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单凭搜索已难以满足网民对知识的确定性需求。在一个个知识需求面前,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知道类产品,成为网民获取确定性知识、高品质答案的主要渠道。然而,知道类产品如何确保平台上给予用户的答案是高品质和确定性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知道类产品为用户提供“正确答案”的?知道类产品的商业价值何在?
近日,百度知道高质问答开放战略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问答平台,百度知道通过搭建百度知道高质量问答平台开放战略体系,在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同时,为企业、个人品牌提供强大支持。
知识干货 消除信息不确定性
网友在知道类平台提出问题后,其最终获得的答案是否具有确定性,取决于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这个问题是否是有解的;其二,回答这个问题的个人或机构是否是这一领域的权威;其三,所给出的是不是网友想要的。纵观这三个方面,假设用户提出的问题是有解的,那么,是否有权威的个人或机构来提供用户想要的答案就成了解决信息不确定性的关键。
以百度知道为例,鉴于其平台上拥有大量的企业机构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个人,而且拥有知识干货,因此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同时,也节省了人们进行知识选择的时间。但是,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这些权威机构或个人提供答案的积极性是如何保证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是无法第一时间提供给网民确定性的答案即信息。
对此问题,百度知道的做法是,一方面给予在特定领域有卓越表现和高度专业能力的个人和机构以“知道行家”的身份,通过实名认证,让专业群体直接解决网友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知道行家全新上线后,在行家回答的每条问题的底部,都有对行家的品牌曝光,点击还可以进入行家用户指定页面,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流量支持。据悉,未来行家用户在百度搜索页面上也将获得更多的品牌曝光和导流服务。
由此不难看出,通过打造高质问答战略体系,百度知道利用其大平台优势,给予行家及第三方平台品牌曝光和流量倾斜。目前,已有中国联通、易车网、畅移信息、搞趣网、朗播网等机构加入“知道行家”的行列,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答案。这无不说明企业开始发现百度知道的商业价值。
百度知道商业价值的核心:场景化营销机会
与搜索行为相似,用户在知道类平台提问,说明其对这一问题及这一问题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存有强烈需求,这种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则是一块宝藏,蕴含着潜在用户,关系到现有用户的满意度。
而由于一问一答的问答机制并不需要企业投入过多成本,但是却可以让企业在知道类平台上获得高精度的场景化营销机会。比如,一位想要办理联通套餐的用户,在百度知道上抛出了一个关于当地有哪些套餐的问题,如果是由普通网友回复,可能无法做到准确全面。而若是中国联通的客服回复,则不仅能确保回答的信息是该用户所需要的,而且还能通过这一回答促进客户对中国联通服务和产品的认知,有极大可能促成用户成为中国联通的用户。这种场景化营销在其他平台是很难实现的。
在这里,就以中国联通为例,看看它与百度知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中国联通从2012年开始加入百度知道企业平台运营,到2014年11月正式与百度知识体系达成战略合作,借助百度知道等产品,构建中国联通互联网知识分享型服务体系。
通过百度知道“知道行家”推送的用户提问以及联通回答后用户对同一个问题的浏览关注,使联通能够实时洞察分析来自互联网上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并通过服务解答的过程引导、影响网友(潜在用户)进行消费选择。
对中国联通而言,这种开放和无障碍的沟通方式让中国联通的业务、资费、活动更加透明,拉近了企业与用户的距离,不仅通过外部知识的共享减少内部人工服务压力,同时实现外部客户化行业知识的快速引入。换言之,百度知道带给中国联通的不只是品牌形象的提升,更是实实在在的场景化营销机会,以知识问答培养客户忠诚、获得新用户。
知道类产品商业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大、最活跃、最优质的问答平台,每天有3.8亿人次使用百度知道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积累解决了用户4亿的问题,历经10年,其在问答量和访问量上仍保持高速增长。
这种知道类平台的潜在商业价值正在通过百度知道高质量问答平台开放战略体系的打造而浮现开来。
对企业而言,知道类产品能通过类似百度“知道行家”的权威知识分享,在认证企业专业回答用户问题的同时,塑造企业的权威品牌形象。与此同时,能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效果显著的软曝光。
研究数据表明,百度知道在百度各大产品中的检索权重仅次于百度百科,为企业提供了高度的品牌曝光率。企业参与回答高流量疑难问题和时效性问题,也能通过知识服务实现品牌推广,挖掘更多商业机会影响消费决策。
可以说,知道类产品的商业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是通过在行家回答的每条问题的底部,加载对行家的品牌曝光和跳转行家的指定页面而实现。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企业日常的回答,对现实和潜在用户形成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这种商业价值是长期而持续的。
整体来看,知道类产品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立竿见影和潜移默化两种商业价值的实现,而这些商业价值的实现,并不需要企业高成本的投入,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品牌传播和知识服务机会。
当然,虽然企业可以以“知道行家”的身份为用户回答问题,但是如果不注重回答问题的质量,长此以往,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用好知道类产品为企业提供的品牌曝光和与用户沟通的机会,方是企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