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行者眼里的打车市场之争

首发百度百家。

一个专栏作家通常还会有一个旅行家的身份,最近我恰好在旅行,经常去到陌生的城市。

这次去的是西北某古都,当地的风土人情都很好,但唯一令人失望的出租车服务,一开始是在机场打车,一上车司机就说不给打表,只议价,后来在强烈要求下打表,却依然被宰了一刀,当然是表不准,下车索要发票准备投诉,结果却被告知没有机打发票......到这个城市的第一天心情就开始不好。

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了,在街头总是打不到出租车,顶灯显示无人的出租车走近看里面常会坐的有人,因为这里习惯不打表,顶灯显示有人的出租车却常会停下来问你去哪,因为这里司机习惯拉两拨人。在古城墙下的小吃街,我听到一个当地女孩哀叹:“这些出租车,连本地人都杀猪”。

一个经常旅行的人才知道遇到一辆热情正直的出租车有多重要,因为在陌生环境里,甚至语言不通的环境里,强大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使乘客恐惧跟司机有太多的讨价还价之类,最喜欢的是指到哪里就载到哪里,然后按一个公平的价格付费走人,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出租车都是有计价器且政府统一定价。

在这样的城市,我宁愿费点力气选择公交。但昨晚十点钟,出了地铁口,我已经穷尽了做公交的可能,只好站在路边拦车......过尽千车皆不去,半小时了,依然孤立在正月的夜风里。

万般无奈之下,我想起网上所说的司机里“截然不同的另一张脸”,拿出手机,呼叫了网络专车,十分钟后,司机在殷勤地打了两通电话确认地点之后,一辆现代迤然而至,细节不用多说,总之是瞬间改变了对这城市司机的印象,在招车软件上,我特意有褒有奖的进行了评价留言,以鼓励司机继续给家乡长脸,有图可证。

满脸微笑、会给你开车门搬行李、还提供免费瓶装水的专车司机虽然不是最近才有,但在以前它们一般只活跃在商务场合,是互联网约车服务的出现,使之规模迅速扩大,走向寻常百姓间。

然而,随着专车影响的加大,它所引发的的争议也越来越大,这两天两会上也多有讨论,连交通部长杨传堂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专车,他提主要提到两点,都是对专车的限制问题,其一,政府对专车数量是要进行管控的;其二,不会允许私家车加入到专车运营中去。

现行的专车现状是,按照规定,专车车辆都是专车运营公司从汽车租赁公司租来的,而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数受政府管控。但现实中,也有私家车车主带车与租赁公司签订合同,加入专车运营,从而形成一个监管灰色地带。争议在于,是否允许广大私家车主加入到专车服务中来?事实上,在出租车运营中也有这个问题,早有声音呼吁,出租车管理为何不能“放开车头,管住人头”,即让私家车通过取得职业资质后,也能进行运营,通过管住人头,控制出租车平稳运营?

面对媒体,杨部长的回复是“我们既要控制人又要控制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问题”。

从监管方的立场讲,杨部长的回答非常精辟,交通部首先要考虑到现行政策、监管以及安全。但我以为,即便是政策也并非不能一成不变,因为世界在变,市场在变,需求在变,科技也在变,或许在制定当初,以当时的技术手段放开私车加入尚不能保证安全,但以今天的技术手段,或许已经形成成熟条件呢?在市场与群众需求面前,政策不是不能重新商榷,法规也不是不能修改。关键要符合事实。

我对于互联网招车服务一直是分两种看法,对面向出租车司机的招车业务一直态度谨慎,更多看到其负面影响,因为招车业务并不能增加一辆出租车,但却容易滋生拒载挑活以及对不会上网的用户不公平等。但对专车业务,却持欢迎态度,因为它所带来的利远大于弊,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

一般看来,专车的“利”主要有两点,其一,增大了市场上运营车辆的数量;其二,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而“弊”,也有两点,其一,会冲击到现有出租车市场;其二,可能存在运营安全问题。

但所谓“弊端”真的是弊端吗?现在的出租车市场需不要更充分的竞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天有6000万量级的出行需求,而出租车和黑车分别满足3000万次左右。还有3000万的缺口,正是这3000万的缺口,导致了市场上严重的供不应求,产生打车难、司机拒载、服务态度差等一系列问题。

既然出租车公司牌照大规模扩容不现实,何不扩大专车的规模?现在全国有35万量租赁车牌,其中只有一部分是营运车牌,每天能承载的运输量最多400万单,还有2600万单的需求需要满足,出租车顶不上、专车顶不上,那就只能靠黑车了。

我相信,只要市场营运车辆数量上去,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和打车难问题必然会瞬间消解。

在采访中,杨传堂部长说,“目前出现的打车需求旺盛,可能跟有些出租车司机出车不积极有关系。拥堵厉害会影响出租车司机收入,我们希望在打车需求旺盛的时候司机能积极出车”。这是非常犀利的判断,出租车司机出车不积极归根结底还是服务意识问题。目前看,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强迫不愿意出车的出租车司机出车,但换个思路:既然出租车司机自愿放弃顾客,为什么不启用那些不介意拥堵时刻提供服务的司机呢?比如专车司机。更优质的服务理应得到市场的接纳与回报。

还有安全问题。目前尚不知晓公安部门是否有关于私车加盟专车后比出租车更不安全的统计,但就直觉与体验看没什么明显区别,甚至在未来专车有可能会变得更安全。因为专车车辆普遍比出租车要好,价格贵安全配置一般也高。如果车辆是司机私人所有,在驾驶中他也会更小心、更重视保护车辆。

更关键的是,专车的业务流程基本都在网上,司机服务的细节都有数据留痕,这等于以技术手段提高了服务的安全系数。乘客坐专车不怕司机绕路,因为路线都在导航上被实时记录,丢了东西不怕找不到,而车辆也很难跟管理方失联。

我看腾讯科技在报道某专车的安全措施时还提到保险问题:服务过程中出现事故,如果是车辆责任,则由租赁车公司及车辆保险来赔付;如果是驾驶员责任,则由劳务公司来赔付。此外,如果超出赔付范围和金额,则由平台自有的“基金池”来赔付。

与传统出租车公司相比,专车运营方能够更好的控制司机,乘客也能更好的制约司机,因为在乘坐专车时乘客不与司机发生交易,而是支付给专车运营方,再由运营方根据业绩和服务发给司机,而乘客则拥有给司机评价打分的权力,不同的控制力也决定了不同的安全系数。

最后需要说的是,尽管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到某市出租车服务差的例子,但这显然不是说整个整个中国的出租行业都是如此,比如上周我在上海旅行,就搭乘了一位大众出租公司的出租车,车上司机跟我聊天,他说去年他刚刚去了新马泰旅行,这是公司对三年0分、0投诉司机的奖励,我问他:太不容易了,你这样的司机是不是很少。他说,哪里,整个公司有接近一半司机能达到这个标准!

我震叹......但是全国能达到这样水平的出租车公司,有多少呢?就我遇到的来说,仅此一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3-14
一个旅行者眼里的打车市场之争
首发百度百家。一个专栏作家通常还会有一个旅行家的身份,最近我恰好在旅行,经常去到陌生的城市。这次去的是西北某古都,当地的风土人情都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