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亭集势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兰亭集势实现净收入5750万美元,相比上季度4450万美元净营收增长28.8%;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9.7%上升至今年四季度的34.6%,共提升了4.9个百分点;经营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360万美元大幅减少至今年的170万美元。
不过在净亏损额方面,2018年第四季度的指标绝对值却高达2440万美元。公司声明称,此部分指标变化仅是一种会计处理手段,公司的现金并未发生流动,并且让公司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兰亭集势于2017年11月8日对ezbuy进行的收购。
而到目前为止,兰亭集势的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正面积极的,企业宣称的“协同效应”似有成效。那么,企业18年财报的反转,是否意味其将进入持续盈利阶段,迎来繁荣发展期了呢?
亮眼财报背后的秘密:负负得正下的协同效应
早在2007年兰亭集势就布局跨境电商行业,占据行业先发优势。被其收购的ezbuy同样布局较早,并且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有着相当稳定的市场份额。但兰亭集势与ezbuy均没利用好先发优势,被如阿里、Lazada、Shopee等企业后来居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其中兰亭集势在去年一度面临退市危机,而ezbuy也一直未从17年被淘宝封杀受到的打击中恢复。
在此背景下,兰亭集势以8555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ezbuy,这一价格甚至超过兰亭集势当日闭市时的市值,此举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兰亭集势对外宣称,二者的结合将有利于协同效应的产生,能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但市面上有关二者“弱弱联合”的猜测依旧不少。而这一切,都在兰亭集势2018年财报公布后有了答案:兰亭集势在收购ezbuy后不仅毛利率出现提升,经营成本还有大幅下降。
兰亭集势通过经营重点的转移使得企业毛利率大幅提升。如图所示,企业2018年Q4的毛利率有了质的飞跃,毛利润于Q3的0.067亿元增长至Q4的0.199亿元。而这一成果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兰亭集势采取的全新经营举措,即将经营重点从地域市场向有高毛利率的类别转移。
具体来说,即是将企业主要目标从地域市场向有较高毛利率的快时尚、家居等领域转变,包括对一些毛利率低且需要提前存货的电子产品进行“取关”。不仅如此,企业对自身产品推荐算法的升级也是利润增长一大助力,据悉升级后的算法能为用户推荐更具有成本效益的产品,平台因此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另外,兰亭集势通过供应链、仓配等方面的优化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下降。兰亭集势2018年财报显示,其2018年总收入成本为1.663亿美金,产品销售成本为1.564亿美金,此两项在2017年数值分别为2.343亿美金、1.899亿美金。此外,备受市场期待的企业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兰亭集势2018年Q4总收入成本与总运营支出分别为3760万、2160万美金,与去年同期的6440万、3080万美金相比下降不少。
一连串的数据表明企业似乎在成本控制上有所进展,这主要是由于兰亭在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优化。要知道,兰亭与ezbuy都是跨境电商出身,因此在兰亭收购ezbuy后,二者于供应链、仓储、物流等方面的融合十分顺利。
具体到兰亭集势实际行动上,企业先是对库存周转率进行提升,即对需要提前存货、毛利率低的(如电子产品)产品进行“取关”,再是整合ezbuy的东南亚资源,二者的联合,不仅扩展了兰亭集势的市场范围,更是将跨境电商的聚集效应发挥极致,由此有了2018年的“反转”财报,2018年Q4营收额从Q3的0.445亿元增长至0.575亿元。
兰亭集势收购ezbuy后,毛利率提升、经营成本大幅下降的现象表明,兰亭集势与ezbuy的协同效应初见成效。但是,兰亭集势与ezbuy的协同效应真的能够被延伸与放大?真能达成持续盈利的目的?
协同效应虽好,但能否治标又治本?
在笔者看来,兰亭集势的“持续性盈利”目标达成并非易事,主要是不合时宜的企业定位与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阻碍了兰亭集势持续盈利能力的提升,仅靠协同效应这一味药,难以药到病除。
最难根治的,莫过于它的“低价”定位了。最初兰亭集势是通过将国内小工厂制作的没有贴牌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售往国外,企业的赢利点为商品的差价。当时商城中的产品类别是杂乱无章的,如同“东北大乱炖”,只要是可以赚到差价的产品企业都不放过,真正是从实际上印证了“集市”一词。
此种方法在市场竞争还未激烈时效果不错,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环境愈加复杂,可兰亭集势依旧是老一套战略,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低价”战略,最终结果就是企业连续多年亏损,而“低价”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用户心中过于深刻的“低价”标签,让企业于抬高价格方面无从下手。
这主要是因为“低价”这一定位是企业成立伊始就拥有的“平台特色”,而兰亭集势成立已有十多年。这种情况下,无论全球消费水平如何变化,用户对兰亭集势的印象都是“低价”首选平台,那么为了生存,企业只能让价格一低再低,不然用户就会转而投向阿里、亚马逊等平台的怀抱。
此外,兰亭集市一直宣称的,收购了ezbuy即能获取东南亚市场,在本人看来夸大成分居多。首先,ezbuy被收购时自身状况很不好。早在2017年时,企业在东南亚市场方面的把控就已不是那么牢固了,除了新加坡市场仍旧稳定,马来西亚、泰国只能说是勉强维持,印尼可以称得上微乎其微,澳大利亚甚至已经停运,这些都足以说明ezbuy于东南亚市场的落后。
其次,是东南亚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当淘宝的海外集运上线后,能看懂中文的人又多了项选择,相比之下ezbuy的全英文界面对这部分中文用户的吸引力就不是很高。并且,阿里嫡系之一Lazada于东南亚的动作十分强劲,比如它的淘宝专区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中国到新加坡免邮”的机制,巨头和小玩家之间的对比愈发明显。
最后,是政策方面的限制。东南亚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相关政策比较透明外,其他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政策管制。这么一来,只有那些有能力影响政府的大企业才更容易在这片市场获取利润,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纷纷邀请马云担当顾问就是有利说明。
因此,兰亭集势试图通过ezbuy而在东南亚市场有突破性进展,是十分艰难的。
挑战背后,兰亭仍有希望
兰亭集势若想完成“持续性盈利”的目标仍有诸多挑战,但只要企业抓住时机,合理利用协同效应,达成目标仍有希望。
第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出口跨境业务都将存在大量市场需求。长久以来,中国制造的商品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与优异的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真正是“物美价廉”的代言人。并且,海外各个国家的C端市场需求量一直都十分可观,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性价比产品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市场,出口跨境业务仍可深耕。
第二,兰亭与ezbuy的协同效应仍有余温。作为跨境电商平台的老玩家,兰亭集势在全球依旧拥有极强的获客能力,虽然目前与阿里、亚马逊相比稍逊之,但兰亭集势多年来积攒的资源仍旧十分可观。并且,在跨境电商赛道长且远的背景下,打持久战是企业们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何建立企业自身的“护城河”十分重要。而ezbuy于此道颇有心得,比如说其早期基于自身结构特点而进行的物流优化,像“移动自提点”的创设,以及根据新加坡城市特点而进行的“地铁口取件点”布局。
第三,避开竞争激烈的“大商城式”出口跨境市场企业更易存活。纵观跨境电商领域,“大商城”模式已被几大巨头包揽,这种情况下兰亭集势可否考虑向仍有空余的细分垂直领域发展呢?毕竟,若是选择“大商城”模式,企业势必要与阿里、亚马逊展开斗争,而后两者于品类上的建设已相当完善,难有胜算。
但若是选择细分垂直领域,目标群体小众,差异性经营能带来更可观的利润回馈,同时利用多年积攒的用户数据,解剖分析,深耕某些特定种类,更容易在市场中杀出一片天地。再加上兰亭集势的大股东之一为卓尔智联,其本身就是先进的跨境贸易平台服务商,自身以优异的国内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著称,这也是兰亭集势的一大优势,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企业势必能在物流板块有所优势。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兰亭集势并非真繁荣。但无论如何,它的协同效应已初显成效,未来仍有机会真繁荣。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韭菜财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