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拉黑父母的无奈,你呢?

说到底,还是离家千里,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儿女们在外面生活都不容易,连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又怎么能忍让生活赤裸的全部,刺痛父母的关心。

作者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原创】

话说昨天看了一则市井新闻,说是在西安打工的刘女士教会父亲玩微信并加其为好友,沟通方便的同时,困扰也随之而来,从来只看不评的父亲,突然在她的朋友圈里点了个赞,让她顿时心里“怪怪的”。她打电话给父亲说:“老爸,能不能别在微信里给我点赞?”

后来记者就这个问题随机调查了60位市民(子女40人,父母20人),结果发现其中有17位子女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中有14人将父母拉入黑名单。受访的20位父母中,其中12人和子女加为微信好友,但11人看不到子女在朋友圈的分享。

这个拉黑比例实在太高了。

然后就有人写文章说,在微信朋友圈拉黑父母,拒父母与千里之外,这样的子女,太不孝顺了,应当感到羞愧!

看到这新闻后,我有点纠结,换位思考,老父母跟儿女用微信联系,以慰藉思念之苦,这是现代高科技所带来的新便利,但却没想到会遭遇儿女拉黑,他们如果知道的话,大概多半会伤心吧。

但我又非常理解为人儿女不得不拉黑父母的动机,因为我都想这么干过。事实是,尽管我给爸妈都买了智能手机,教会他们上wifi,但却从来没有教他们用微信,并一直为此而纠结。我在北京,父母在山东老家,本来即时通信工具是最快捷的联系方式,但一想到在加了微信以后,一举一动都在老父母注视之中,就倍感压力,以至于干脆不加微信,依旧用古老的电话联系亲情。

我曾经假设过向父母开放朋友圈的后果,那几乎是我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他们太关心你了。身为媒体人,我经常会出差,但母亲就非常担心,尤其最近飞机出事儿的新闻又接连发生,母亲就频繁打电话劝阻不要出差,但生计所限,又怎能老在家里待着呢?我一般的应对方式就是不告诉他们自己的行踪,而一旦开放朋友圈,这些爱的隐瞒就透明了。父亲常会看我的文章,看完一贯循规蹈矩小心谨慎的他就总告诫你,这观点不该如此如此写,你要拥护上级领导,跟中央一致不要乱发表意见说怪话,当心招惹麻烦要安稳过日子......如此种种,我也只能假意宽慰而已,如果再开放朋友圈,估计一点意见发泄吐槽都不能有了。

说到底,还是离家千里,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儿女们在外面生活都不容易,连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又怎么能忍让生活赤裸的全部,刺痛父母的关心。

父母的爱想起来能教人落泪,但横亘在父母子女之间的鸿沟也是切切实实存在的,这条鸿沟的一部分属性是代沟,是两代人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巨大差异所导致,而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也是一个中国特色现象,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变化太快了,形成了各种落差,比如代际之间的落差,城乡之间的落差,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落差。中国有那么多的父母子女是天涯相隔不能厮守,虽然同是一家人,血浓于水,但其实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除了亲情之外,彼此共识很少,既然不能认同,何必纤毫毕现,不如拉黑。

事实上,从中国的伦理传统看,父母不能进入朋友圈也是必然,因为中国的父母,从来就不是子女的朋友,无论一个人正在求学还是已经走入社会,无论是平凡还是成功,在绝大多数中国子女的潜意识里,父母永远都是管理者的角色,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因此,子女潜意识里避开束缚、渴望自由的本能,会让他们把父母拉入到黑名单,从这个角度说,屏蔽父母和屏蔽领导性质是一样的。

说到最后,我想说的是:朋友圈拉黑父母,不管多么具有合理性,这都是个悲剧,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能够有所改观,不在他们的朋友圈里,把我们拉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8-13
朋友圈里拉黑父母的无奈,你呢?
说到底,还是离家千里,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儿女们在外面生活都不容易,连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又怎么能忍让生活赤裸的全部,刺痛父母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