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分级诊疗成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必经之路,以诊所为核心的基础医疗机构信息化也在这个大背景下迅速发展。专注诊所生态的平台平安万家医疗发展迅猛,不断地助力着政府与行业实现基础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程度。
据平安万家医疗CTO贺立权介绍,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平安万家医疗通过运营平台累计上线诊所近5万家,整个商业模式的业务基础医疗平台云诊所开通的诊所达到近2万家。诊所的科室类型以口腔、中医、全科、妇儿等为主。
作为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布局,平安万家医疗专注于基层医疗服务,推出万家云诊所,要做是资源的整合者、服务的连接者、诊所赋能者。
近年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是国内医疗最大的困扰,据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93.4%,接诊人数却仅占总诊疗人数的53%。
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但是诊所目前的生存状态大部分并不理想。具体施行下来,困难重重。总结诊所目前的困境主要分为三方面:1、营销能力的缺失;2、信息化的缺失;3、资金实力的薄弱。
相比于大医院的信息化面临的环境,诊所管理者首要的关心在诊所的生存与发展上,而且诊所信息化不同于医院信息化。没有外部或者的财政的大量投入,整体市场从规模上来说并不大。诊所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专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难度很大。
据数据显示,以2012年为例国内医疗行业IT总花费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0.59%,而同期美国占比为2%左右,近年来这一现象得到很大改观。伴随着国内医疗改革的深化以及医疗卫生投入的增长,国内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许多移动医疗平台近年来相继崛起。然而,市场上专注于小门诊并能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医疗服务却并不多。
与其他诊所信息化系统相比,万家云诊所具备三方面优势:
一是从全面性而言,业界有的如预约登记、病历处方、结账收费、药品管理、随访咨询、数据报表等基础功能,万家云诊所都有。在此之外,云诊所还连接平安集团的科技资源,通过人脸识别、AI等技术,实现身份识别、服务追溯与审计等。
二是专业性,云诊所有通用版、中医版、全科版等,针对不同科室有针对性开发。并针对管理、医生、护士三种不同的角色,设置不同的定制版本。
三是集中连接诊所发展的外部资源和服务。如认证、培训、招聘、金融等,并且在打通政府医保、商业保险方面的资源和机会。
平安万家医疗提供的基础服务全免费,并且投入巨量的资源专为诊所这一业态开发“百分百适配”的云诊所。平安万家医疗可以大力投入的优势在于本身就是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布局,因此可以更长线考虑这一市场下沉。贺立权指出平安万家不是要做诊所信息化,而是希望通过信息化云平台的构建,打造一条帮助诊所发展的康庄大道,通过这条高速公路,诊所发展需要的所有资源和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和使用。
为了这一目标云诊所在深圳开启相关探索,推出深圳标准化诊所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社保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让云诊所系统兼具监管辅助功能,因此获得政府和诊所的欢迎,效果良好。未来这一模式,将成为云诊所大力的发展方向。
目前平安万家提供7大类几十种服务,受到大部分诊所的青睐。合作的诊所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为主,正在由区域中心城市逐渐向次级城市扩展遴选,实现与平安集团客户分布一定的地域匹配。
贺立权认为基层医疗信息化之所以难,因为诊所的医疗服务需求更多样化,有的诊所有营销推广的需求、有的有信息化需求、有的有培训的需求等等,只要通过平台能够满足诊所的某些需求,诊所才会愿意去尝试。
首先,是与诊所这一业态的深度匹配。一是做到工具性,积极满足诊所的多元业务工具需求也就是信息化需要;二是赋能性,云诊所系统是连接各类服务的平台,如认证、培训、集采、金融需求等;三是满足政府“放管服”的需要,帮助政府在分级诊疗上做探索和创新,如万家在深圳的标准化诊所服务平台,就是以上三种功能结合的积极实践。
其次,是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针对中医、齿科、全科平安万家设计了大量的原型客户系统,已满足不同诊所这一独特业态不同专科上对于系统的不同需求,目前已细化如中医的处方、齿科的齿位图等功能。
最后,平安万家想解决的是诊所流量问题,已实现平安万家医疗客户、平安集团客户、外部客户的医疗服务需求导流。另外,通过认证初评或者联盟行动合作等,从而筛选出优质诊所,更好服务B端和C端客户。
目前平安万家在深圳上海两地有2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且在全国有近50人的本地技术服务团队,常年在诊所用户处指导使用,搜集需求,通过快速版本迭代实现。并通过各地线下商务及技术人员上门推荐演示、行业协会会议以及互联网营销渠道进行地推。
贺立权介绍万家云诊所是平安万家医疗商业模式的业务基础,未来它要做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进行业务连接、联动的渠道。当前,主要收入来源有服务收入(云诊所、认证服务、集采等)、医疗或保险产品(口腔、中医、妇儿等),另外在各地进行探索模式也有营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