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颠覆传统产业”如今已是不争的判断,而且,颠覆正在以加速度进行。不要归咎于互联网公司玩法粗暴:烧钱换用户、“免费”坏规则。事实上,很多传统商家倒下的原因只是在于,你自己没有做到最好,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关村那一家家大卖场接连走向萧条就是例子,当人们可以在网上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得到更有保证的退换货服务,谁还会去忍受电脑城比比皆是的拉客、宰客行为?
现在,汹涌的互联网势力正在摧枯拉朽般的迅速重构着又一个传统行业:二手车交易市场。短短一年之间,二手车电商已从乏人问津到炙手可热,资本大量涌入,互联网交易平台日渐壮大,传统经销商纷纷向互联网靠拢。原因无他,仍在于传统方式在这一领域的服务不能令用户满意,而互联网模式能够解决用户痛点。
当然,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共交易二手车520.33万辆,交易金额2916.49亿元。其实,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统计结果。按照商务部的数据,去年国内二手车交易数量近800万辆。《中国二手车行业发展报告》则指出,2020年中国将成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二手车和新车销量比将达0.85:1。未来10年,二手车的年度交易规模或突破3600万辆。这么巨大的市场,吸引力显然足够。
而国内二手车交易的现况则是:市场长期存在着交易双方信息不透明,评估检测不规范的问题。各种黄牛和中间商,长期扰乱着价格市场,买卖二手车的消费者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总结来说,国内的车主在卖车时候都会有这样几个困惑:1、去哪里卖车?2、什么样的价格合理?3、如何避免被黄牛车商忽悠?4、怎么才能保证交易的安全?……这些重要的问题,传统商家都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真正解决这几个用户痛点的互联网企业也不多。目前国内二手车电商多解决的是信息流问题,只提供了信息发布服务,这对用户来说帮助有限。而目前正迅猛发展的几家二手车电商网站,特点就在于直切痛点问题,不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形成了交易闭环,可谓提供了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以C2B模式著称的上海开新二手车帮卖(微信:kxhulei),就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连锁模式对上海当地形成全面覆盖,另一方面将拍卖机制引入了二手车交易,借助互联网使得合作的200多家二手车商可以实时参与拍卖,杜绝了二手车经销商压价的现象。
首先,开新专业的背景使其在二手车主与二手车商户间构建起了更加专业的帮卖平台(C2B),换句话说,开新二手车帮卖平台等于用自己的专业度和诚信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做了担保和背书,一举扭转了诚信缺失难题。如针对二手车鉴定评估这一二手车交易的痛点问题,早在《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出台之前,上海开新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商户诚信管理体系评估体系,并独创了类似于支付宝的二手车交易担保体系。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上海开新不仅是一个评估平台,一旦二手车交易中出现问题,上海开新提供交易担保养承诺赔付,最大程度保障二手车买卖双方的利益。
同时,开新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则来强化服务优势,其中最核心的是三个“半小时”的二手车交易模式。在开新的二手车交易流程中:第一个半小时对二手车进行专业的检测,第二个半小时是组织优质的二手车商户来竞价,第三个半小时是实现车辆的成交付款,从而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实现二手车的成功交易。
“三个半小时”体现了互联网的高效率,省却了传统方式的繁琐手续,实现了买卖双方对接和撮合。交易闭环则表现在,通过对二手车的线下专业检测,然后在线上通过竞价模式实现交易的公平化、公开化,最后在线下实现交易的面对面完成。其中检测和最终交易是非常注重服务体验的环节,采用线下的方式;而在交易撮合环节,采用线上方式,由二手车购车商出价竞买,价高者得,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二手车主的利益。
由此,实现了二手车交易的O2O创新。这种商业模式虽然也比较轻,却能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增加服务的比重和把控,使得平台对整个交易有控制力,而对于买卖双方而言有信任度和快捷性。所以它解决的是买方卖方都看重的问题,成功将是必然的。而现实也已经证明,这个模式一推出来,就深受欢迎:目前开新二手车帮卖已经成交13万辆二手车,占到了上海二手车交易10%的市场份额,并且马上要进入深圳市场以及其他地区。
从6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将正式实施《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这个对于二手车市场的规范无疑是利好。政策的规范以及互联网的加入,将加速二手车市场的爆发和规范化。像开新这样的二手车电商平台,还将迎来更远大的前程。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