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腾讯云和中信银行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召开题为“语见·美好未来”的发布会,推出手机银行智能语音产品。
对中信银行而言,这是其构建以e3,即“有用(effective)、有趣(enjoyable)、有情(emotional)”为核心的“有温度”服务新范式的尝试,是手机银行、出国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领域的多项产品和服务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
事实上,在金融云的赛道上,腾讯云近年来进展一直较快。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许多重磅金融机构纷纷牵手腾讯云,腾讯云的金融朋友圈正在持续而快速地扩张。
腾讯云究竟做对了什么,为何知名金融结构纷纷牵手?从此次与中信银行的合作案例中,或许能窥见一些原因,供行业借鉴。
金融业正在积极拥抱云计算
在众多云计算服务的领域之中,传统金融业以其行业体量、行业地位、转型需求,对云计算的需求最为迫切,也是云计算当之无愧的核心赛道之一。而腾讯云在金融领域的深挖,逐步建立了相对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1、 金融业对技术的热衷
事实上,金融科技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金融与科技的拥抱比其他领域都要早很多,上世纪80年代,IBM、微软所从事的银行无纸化业务就是金融科技的第一波浪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化,金融对技术的拥抱从基础的流程、数据等层面,开始转向应用交互层面,这才是今天多数人口中所谈的金融科技。
而腾讯云服务金融领域,一贯十分强调金融与技术的结合,以这次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智能语音为代表,通过AI技术的引入,新一代手机银行应用雏形初现。腾讯云的AI技术融合提升了客服支持、用户体验能力,语音银行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几乎重新定义传统手机银行的“玩法”,操作简单方便,个性化并且无需键盘,一句话即可办理业务。
这背后,是腾讯语音产品线的ASR语音识别和TTS语音合成模块(负责语音能力)、腾讯云金融智能客服问答机器人(负责语义理解)等领先技术,背后是微信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技术支撑。这些都证明了腾讯云在用技术推进金融演化上的优势。
2、 金融业需要的是助手型的合作伙伴
BAT三家云计算中,B与A曾经就云计算是否进入2.0时代有过争论,其焦点无非是云计算到底是处在提供基础计算服务,还是已经到了数据和智能驱动的阶段。
“置身事外”的腾讯云,在云计算领域似乎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玩法。按照设想,腾讯云希望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价值,是要“为社会各界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最丰富的数字工具箱,共建数字生态”。
这样来看,腾讯云对自身的定位,尤其是服务金融行业时,从来都不是只提供服务器容量的“收钱租赁的生意人”,而是推动能力成长的助手。从这次与中信银行的合作来看:目前腾讯云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已经从“锦上添花”的获客、营销等层面,逐渐提升了到核心业务层面,包括对支付、转账等的便捷化支持。
一方面,这是技术积累带来充分信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腾讯云的“伙伴”定位。
3、 社交生态和金融生态融合的潜在想象力
生态是云计算对外竞争实力的主要代表,是除了技术和服务之外,“吸引”客户选择云计算平台的另一个重要砝码。因此,各个云计算平台都在积极建立自己完备的云计算生态。
对腾讯云来说,其生态相较于其他云计算平台除了在客户层面具备生态实力,还多了一个杀手锏:C端资源的潜在导入。
一方面,腾讯云大、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互金无所不包,其服务已经触及大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通常的“银行”层面,这使得腾讯云的金融服务经验积累更具丰富性和延展性。
另一方面,腾讯系产品强大的C端资源已经成为数据和资源宝库,QQ、微信、开放平台多渠道场景化曝光引流,连接亿万用户能够实现个性化用户画像及社交大数据,精准营销、挖掘新业务。这也是成为腾讯云生态独树一帜、不能被模仿的优势所在。
不断扩大的金融朋友圈,再添金融巨头并不意外
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与中信银行的合作只是腾讯不断扩大的行业案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盘点腾讯云的合作案例,再添金融巨头并不意外。
1、 合作客户已初具规模
目前,腾讯云在金融方面的相关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超过6000余家金融客户,这其中就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微众银行、广发证券、富途证券、泰康人寿、众安保险等金融巨头。
新加入的中信银行,是腾讯云合作案例库的“金字塔尖”扩展,而事实上,数量庞大的案例库,在云计算领域很容易形成集聚效应最终演变成马太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加入。
中信银行这种巨头的加入,将会是常态。
2、涉及业务类型相对广泛
金融三大家:银行、证券、保险,腾讯云全部囊括,无所偏废。事实上,腾讯云的案例库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这些“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新兴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
妈妈资本、分期乐、财人汇等知名互金产品皆与腾讯云有技术层面的深度合作,这些代表消费金融趋势的产品,正在为腾讯云金融服务注入新的市场洞察。某种程度上,传统金融希望有互金思维带来的市场活力,而互金则希望有传统金融那样的稳健发展的体系支持。
这腾讯云这里,由于业务领域的覆盖,这二者有了直接连接、相互借鉴的可能。
3、由表及里的触达金融各个场景
在“数字化助手”定位下,腾讯云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较为深入,不但合作案例在持续变多,案例的深度也越来越强。
目前,腾讯云提供包括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智能风控解决方案、智能运营解决方案、专有云解决方案、区块链开放平台解决方案等在内的5大创新解决方案;包括专用宿主机、金融大数据、金融级数据库、区块链服务、金融安全、等保合规、金融级身份认证、借贷反欺诈、智能投顾、催收机器人、金融智能客服、实时音视频等在内的金融专属产品。
从客户个体、金融领域到具体业务,腾讯云从各个角度进行覆盖,知名金融机构纷纷携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上云浪潮下,抓住云计算正在变化的未来需求
“上云”几乎成了当下各类企业时常挂在嘴上并开始付诸行动的事,如何把握未来金融对云计算的变化需求,自然就成了决定云计算平台能否持续吸引金融客户的决胜点。
从未来角度而言,腾讯云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或将更紧密和频繁。
1、普惠金融从“受众普及”转到“使用普及”
过去,普惠金融是在讲如何让那些未被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通过普惠的业务方式也能享受到金融带来的经济、生活便利。
而随着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及传统金融机构的互金业务迅速发展,普惠逐渐变成现实。伴随着这个进程,一个新的“金融普及”问题冒出:对那些本就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人群,例如中老年人群、视障人群,却没有享受到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使用普及”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命题。中信银行基于手机银行应用腾讯云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语音服务能力,除了常人的使用体验提升,也正在惠及不少不适应手机操作同时又需求便捷服务的群体,“无障碍金融服务”正在让普惠金融走向“使用普及”。
毕竟,人人都有权利拥抱Fintech的权利。
2、让关键业务与非关键业务一样“平常”
关键业务与云计算的结合,是金融区别其他领域的独特发展轨迹。云计算不但对外围服务有很大价值,其在关键业务上同样可以保证效率和安全性。
依靠腾讯云的技术融入,严密的技术让手机银行这件相对严肃的事也变得更加接地气,而金融本应如此。在中信银行手机银行的案例中,用户进入语音服务,通过自然语言开放式的对话方式,例如,“我要转钱”、“我想转个账”、“给张三转100元”等,就能选择所需业务,主动发起业务流程。
目前,该语音服务支持“可信收款人转帐”、“理财操作”、“帐务查询”等多种不同的核心业务办理,同时支持对手机银行功能菜单进行语音导航,以及进行语音闲聊。
在腾讯云这样的技术型云计算平台推动下,随着知名金融机构的纷纷加入,相信不久的将来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会变成一种必然配备,而用户对智能金融的感知将变得稀松平常,处处是金融科技,处处是人工智能。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长寿产业大动作!中科院新技术NMN产能升100倍,全民百岁时代可期?
- 昆仑万维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昆仑万维重磅发布天工AI高级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资、科研学术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发布,3599起堪称骁龙8至尊版质价比之王
- MLPerf AI存储基准测试,中国速度领跑
- 假开源真噱头?开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样
- FaceTime成诈骗“帮凶”,苹果是怎么一步步丢掉“安全”光环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亚迪市值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谁才是折叠屏界的扛把子?华为、荣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数学竞赛存在漏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