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应、稳就业的民生行业最需精准防疫: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果

新一波疫情潮来势汹汹,面对传播力强化的病毒变种,各地的防疫策略和限度也随着情势变化在动态升级。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是摆在各地执行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从封城一个月到7天“慢行键”

3月中旬,受中国香港疫情溢出影响的深圳,在病例快速上扬前期毅然按下“慢行键”,在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后,仅一周时间便宣布有序复工复产,回归常态化防控状态。

和西安对比,同样采用过类似“全市封闭式管理”的措施,西安去年12月底开始封城到1月底全市进入低风险区后放开,封闭时间长达30多天。

作为全球最关键的科技中心、进出口贸易枢纽、供应链重要节点之一,深圳身肩巨大防控压力并面对巨大决策风险,但此次通过有效、快速落实精准的科学防疫政策,最终快速止住凶猛的疫情,把封控损失尽量降到了最低限度。

从休市两个月到不封闭

在北京,当地最大的农产品物流枢纽“新发地市场”,近日发现曾有两名新冠阳性人员(货车司机)到访。3月23日,北京丰台区疾控中心发布相关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后,并未采取对市场进行封闭乃至休市的措施。

两年前,新发地市场曾因爆发疫情而关闭休市,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时间跨度长达两个月,市场的部分区域甚至到9月份才完全开放。

此次新发地市场涉足病例轨迹后,至今为止尚未采取封控或休市等措施,而是重点关注“时空伴随”人员进行更精确的防控,尽量避免了对关键物流枢纽和民生物资供应链的干扰。

国家防疫政策升级演进:强调科学和精准

无论是深圳一城,还是北京的局部一地,疫情防控具体措施的变化,映射的是国家科学防疫逻辑和精准防疫策略的全面升级演进。

3月17日,高层相关会议提出“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此前两天,3月15日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隔离标准、检测标准等均有改变,比如轻症从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变为集中隔离管理,以提高针对性和精准度。

从一月到一周,从封闭休市两个月到不封控,深圳和北京都在力求实现防疫政策的持续精准化,真正落实了国家“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指导思想。

科学防疫的必要性:应对宏观经济诸多挑战

国家层面近期再三强调防疫的科学性和“最小代价”,和经济宏观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紧密相关。

不久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一方面,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在过去两年为经济赢得了诸多复苏机会,但因外部输入引发的多次散发疫情潮,仍明显影响到诸多线下产业比如餐饮、旅游的生产活动,从而影响到行业发展和就业。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抗压能力较弱,疫情反复致使来自资金、销售、店租等多方面的经营压力持续放大。

去年我国GDP逆势实现8.1%的增速,堪称不易,但今年政府将这一目标调到5.5%,并且强调“稳字当头”,正是出于对国内较为复杂经济形势的考量。

如此经济现状下,疫情防控的力度、精度和准度,稍有调整就会显著影响到经济、民生和就业,所以科学防疫精准防疫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农产品流通等行业精准防疫:既要稳供应、也要保就业

如果说宏观经济大环境是科学防疫的“校准仪”,那重要民生物资供应则是科学防疫的“稳定器”。

从若干轮的疫情管控中的民众反应来看,米面粮油、生鲜蔬菜等日常必需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是最为关键的民生刚性需求,对防疫成败至关重要。

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制度下,从大宗农产品的跨区域流通交易,到进入城市社区的终端物流,都需要得到精细化的管理。作为刚需物资,一方面要严格保障其食品防疫安全,另一方面,一旦因防疫层层加码导致流通不畅,老百姓日常生活物资稳定供应的风险增加,反而会带来不可逆的二次伤害。

从就业层面来看,农产品流通涉及大量种植养殖农户、物流司机、批发商、供货商、零售商、售货员乃至周边衍生产业的“饭碗”,这个行业吸纳了大批的城市和农村就业人员,其就业机会和收入与农产品流通频率和总量密不可分,如果防疫措施不得当,无论是一刀切还是层层加码,阻滞或切断农产品流通的链条,极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基层商户的重大损失,以及基层务工人员的失业和生活困难。

鉴于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是在于稳供应,二是在于保就业。基于此,更需要各地执行部门“精确操刀”,在涉及民生行业的疫情时,不能只考虑清零,也要在确保食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关注农产品流通在特殊时期的效率,疏解各种阻力,确保稳定供应。

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防疫政策,虽然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按住疫情,但反噬效果也相当强烈,比如一些地区随意扩大封控区域、随意延长封控周期,导致民生物资难以保障,居民日常吃饭吃菜都成为大问题。实体经济持续受到打击,民众就业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最终结果就是民众怨声载道,甚至严重影响到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可谓得不偿失。

一言以蔽之,科学防疫,就需要各地执行部门实事求是,发挥智慧,精准平衡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像一叶扁舟,最终安然挺过疫情的万重山。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3-26
保供应、稳就业的民生行业最需精准防疫: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果
从一月到一周,从封闭休市两个月到不封控,深圳和北京都在力求实现防疫政策的持续精准化,真正落实了国家“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指导思想。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