牌,也有利于企业用户加速选型决策。
随着市场加速渗透,一些厂商具备了一定品牌影响力。对于品牌来说,之前可能会有用广告堆出来的顾虑,比如百度发生过血友吧事件,互动百科也存在贩卖词条虚假宣传的违法经营行为,这些使得公众信息可信度受损。获取的品牌信息是不是靠谱,用户都会有疑问。专业圈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顾虑。
如今是用户至上的时代,很多SaaS厂商诸如Salesforce一直倡导客户旅程战略,推行客户成功战略,无一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现在用户更加关注厂商市场品牌表现,一直埋头打磨产品的厂商不能再闷骚了,快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吧。只有做得了技术,又玩得转品牌的SaaS企业才能成为最后赢家。关于如何进行品牌研究和当前生产运营管理类、行政办公事务管理类、销售管理类品牌现状,将在下一篇分享。
麦达数字(股票代码:002137)成立于1998年,于2007年在深交所A股挂牌上市。2015年通过并购成功切入互联网数字营销,并以此为基础向企业级SaaS服务领域延伸,成为A股首家提出SaaS战略的上市公司。
麦达数字立志在未来3-5年内打造完善的企业级SaaS服务平台及生态圈,正积极整合、孵化SaaS领域优质资源。麦达公开课是麦达数字旗下云集一众SaaS领域的专家,针对中国SaaS领域的前沿趋势、发展方向及资本环境,与国内SaaS参与者定期分享的平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