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科曙光与易捷行云(EasyStack)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推出创新的云就绪超融合产品Stackcube-K。消息一出,犹如一记重磅炸弹激起了业内的热议。在信息产业“自主可控”话题成为舆论焦点的这一特殊时间点,双方的合作不免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空间。
图中从左至右:中科曙光云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何牧君、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喜伦、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秦晓宁、易捷行云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王瑞琳
一家是大力推进服务器国产化的信息产业领军企业中科曙光,一家是入榜Gartner全球OpenStack技术第一梯队的中国云计算厂商易捷行云,两者的强强联合迅速传遍业界,成为大家颇为艳羡的“神仙姻缘”。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传来质疑。如今,距离全球超融合鼻祖厂商Nutanix的成立已经整整过去了10年。
在这个过程中,Dell EMC、思科、微软等国外厂商,华为、联想、H3C等国内厂商都已经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产品,就连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也有各自的超融合产品。
为什么在市场如此拥挤的情况下,双方还要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联合推出超融合一体机产品?
国内超融合市场是一片红海吗?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国内超融合市场到底是不是一片红海?
据IDC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约为52亿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实现了82.3%的增长。在IDC的预测中,2022年,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32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将扩大到现在的2.5倍。
从中国整体存储市场规模看,超融合系统仅达到了17.3%的市场占有量,可以说市场潜力很大,成长性很高。
从企业级用户市场看,2018年对于超融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2月份,Gartner首次发布超融合魔力象限报告,标志着超融合在全球市场上被认可;2018年下半年,国内涌现出大量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超融合项目落地,充分显示了用户市场对于超融合的接受度。
对于国内企业级用户而言,超融合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熟技术,在这个阶段,超融合本身不再是一个卖点。
随着企业客户对超融合提出更多与行业相关、与应用结合的需求,超融合的应用场景必然会越来越丰富,并且走向企业关键业务系统上云。因此,超融合各大厂商的竞争焦点,也就从趋于同质化的基础架构走向了差异化的行业应用。
从目前国内企业上云的旺盛需求来看,要满足所有企业用户对云数据中心的要求,超融合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易捷行云联合创始人兼COO王瑞琳在去年发布会上所说,超融合的下半场刚刚开始,下半场才分胜负。
在下半场的竞争中,中国超融合市场一分为二,裂变为传统超融合和新一代云就绪超融合,而后者显然已做好了从超融合向私有云、行业云、多云产品形态平滑无感进化的准备,将传统超融合远远抛在脑后。
如此看来,看似红海一片的中国超融合市场,其实大有可为。抓住了企业客户的核心应用需求和技术的未来趋势,大概率将跑赢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联合推出超融合Stackcube-K
背后的考量
共同的市场判断,是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战略合作的基础,但仅仅出于对市场前景的期待,还不足以推动双方的深度合作。
如今,双方联合推出一款全新的超融合一体机产品,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与现有的同类产品又有什么不同?
先来看看这款云就绪超融合Stackcube-K有何特点。
据了解,Stackcube-K不仅在企业级客户所关心的支撑关键业务的高可靠、高性能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还通过完善的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能力实现了业务场景的全覆盖。
基于新一代私有云的核心体系,Stackcube-K还可以平滑无感进化到私有云平台,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数据中心的可进化部署。
Stackcube-K的产品定位非常清晰:一是发力国产市场,兼顾通用市场;二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三是私有云架构进化能力;四是多云架构支持能力。
与中科曙光另一款基于Vmware的超融合产品Stackcube-V相比,两者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泾渭分明。
在中科曙光云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何牧君看来,企业上云是大趋势,以VMware和OpenStack为代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需求。Stackcube-V主要面向大型制造业、金融业等,这类企业客户数据中心内部复杂,往往需要以软件定义各种能力的云平台。
以OpenStack为基础架构的Stackcube-K则面向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中的部门,如:中等规模的金融机构、三甲医院、科技企业等。这类企业客户的特点在于,IT快速增长,对于云化的增长和要求更高,因此他们需要交付更加简单,运维更加轻量,且架构功能具备面向未来升级迭代能力的云数据中心。
这一想法与易捷行云不谋而合。易捷行云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传统私有云的安装部署升级有很大的挑战,而新一代私有云通过软件和硬件解耦,能够实现软件可进化、硬件可换代,并提供类似公有云的消费级体验。
新一代私有云多种落地形态,一种是超融合,一种是大型客户的私有云,还有为行业客户提供服务的行业云。随着未来硬件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云就绪超融合将成为一体化数据中心的主流落地形态。
基于新一代私有云理念,今年5月底,易捷行云发布了新一代私有云平台产品ECS企业云,不仅能够对传统的企业级应用进行很好的承载,同时帮助客户支撑新一代的应用,提供多云管理,并支持丰富的PAAS功能。
这也正是Stackcube-K的软件内核。在Stackcube-K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新一代私有云的特征,比如:以用户和应用为核心的易部署、轻运维的消费级体验,在简化运维的同时,兼具便捷使用、应用敏捷交付的特性,使企业用户具备了对本地云资源的交付和管控能力与云平台服务能力。
Stackcube-K最为吸引人的一点,在于“可进化”。无论是硬件的弹性扩展,还是软件的功能升级,Stackcube-K都能够平滑无感的获得产品级能力的进化,从而为客户从传统应用走向未来的企业级应用做好了准备。
为了获得这种最佳的“进化”体验,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针对中科曙光全线服务器产品,Stackcube-K深入操作系统层进行了适配和调优,实现了服务器和软件层之间的自动感应。
例如,当服务器扩容时,超融合软件能够自动感知并自动部署到这些节点上;如果服务器发生了故障,软件也能够自动响应具体的硬件问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Stackcube-K将超融合推向了更广阔的用户市场,也让数据中心的可进化部署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的共同“进化”
企业间的合作,其实和谈恋爱很像,彼此适合才能修得一桩好姻缘。
说起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颇有些渊源。2018年,中科曙光正式成立合作伙伴创新联盟,而易捷行云成为其创新联盟中重要的云计算厂商。一年多的合作,不管是在项目合作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双方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促成了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
当聊起对超融合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的判断时,中科曙光与易捷行云一拍即合。
中科曙光拥有领先的IT硬件基础设施和全面的生态资源,从2009年开始建设全国云计算中心,如今已经建立起了从高性能计算、IT运维、IT基础设施到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全行业布局。
易捷行云则是云计算开源技术领导者,至今已为超过500家企业级客户提供云产品和服务。如果能融合各自的技术实力和行业优势展开合作,这套组合拳必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
正如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秦晓宁所说,“双方是一个极度的优势互补,中科曙光的硬件和EasyStack的软件完美融合,必将在助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产业的发展。”
从中科曙光的角度看,通过与领先的云计算软件结合,将发挥其在硬件领域的技术和实践优势,并加速云计算在优势行业的布局和扩张。
对于易捷行云而言,面对超融合下半场的市场红利和众多玩家的入场,与领先的IT硬件基础厂商携手,借助其强大的客户群和渠道体系,也将助力易捷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保持领导者地位。
易捷行云创始人兼CEO陈喜伦表示,“通过双方的战略合作,期望创新的云就绪超融合产品可以树立云计算超融合的新标准”。不难发现,超融合正是双方扩大在私有云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中科曙光与易捷行云也意识到,这种合作不仅是基于市场层面的战略合作,更需要深度的融合,将双方在产品、技术、市场、渠道等全方位的优势极度放大,才能做到1+1>2,从而更好的服务市场,帮助广大的企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产业自主可控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当下,政府、科研、国防等国产化高要求的行业客户,将更加渴望如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这样的本土企业,带来软硬件一体化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
双方的深度合作,在带领新一代超融合走向更加一体化、智能化、未来化的同时,也为实现国产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复杂且充满变革的云时代,单枪匹马打天下已成为一个过去式,合作和融合才是一个常态,共同构建一个更为多元化的云生态,将更好的推进中国企业数字化变革。
中科曙光和易捷行云携手发力超融合,共同“进化”,在带来新的超融合竞争格局的同时,也拉开了私有云服务新时代的序幕。
【科技云报道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
来源:科技云报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