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1
沃尔玛的情绪识别:安慰那些不开心的人
沃尔玛正在开发一套面部识别技术,帮助店员找到店内那些不开心或者受挫的顾客。这项技术应用录像技术来监控顾客的面部表情和其行动,借此测算他们的不满意程度。如果发现了不高兴的消费者,系统就会告知在店内其他地方的店员,而这位店员会再将信息传递给结款台,让结款台的工作人员来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这个沟通流程看起来很奇怪,不过整体逻辑是没问题的,因为很多消费者并不会告诉你自己不高兴,他们会直接选择“用脚投票”,而这些在传统的数据中都是无法显现的。
因此,如果能通过一套技术提前发现消费者的不满,而店员又能“在假装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消费者,事实上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留住这位消费者的——毕竟技术发现问题时,一般还是小问题。
同时,对一位消费者来说,在自己什么都没有表达的情况下,一位店员“主动”提供帮助,本身也是一种电商无法提供的体验。
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目前沃尔玛这项技术并没有真正落地,还在技术开发阶段。在戏哥看来,找出不开心的人并不难,难在你怎么去安慰Ta——监控识别人脸技术并不难实现,有高智商的IT男们可以解决;难就难在安慰顾客的环节,将大大依赖于店员的素质。毕竟安慰人是个技巧活,很难标准化,如果店员素质参差不齐,就不能形成标准化的输出。沃尔玛除了技术开发,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对店员的培训,或许未开沃尔玛店员招聘上会多出一个选项——情商高,懂心理学,最好是知心大姐,当然漂亮妹子和小鲜肉更赞!
沃尔玛做了一件事提升门店温度,本质还是关注消费者体验点。这也是零售人们都巴不得但是又做不到,做不到但是又不能不去做的“痛点”。
2
体验升级是块难啃的骨头,但是又不能不啃
消费者体验点为什么那么重要?零售有两个制胜点:一个是效率,一个是体验。大家都在埋头做效率,做体验的少,做得好的更少。
提升效率是零售商们经久不衰的话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在重视供应链的打造和优化——实现效率最大化:一方面降低成本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毛利,一方面优化路径让商品更好地流入到消费者手里。
过去大家都埋头于后端的供应链,而忽视了前端用户体验点。但无论后端做什么努力,都是为了服务好前端的消费者。当你准备好了一切,消费者却不再上门了,你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
如今,货极大地丰富,渠道多样化,需求多样化,消费者的选择可以有很多,你会发现消费者其实并不忠诚于你的渠道。
他们的心理在变化,单纯的物质层面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体验——他来你这,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更想要爽一下。很多渠道都能给他提供同样的商品,但只有来你这他才能爽一下,这就是你无人能敌的价值。
但是你会发现,想实现这一点很不容易:效率提升,技术可以帮你实现;但是体验,多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这一点仅靠技术是不够的,因为技术再怎么牛逼,大数据再怎么详实,你都需要人的参与,需要数据专家去分析去解读,最后在由门店的“人”(店员)去落实去执行。
什么事情一涉及到人就会变得困难,因为很难标准化,这让体验升级成为零售过程中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你又不能不啃,因为你不做,别人先做了,你就没机会了。
3
既然这骨头必须得啃,
那么如何打造消费者的体验点呢?
零售箴言:消费场景不管再怎么变化,自古以来,消费过程中的消费的愉悦性、社交性、满足感都不能够缺失。
你可以这样思考:
1技术可以帮你实现哪部分?人可以帮你实现哪部分?
2顾客在你店里的时候你可以做什么?顾客不在你店里的时候你可以做什么?
顾客在你店里的时候:你与顾客的接触点上一定要有“美好的东西”。
一. 店铺气质:我走入你的店,我觉得很美好。
这些美好是你的装修风格、产品货架陈列方式、以及每一个商品的包装都很有颜值,甚至我都想在你店里发张自拍。甚至一个小商品都要长得漂亮,要有感觉,光照上去要有感觉,包装要非常有颜值,这就是线下门店的优势,是电商比不了的。这一点属于你的“硬件设施”。
可以考虑玩“场景搭建”,以前是以品类为原则去陈列,现在可以尝试一下场景的搭建,各种品类的组合。如果你是做食品的,包括你施工所用的工程材料,包括你跟顾客交货所用的食材,甚至包括你找来的大厨的颜值。这些都可以成为你“气质”的提升点。
二. 店员气质:情商高颜值高,赏心悦目还很懂我。
如果一个人进店,他希望有若干个新的体验。对于零售人来说,你不仅仅要把这个货在这个时间卖给他,还需要知道这个人需要什么,这样你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他还有哪些被满足的余地,这样你就可以给他推荐关联商品,并且你需要提前把这个东西准备好,这样就能提高你的客单价,或许你以后晓得怎样的商品组合在一起卖效果更好;
区分这个人跟另一个人有什么区别,这样你就能把用户进行更好的归类,方便以后进行沟通;
判断他的支付能力,这样你晓得推哪些价位的产品成功率更高……
所有的这些事情是基于一系列很大规模的数据,技术可以帮你搜集这些信息,甚至有技术牛逼到可以帮你分析海量数据最后输出一句话的描述。而人可以更深维度去挖掘解读这些描述结果,并且最终可以生成一个规律,一套打法,反馈到服务中,最终交于人来落实。这一点属于你的“软实力”。
顾客不在你店里的时候:内容引导或是聊骚。
三. 内容引导:把顾客变成你的粉丝,成为你顾客生活中的意见领袖。
这一点可以参考网红电商的例子,网红们就是利用内容来引导用户,并且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体验。吸引一批人成为欣赏你的粉丝,让他们欣赏你的审美和欣赏你的才华。这里技术的用处在于,你可以利用微信、微博这种新的技术跟他们互动。有的网红做到极致的时候,推的每一款产品就是粉丝要的style,以后粉丝在买东西可能他会有很好的达人朋友帮粉丝引鉴,给粉丝推荐一些你很信服的东西,粉丝的选择负担会极大的减轻,客户体验时间成本会极大的节约。
比方说:你卖半净菜,你可以找网红来做烹饪,拍短视频或者直播做饭。做完一道菜,附上食材链接让大家购买,并且每天推出一道菜。成为那些不会做饭的用户在家烹饪的意见领袖。
四.聊骚:社群运营,成为离TA最近的渠道。
之前我们说过,当一个渠道离自己的用户无限接近的时候,你的顾客会具有天然的“排他性”,这个时候他脑子里不在想着我去哪里买东西,而是整体想着我今天要在你这里买些什么,能做到这样,就等于你把别人的生意全部关掉了。
这也是很多社区店为啥耗费巨大精力去做社群运营,前段时间我写过我家门口的顺丰优选,(详情可参阅《我去顺丰优选取了个快递,揭开了……》)它在社群运营上就很有一手。我作为被它每日种草,每日拔草的用户,很有资格说这句话,“很多时候我真的没啥需求,但是看到群主在群里安利好东西,我就忍不住剁手。”甚至后面会忍不住期待,明天会有啥好东西捏?
虽然你的用户没有走进你的店里,你依然能让TA隔着屏幕嗨一下。这就蛮牛逼了。
最后回应一下导语内容:“让他嗨一下!”即使他什么都没买。但你要相信,你和他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记住你了。
责编丨二彤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