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百度发布了其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近期波澜颇多的美股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于百度这份财报关注已久,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市场兴奋点。比如,早在10天前,《巴伦周刊》资深编辑和专栏作家Steven M. Sears就发表文章称,投资者应该在百度发布Q3财报之前购买其股票。知名投行奥本海默的分析师也发布类似观点,认为百度已经“启动众多全新方案,确保其业内第一的地位” 。
现在财报公布,客观说,部分超出市场预期。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35.20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同期增长52.0%,这也是百度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50%以上的增速;移动流量持续整个季度超过PC端;移动营收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总营收中占比已达36%。在此之前,华尔街9位分析师平均预计,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百度第三季度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摊薄收益为人民币9.83元。但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每ADS收益为人民币11.00元,已超出分析师预期。
百度之所以能在移动发展方面有如此出色表现,除了移动搜索之外,九月份刚刚推出的直达号也备受关注。百度通过直达号,搜索服务的消费者可直接跳转进入商家主页,并可通过百度移动支付系统完成购物。分析师称,通过改善转化率,百度可获得更多移动端收入,营收表现值得期待。此前即有分析认为,百度直达号的推出,可以帮助海量传统企业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再造传统行业并催生巨大市场。百度作为中间人,拥有许多变现空间,将获得丰厚的价值回报,这最终会体现到财报之上。
百度在9月3日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向外界发布了其直达号战略,不到两个月时间,直达号已拥有超过40万的商户入驻,而下一步,如何帮助商户真正享受直达号的便利及实际的商业价值,将成为百度直达号日后发展的重心。
40万这一数字相当可观。对比来看,微信公众号在上线15个月之后才达到200万的公众号数量,月均13万左右。因此,从短期数字表现来看,直达号是超过了微信公众号的。而且入驻直达号的基本都是商户,而微信公众号账户中则还有相当数量的阅读账号,由此对比,直达号的商业价值更重一些。
在中国互联网的新一轮竞争中,BAT三大巨头各有所长,或长于生态,或长于电商,百度则在移动商业化方面先行一步,且百度移动时代的最终方向也落足于“连接人与服务”,这其中,直达号将扮演重要角色。 “直达号”是商家在百度移动平台上的官方服务账号,集“广拉新、高转化、强留存、易开通“四大优势于一身,而它的想象力在于,将大大拓展百度O2O业务的未来空间,使百度O2O与百度的看家本领——搜索连接起来。要知道,百度移动搜索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5亿,也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流量源之一,这样巨大的数字,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转化率,也是一个月50万订单,几千万的流水,发展前景自然不言而喻。
在直达号推出后,媒体最先为其牵线的对手是微信公众号,两者确实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它们都是XX号、都需要注册、都是对准O2O等,但其实两者又各有所长,不是一回事。微信的长处是离人近,而直达号的特点则是“离钱近”,微信是为连接人与人而生,直达号则是为连接人与服务而生。微信推出虽早,但商业化方面进展缓慢。截至目前,腾讯尚未披露Q3财报,但从其Q2财报来看,腾讯未正面提及公众号带来的收益情况。此前,外界曾对微信公众号入口的导流效果寄予厚望,但从已经接入的京东和大众点评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甚明显。微信的另一问题是粉丝转化率较低,业内人士估算,微信转化一名商家用户的成本在100元上下。而直达号依托百度移动搜索,有运营维护成本低、转化效率高的长处。如果说微信公众号与支付宝服务窗需要通过营销、推广去获取用户的关注,那么“直达号”则坐拥天然的服务需求入口,而且场景多、入口流量大,其背后正是有着百度的搜索大数据以及百度地图优势为支撑。
三季度对于新生的百度直达号来说还只是过了很小的一个阶段,其对于百度移动业务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还需要看未来的直达号能不能有更多的服务创新。如李彦宏在财报发布时所说:“围绕连接人与服务的目标,百度还需要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直达号在移动端为企业提供了连接消费者的更好途径。”未来,O2O市场的机会是巨大的,百度在移动搜索和地图领域的领先以及百度的销售能力,相信会使直达号抓住机会的最佳位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