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意思是对有用之才浪费而不用,就像是大厦缺少了柱子一样,表明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中,人才资源是引领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但新兴行业或多或少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且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人才供需比严重不平衡引发的“抢人大作战”不断上演,户口、房子、发展、高薪成为“抢人标配”。
在数字行业,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也加剧了数字人才缺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字人才的需求缺口还将继续加大。
企业解决人才匮乏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继续“抢人”,依靠外部人才招聘引进人才。二是搭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企业培训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培训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企业培训市场规模随之扩大。
不难判断,未来国内企业培训市场将迸发出惊人的爆发力,企业培训SaaS市场也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融资风口与供需矛盾
随着制造、零售、物流、金融、汽车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市场对于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企业培训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规模不断扩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培训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2021年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013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9000亿元,远超企服其它赛道。另外,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的企业培训市场将在2022年继续维持17.9%的增长速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48亿元。
在庞大的企业培训需求及利好政策影响下,企业培训成为一条热门赛道,魔学院、云学堂等企业互动学习 SaaS 平台相继涌入,资本也愈发看好培训行业的长远发展,投资热情高涨。
据艾瑞咨询核算,2021 年企业培训领域融资近30亿,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魔学院在2月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7月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云学堂获得成E1+E2两轮合计1.9亿美元融资;UMU则在3月完成获得1.2亿元C轮融资,5月获得亿元级C2轮融资,11月UMU获得数亿元C3轮融资;酷学院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旺盛的市场需求、政策红利以及融资热潮将企业培训推上风口,但企业培训SaaS行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高度分散而且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定制成本高等供需矛盾摆在眼前,前路必是坎坷难行。
一是,企业培训SaaS平台的通用型企培服务与客户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同行业客户的培训模式、内容、目标等需求不一样,传统企培通用型解决方案仅能提供单一的培训内容和服务,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培训需求。
二是,客户强烈的量化培训效果需求与企业培训SaaS平台未成熟的量化管理的矛盾。大型客户员工数量多、职责不尽相同,传统企业培训企业提供培训内容和服务之后,很难持续追踪学习成果,培训效果难以衡量。
毫无疑问,企业培训市场需求旺盛蓝海广阔是一条各方看好的新赛道,但行业供需矛盾凸显拓荒并不容易,而且随着更多新企业入局,云学堂、魔学院等行业先行者也开始“卷”了起来。
云学堂厚积薄发
企业培训市场热度升温,相关企业也开始加速发展,推新品、宣融资等消息层出不穷,特别是云学堂去年六个月的时间,便完成E1+E2两轮合计1.9亿美金融资,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一跃成为企业培训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简单介绍,云学堂成立于2011年,核心产品和服务包括软件SaaS服务、内容解决方案服务、数字化企业学习咨询和运营服务,即为企业客户提供“软件+内容+服务”的一体化企业学习解决方案。
从时间点来看,云学堂成立时间正好处于云计算高速发展阶段,彼时国内外各大厂商加紧云计算布局,SaaS商业模式被越来越多用户认可,云计算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云学堂避开巨头聚焦的协同、数字营销等SaaS服务领域,深耕企业学习SaaS获得了巨大增长。
如果说“市场机遇+战略选择”是云学堂成长为行业独角兽的第一步,那么持续创新AI技术和软件产品、提升内容产品生态能力、提高客户交付和服务能力,则是云学堂走上独角兽神坛的强劲动力。
在技术和软件方面,云学堂积极做深基础,基于SaaS、AI以及自适应学习、推荐引擎等去做技术架构和底盘,夯实SaaS服务技术底座。此外,云学堂谋划数据中台和IT中台建设,意在支撑前台业务的快速变化,应对用户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提升企业的用户响应能力。
在SaaS领域,企业只有建立领先的技术壁垒才能应对外界的竞争压力。云学堂构建强大的底层技术底座,以支撑下丰富自己的产品矩阵,满足企业不同的场景需求和个性化服务能力,是为了达成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在内容生态方面,内容是平台的重要资源,内容的覆盖面、丰富度、优质度体现平台专业度和服务水平。企业培训内容的选择和企业的运营需求相关,云学堂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洞察客户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不同用户提供海量优质,这种与时俱进积累优质内容的玩法,为其开拓了更多的盈利空间。
经过多年耕耘,云学堂培训内容已覆盖餐饮、零售、制造业等众多行业和财务、HR、销售等岗位,还能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市场知名度大大提升。云学堂CEO祖腾曾表示:“云学堂服务了20多类行业、超过3000家行业头部企业,覆盖了60%的财富500强企业,年度培训1亿多人次。
在运营服务方面,平台服务水平的高低与平台口碑直接挂钩,直接影响用户的黏度和复购率,对平台收益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而云学堂拥有百人的运营团队,服务过3000+大中型企业,运营服务经验丰富、培训体系更为成熟,口碑在企业培训行业排前列。
云学堂一步一步打造出的“软件+内容+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其建立起了竞争壁垒,使其得以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培训市场比拼中实现突围。换句话说,云学堂长期保持对企业培训SaaS市场的热忱,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优化服务,是其发展后期厚积薄发成为行业独角兽的原因。
魔学院精耕细作
与云学堂相比,魔学院的打法更显“精专”,而魔学院也凭借着差异化打法,快速在企业培训领域站稳了脚跟,并且收获了诸多企业客户的认可与青睐。据了解,如今使用魔学院的企业多达10万家,过亿名学员都参与过魔学院的培训课程。
从最早的高效培训工具,到成为一款面向企业的移动学习、企业培训管理的线上培训平台,魔学院不断加深在SaaS工具、内容生态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探索,意图将企业培训服务做到极致,走差异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自强道路”。
一来,魔学院基于SaaS、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套基于自主云平台的企业培训系统,为开拓直播会议、移动学习、问卷调查、考试练习、社区互动等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底层技术。
对于云服务企业来说,技术实力是“门面”也是“内核”,魔学院自研云平台保证了企业培训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而在自主云平台之上开展多类企业培训服务,则凸显了平台的专业性,使其有了和其他企业培训平台竞争的底气。
二来,魔学院内设课程商城,设立通用课程、行业课程、企业自建和员工自创四种内容体系,相当于构建一个课程“共享”空间。据了解,魔学院召集了2000名各行业内顶尖人才,签约了300余家机构,还鼓励学员分享内容,持续扩充课程库。
对于企业培训平台来说,课程体系的研发是一大难题。魔学院组建强大的师资阵营,最大化发挥名师效应,加速完善课程体系的研发,彰显了课程资源库价值,也满足了学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
三来,魔学院开创OMO课堂模式,打造“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的企培服务,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存留率。
在线上,魔学院采取课件、视频、音频、图片方式趣味教学;在线下,魔学院联动专业人员解答问题,有效输出培训内容以及监控培训效果。可以预计,随着科技的成熟应用企业培训产品同质化情况会更严重,届时服务更好的企业培训平台将更具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终端层面,魔学院的学习端口支持很多个软件链接,接入了主流的协同办公平台,比如:微信、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等。这些主流的第三方平台为魔学院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提高了企业用户活跃度和复购率,也降低了平台营销和服务成本。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分化,市场通用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很难满足用户需求,魔学院以学员的培训体验为出发点,深耕师资培训体系和研发体系,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和构建技术壁垒,有望做深做大企业服务市场。
不动声色的生态之争
从企业个体战略布局来看,无论是云学堂还是魔学院都已经纷纷将内容、服务等生态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从“点到面”的演化规律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企业SaaS平台之间的竞争点已从单一的转变成多面的,即技术、内容、服务等多维度之争,也是生态实力之争。在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培训SaaS平台需要尽可能的强化生态能力,以期在面对实时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能尽快的调整方向。
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学习培训需求不同,企业培训SaaS平台只有不断完善的培训生态体系,夯实自身竞争实力,才能吸引新客户和留住老客户。
中小型企业喜欢通用型培训方案因为成本低、易扩展,大型企业则喜欢定制型培训方案因为安全性能好而且专业化强,如若企业培训SaaS平台具有完善的培训生态体系,各类培训方案多到可以任意匹配不同用户需求,竞争实力自然不弱。
重要的是,未来企业培训SaaS平台生态能力或将成为企业用户采购的关键决策点。以往企业在选择企业培训平台的时候会看平台是否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现在平台技术、内容和服务缺一不可,说明企业越来越看重企业培训SaaS平台的综合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企培生态将成为企业培训SaaS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下一阶段的火力点。此刻魔学员、云学堂等头部企业培训SaaS平台均在为下一阶段竞争做准备,企业培训SaaS平台内容生态之争在不动声色的开展中……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