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京东集团发布了其2017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业绩报告显示,本财年京东集团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达到创历史新高的50亿元人民币(约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0%;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17亿元人民币(约1800万美元);2017年全年净收入达到3623亿元人民币(约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3%;2017年全年服务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49.9%,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的服务业务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长了54.7%;2017年全年GMV顺利突破万亿大关,接近1.3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2.925亿,同比增长29.1%。
从数字上看京东财报几乎每季度、每年度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各维度数字大幅增长,但仔细观察细节的话,每季财报又都有不同,这一期财报所反映京东集团与往年不同之处大概有三点:
其一,京东已经确定无疑的实现了规模化和持续性的盈利,关于京东的长期亏损问题已随风吹散。
从上市之初开始,京东的亏损问题就一直饱受外界质疑--尽管这种扩张性亏损对于成长中的互联网公司相当正常,但也颇使京东的支持者耗费许多口舌。之后,随着业务的推进,京东开始实现盈利,此时外界又有质疑是财务数字上做出了的盈利,但到今天,京东的盈利能力当不再被质疑。因为京东不但实现了盈利,而且是连续7个季度盈利,而且是高达50亿元的年度净利润,而且不但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实现了盈利,2017年度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同样也实现了1.17亿元人民币的盈利。
即便是非常保守的投资者,面对这一盈利数字,其心底的大石也该落地了。
其二,巨额盈利并没有冻结京东对未来的投入,该花的钱一点儿没省
在亏损时期,刘强东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京东想盈利,分分钟就能做到。言下之意是,京东的亏损是在未来的发展埋单。
对华尔街的投资者来说,也是更看重公司的未来成长性而不是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但京东在2017年,还是终于做到了扩张与利润双飘红。
相比于盈利数据,京东集团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去年在物流仓储面积上从2016年的560万平米增加到1000万平米,大型物流中心的数量从256个增加到486个,公司员工的数量从12万多人增加到16万多人。
京东花了更多的钱在物流基础设施上,2017年京东物流的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和无人分拣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全球首个顶配奢侈品仓也正式启用,京东在北京道路上奔跑的物流车辆在去年底基本都已经更换为纯电动货车,而按照京东的计划,未来几年要将国内几十万辆物流货车全部都替换为新能源车,这将意味着京东会打造国内电商物流行业最大规模的绿色运输车队。
京东在海外扩张方面也花了大钱,在印尼市场,京东已经在4个城市设立仓库,配送服务已经覆盖7大岛屿、483个城市和6500个区县;向泰国和整个东南亚推出一个全新的线上零售平台;投资了越南电商平台Tiki,成为Tiki的大股东之一;在美国、俄罗斯、英国以及澳大利亚都有业务拓展。
在技术上,京东也投入了更多资金,包括在部分地区实现了无人机的常态化配送运营;投资100亿元的无人车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落地长沙;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顶尖人才;与与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启动京东-斯坦福联合AI研究计划等等。
如刘强东此前在和国际投行分析师沟通时所言,“长期来看,我们会将公司超出预期的净利润中的30%-40%投资到公司的增长上,其中的一半以上会投资到技术上。”“零售京东”正在向“技术京东”转型。
其三,将资源对外开放赋能,京东已经进入到收获季
事实上,最新财报与往期财报最大的不同,是体现在京东集团的收入构成变化上。2017年,京东的收入增长除了来自于其自营业务的强劲增长之外,全面开放赋能下合作伙伴带来的服务业务收入增长也表现抢眼:京东集团去年全年在服务业务和其他业务上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9.9%,其中第四季度的服务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幅更是同比达到了54.7%。
来自于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速明显高出整体收入增速,这说明京东长期以来在物流、营销和技术等方向上的巨额投入,不但驱动了其自身成长,同时也已经开始向外输出、赋能,这些服务性收入不但增速快,而且利润高,使外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京东。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应该是得益于京东在最近一年掀起的全面大转型,京东从一家电商平台,向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以对外赋能为已任。
这一转型在京东集团内部被称为“无界零售”战略,即京东要用开放、共生、共赢的姿态转型为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全面向合作伙伴开放能力,打破生产商、品牌商、平台商的界限,推动效率全面提升,创造全新的购物体验,将其自身打造成为灵活组合、赋能开放和随需应变的积木型组织。
京东在2017年全面向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主要有两大背景,首先是随着“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来临,传统零售方式正在被迅速瓦解,面对来自线上的入侵、来自新技术的入侵、新消费观念入侵,传统零售商手足无措,急需获得来自外部的帮助,这为类似“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提供了巨大市场和试验场;其次,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京东已经将自身在物流、用户、营销、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做到了极致,京东将其称之为"一体化",现如今,当这些零售基础设施的布局完成,为了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京东有寻求对外开放,将这些资源和能力赋能给合作伙伴的巨大冲动。
而“无界零售”所产生的效果之所以能够立竿见影的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则反映出京东企业文化中执行力强大的一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物流。去年双十一期间,当不少快递公司出现爆仓的时候,京东物流所承担的对外开放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00%多,而按照京东物流的计划,未来五年,京东物流来自于对外开放给第三方商家的订单数量要占到所有订单量的一半以上。
去年4月底宣布成立京东物流子集团,将物流业务正式独立运营之后,京东物流已经开始承接越来越多的非京东商城的订单。而就在上个月,京东集团又宣布旗下京东物流集团完成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增资协议,融资总额为25亿美元。按刘强东的说法,京东物流最终会选择独立上市。未来,京东物流将以更加开放、共生的理念,积极携手行业合作伙伴搭建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致力于成为中国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
向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还意味着京东要从原来的主要是单打独斗变身为一个更开放、共生、共赢的新生态,这种开放不但体现在对外赋能上,还体现在与用行者的资源整合上。去年底到今年初,外界已经注意到京东与唯品会、万达商业、步步高等一大批线下零售渠道建立战略合作,但同时在股权投入上又非常少,甚至没有股权投入,京东看上的就是这些零售在全国和区域市场内的线下网点优势,京东可以将自身在供应链和物流上的优势与这些线下渠道的优势互补,同时引入腾讯在社交上的资源,实现"知人、知货、知场"的完美结合,更好地为品牌商提供更为包容、创新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对于刘强东来说,无界零售其实也代表着一种新的商业价值观,在2018年初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刘强东说,在无界零售时代里,受人尊敬的企业不是导入流量、巩固自身地位的巨无霸,而是俯身为路,为无处不在的零售场景助力的赋能者。京东愿成为这样的赋能者,与合作伙伴共创共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将是下一个无界零售时代里商业关系的主旋律。这也是刘强东对零售的终极判断。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