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事件来临,让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再次延长。为了度过寒冬,各大房地产企业也是蠢蠢欲动。紧跟恒大网上75折售房赚足了眼球之后,绿地、碧桂园等房企也开始了网上销售模式。
然而楼市的春天依旧无法到来,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3月-2020年3月,全国商品房以及TOP100房企销售,在2020年的一季度出现断崖式的下跌,TOP100的房企销售已经下降到20000亿元的关口,和去年最低水平相比仍然有所下滑。
在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之中,一贯被视为房产界难兄难弟的房天下和房多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房天下依旧难行,而上市之后的房多多在2020年开春不仅交出了漂亮的财报,而且股价和市值在动荡的大盘中表现也较为平稳。
在房多多选择踏上“SaaS”的道路之后,似乎步入了正轨。历经过了互联网房产O2O泡沫破裂的房多多,想在黑天鹅带来的冬天中等到春天。
大多数人在提到房产界的难兄难弟时,都会联想到房天下与房多多。这两个作为“中介”的互联网房产交易平台,都不约而同在互联网房产行业这条道上越走越黑。
房天下向左
房天下创立至今已二十一年有余,回顾其在2010年成功登陆纽交所时,备受资本热捧,上市当天开盘就达到67美元,相较发行价42.5美元,暴涨57.6%。
在2014年前后国内互联网房产行业兴起O2O浪潮,房天下的股价和市值更是分别达到过94.98美元、67.39亿美元的巅峰。短短一年时间,房天下的PC端以及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就到8200万,注册用户达到4200万,搜房卡会员将近2000万。
但随着互联网房产O2O泡沫破裂,从中吃到甜头的房天下,也尝到了不可挽回的苦楚。
从2015年起,房天下就陷入亏损泥潭难以自拔。房天下在2015年-2018年间,除了2017年勉强实现2000多万美元的盈利之外,均处于亏损的状态。2020年4月7日,房天下股价仅为1.13美元,市值在1.01亿美元左右徘徊,股价与市值双双一去不复返。
互联网房产行业中,除了从神坛跌落的房天下之外,还有最为众多网友所调侃的就是“一家活在上市传闻中的公司”——房多多。
房多多向右
2011年诞生的房多多号称“互联网房产界的淘宝”,定位为全国第一家移动互联网房产交易平台。不过房多多却是靠着新房分销代理的方式起家的,即从开发商处获取房源,再通过分给中介公司销售。房多多也依靠着这种方式发展壮大,2012年获得600万元天使轮融资,一年之后又拿到6000万元A轮融资。
在2014年互联网房产O2O的浪潮里,房多多推出了“直买直卖”去中介化的举动,更是让其在当年就达成平台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和万科、链家相近。同年,擅长资本运作的前万科副总肖莉加入房多多,公开表示其就是去助力房多多上市的。
然而互联网房产O2O泡沫破裂的艰难日子里,房天下陨落,房多多“淘宝梦”破碎。
2016年,房多多的亏损达到3.321亿元;2017年勉强实现60万元的盈利;2018年盈利达到1.04亿元。在2018年房多多再一次提出调整,从“去中介化”变成“为经纪商户提供服务”。
房多多的创始人兼CEO段毅,曾经这样形容房多多所走过的路,“用3年时间,花3亿买来的教训。”
但房多多还是慢慢缓过来了,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实现营收16亿元,净利润达到1.0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4%、166.6%。同年10月9日,房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计划将在纳斯达克上市。
尽管房多多的融资额度,从传闻的融资8亿美元一再缩水到1.5亿美元,房多多终于在2019年11月1日成功上岸。
房地产SaaS第一股
这一次房多多打的是“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的口号,即在房多多的平台上,构建起围绕着经纪商户的生态,助力经纪商户实现线上交易。通过房多多相对应的SaaS(软件服务化)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房源赋能,使在房地产交易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在平台中得到完成,形成创新性的在线房地产交易闭环商业模式。
而房多多之所以将自己标榜为SaaS公司,是因为SaaS概念在近几年备受美股市场的追捧,在美股市场中出现众多的SaaS独角兽公司。仅在2019年上半年就产生CrowdStrike、Zoom以及Slack等SaaS公司,而且上市之后股价走势都非常可观。
和江河日下的房天下相比,几经波折上市之后房多多尝到了“SaaS”带来的益处。目前房多多股价为10美元,市值稳定在7亿美元左右。在2020年房多多给出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年度其实现营收为5.170亿美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57.7%;在Non-GAAP下,净利润为3380万美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高达126.4%。
而基于S2b2c的商业模式,房多多在报告期内累计的活跃经纪商户数量为44.33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39.7%;完成闭环交易的经纪商户数量达到6.06万人,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52.9%。
这些数据都在验证了房多多选择的SaaS之路,要比之前的“淘宝梦”、“直买直卖”更加有故事可以讲。曾经被戏称为房产界难兄难弟的房天下与房多多,在房多多成功上市的那一刻似乎要分道扬镳了。
“SaaS”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房多多沾了SaaS的光,终于结束了“被上市”的日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多多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产业互联网SaaS公司。
房多多的主要营收来自于两个部分:基本佣金收入以及创新计划和其他增值服务收入,而SaaS工具以及解决方案所产生的收入则包括在后者当中。
但是在房多多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报当中,创新计划和其他增值服务的收入却同比骤减42.7%,仅为6720万元。而基本佣金收入为15亿元,同比增长67.9%,在总营收的占比中超过九成,创新计划和其他增值服务的收入却仅占比4.2%。
对比同类型企业,美国的房产科技公司ZILLOW2018年Q4的营收中,其给经纪商户所提供的SaaS工具以及解决方案所产生的收入占比达到67%。这样的比较之下,很难说房多多是一家真正的产业互联网SaaS公司。
而且房多多想要通过SaaS概念走得更加长久,还需要面对构建SaaS所出现的难题以及市场大环境状态。
一是,开发SaaS需要诸多资源的投入。房多多的SaaS之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这方面的支出已经是飙升。
2019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房多多在第四季度的运营费用为8.99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72%。
当中,房多多2019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减少34.2%至1710万元;管理费用达到3.76亿元;产品与研发费用和上年同期的5350万元相比,大幅上升至5.06亿元。但是在产品与研发费用此项的支出中,股票薪酬支出就达到4.351亿元,在技术本身的投入仍然有所不足。
二是,用户一直较为关注的应用SaaS软件数据安全问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里,出现“违规收集以及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未公示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等等问题的APP里,房多多赫然在列。如果房多多不能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那么将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用户信任度的流失,甚至还会出现法律纠纷的问题。
还有,目前房多多推出了多多卖房、多多云销、微信卖房等SaaS管理软件,但是就其软件较为重要的楼盘数据来看,也并不是独有的优势。而且其推出的这一系列软件,更像是依托SaaS服务的营销工具,让经纪商户能够快速完成交易,平台从而获得大量佣金,在这方面而言房多多更像是房产精准营销平台,而不是产业互联网SaaS公司。
再者,除了自身技术需要合格之外,房多多还要考虑市场的大环境问题。当前数据显示,国内的SaaS市场生态并没有国外成熟。在2019年,国内企业级的SaaS市场规模同去年的增长率相比下滑7.8%,艾瑞咨询预测在近两年之内增长幅度依旧会持续走低。而且,当前国内还没有出现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SaaS公司,而BAT仍然占据SaaS的消费级服务市场的半壁江山。
依靠着“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名头上市的房多多,无论是在营收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还是技术上的问题,都是其隐忧。国内SaaS市场生态仍然处于开垦期的状态下,如何撬动用户消费问题也是房多多亟需考虑的。而在房多多成功上市还没有迎来高光时刻,2020年疫情黑天鹅事件又是迎头一棒。
2020:寒冬再次来袭
房多多上市之后,和房天下渐行渐远。但是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又让房多多历史重演。
根据《华夏时报》报道,房多多在上海公司的十余名软件开发与测试人员突然接到被裁员的消息,而官方给出的回应是,“结构性优化”。
这不是房多多近期“优化”的第一次,早在2月9日,疫情打击之下,房多多的内部公开信就宣称,“全体合伙人从自身做起,本月开始不领薪水”、“坚决执行降本增效的各项措施,用短期的牺牲换取长期的健康成长。死磕到底、不养闲人。”
房多多的“降本增效”举措再次出现,隐隐暗示着目前其状况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仿佛又回到了未上市之前的困境。在互联网房产O2O泡沫破裂时,诸多在线房产中介传出裁员的消息,但被官方否认。
然而时至今日房多多招股书的数据也说明,房多多2017年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与成本降低有着紧密的关系。招股书显示,房多多2016年-2019年上半年的员工数量分别为:2754人、1402人、1353人、1655人。在2017年房多多裁员将近50%,直到2019年情况才有所好转。
在疫情黑天鹅之下,高成本成为房多多的阿克琉斯之踵。房多多的财报数据显示,房多多2019年第四季度的管理费用,从2018年同期3700万激增至3.76亿元。
在被高成本问题困扰之时,还有更加严峻的现实等待着房多多。
首先是房多多B端服务的房企情况不乐观。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报(2020年1季度)》中的数据来看,在一季度监测的重点城市中,楼市成交有所下滑,各城市之间的下滑程度有所差异。CREIS中指数据表明,2020年一季度22个主要城市,19个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泉州与西安的降幅程度均超过50%;仅在苏州、杭州以及深圳成交同比实现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36.32%、14.65%、1.52%。
同时房多多最为倚靠的经纪商户也陷入难行中,由于疫情的影响中介门店、售楼处纷纷被叫停,而没有了线下服务的支撑,经纪人只能转战线上,但是仍然无法挽救下滑的成交量。
中指研究院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经纪人在疫情爆发以来无成交。并且由于现金流储备的不充裕的原因,将近7成的经纪公司认为并没有可以达到半年的资金。困境中,出现考虑关门的经纪公司。
房多多深谙唇亡齿寒,为了应对疫情其与恒大集团展开合作,推出线上卖房的“小订宝”。根据房多多的介绍,“小订宝”是其联合全国百强品牌开发商,上线特惠热销楼盘,连聚全国百万经纪人支付小订锁定房源,带来高意愿的购房客户,进一步推动线上售楼实现的新玩法。
同时房多多旗下的APP“多多卖房”在2月份推出新版本,上线“多多学院”,以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的来为房产经纪行业赋能,为经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诸多免费课程。目前房多多联合诸多的品牌房企,通过旗下SaaS平台多多卖房的直播功能,已经推出上千场线上热盘直播。
为了应对疫情期间的购房者需求,线上看房已经成为热潮。不过线下看房、签约等购房重要环节仍然是线上无法代替的,VR并不能完完全全实现线下真正的体验,购房者大多会产生观望情绪,进而成交量会大打折扣。
在疫情黑天鹅面前,房多多存在的管理成本过高问题再一次成为其软肋。而疫情影响范围之大,为了爬出泥潭房地产相关企业纷纷展开合作,而房多多作为“中介的中介”受到冲击更加剧烈。线上看房或许能解决房多多的燃眉之急,但是在其面对由来已久的竞争问题面前,仍然不能救房多多。
安居客、贝壳找房:房多多未来依然难以逾越的大山
一个拼多多搅得电商行业风起云涌,而同为“多多”的房多多,却没有在竞争对手前面站稳的底气。
号称是“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的房多多,在新浪乐居2019年5月份统计的2019年好用房产中介管理软件排行榜中,房多多并没有出现在12款软件里面。而且,在市场经济网2019年8月份发布的“2019年房产SaaS软件排行”中,房多多旗下的多多卖房、多多云销并未出现在前十名软件排行榜里。
当前国内的SaaS软件中,我爱我家以及链家等体量较大的中介公司都有自身的管理系统,很难再去额外购买类似的软件。同时,诸如好房通、巧房、房友等较早推出SaaS软件的供应商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额,房多多想要渗入其中,就要突破这些铜墙铁壁。
而且在互联网房产信息服务范围中,房多多绕不开58同城的安居客和链家的贝壳找房。
根据58同城财报披露的信息,2019年58同城、安居客已经为房产经纪公司、经纪人提供超过2亿元的流量赋能,新房业务已经覆盖640个城市,占据多个城市市场份额超过50%,与全国百强房地产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推出贝壳找房的链家更既是“运动员”,又称为“裁判员”。截止至2019年7月份,贝壳找房的新经纪品牌达188个,签约门店数量为2.78万家,经纪人数量超过25万,同时链家也已经入驻全国32个城市,门店数量达到8000家以及经纪人数量近乎达11万人。
面对诸多的巨头,无论是在产品知名度还是规模上,房多多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而面对竞争者的挤压,房多多重要的品牌形象牌并没有打好。
在黑猫投诉平台之上出现经纪人对房多多的投诉,投诉内容是房多多莫名延迟结佣,8万代结佣金不翼而飞。而房多多方面多次推脱,第一次是由于上市,其财务关账;第二次是因为疫情原因延迟;第三次是等银行放款才能给经纪人结佣。
基本佣金作为房多多目前重要的营收来源,而经纪商户更是其不能离开的护城河。根据房多多招股书中的数据,其注册经纪商户已经达到107万名,但是在最新财报中,活跃经纪商户数量仅有44.33万,占比仅有41%。如果房多多不能维护好自身形象,那么底气并不足的房多多能够留存经纪人的可能性将会减小。
房多多创始人兼CEO段毅曾感叹过,“上市就像一个孩子的成人礼”。而刚刚成人的房多多,步入龙盘虎踞的江湖中,没有了护城河将会寸步难行。
总结
曾与房天下一起被戏谑难兄难弟的房多多,几经波折终于实现了上市梦。上市之后,房多多的命运也要比房天下更加幸运,受到美股市场追捧的“SaaS”概念成为房多多的避风港。但是没有硬实力,房多多面对竞争者厮杀,能够讲多长时间的故事不得而知。
在黑天鹅事件里又一次经历“降本增效”的房多多,今后要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是房多多吸引资本,为其增加砝码突破重围的关键所在。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