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阿里与星巴克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让星巴克和阿里成为热门焦点。
与阿里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互联网另一座大山的腾讯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公开数据显示,腾讯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为178.7亿元,环比下降23%,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较上一季度下降12%,腾讯股价全面下跌。
对于这一市场变化,也许会有人认为腾讯股份下跌的真正原因,在于其正在将精力从网络游戏上转移到电商领域。而且由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巨兽组成的腾讯系电商舰队,在股市上亦不能独善其身。现如今,京东股价报收已低于30美元每股,而唯品会在8月份更是跌破7美元,拼多多虽然成功上市,但是也因商品山寨问题而出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甚至跌破市场发行价的19美元。
回到阿里与星巴克的交易事件上,对于星巴克而言,在中国新零售时代到来之际,腾讯的微信拥有更多流量,且目前的小程序生态发展得如火如荼,外卖、电商等模式均有涉及,本应该拥有更多的变现可能,为何最终没有得到星巴克的青睐?
前流量时代,阿里比腾讯性价比更高?
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过,而在双方都对新零售市场广为布局的战场中,市场流量确实尤为重要。但是对于想打开中国新零售市场的星巴克而言,流量和市场优势的性价比上,阿里似乎更胜一筹。
一方面,新零售时代,电商出身的阿里具有先天优势。众所周知,新零售的概念是由马云提出,虽然京东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也提出了无界零售的概念,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新零售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场上的大部分企业也在不断涌入新零售的战场。对于先行者的阿里而言,在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前,对阿里未来的新零售市场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电商出身的阿里比社交出身的腾讯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主导权。
以新业态为例,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日均线上订单达到4000单,市场占比可达到33%,远高于永辉旗下超级物种的10%市场占比。换言之,电商出身的阿里深谙消费市场需求,加上新零售主导权的加持,阿里在新零售时代推广的“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零售模式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新零售市场中比腾讯先下一城。
在这个新零售的时代中,阿里在拥有主导权之后,能够按部就班来不断完善新零售布局。而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腾讯,却试图借助新零售的热潮在市场赚取更多的市场利益,似乎不在状态。
另一方面,流量性价比之战,阿里略胜一筹。以星巴克此次的合作为例,星巴克在寻找合作平台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要对市场合作对象进行考察,而在考察过程中,流量中的潜在消费者与交易价格之间形成的性价比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标准。以双方最具代表性平台的流量性价比为例,根据腾讯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今年上半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活跃用户达到10.58亿,而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近日则透露,支付宝在中国的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超过7亿,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8.7亿。虽然在用户总量上,微信比支付宝用户多出近两亿用户,但从移动支付业务的月活用户量上看,微信支付业务的月活用户为8亿,与支付宝全年8.7亿活跃用户相比却又稍逊一筹。
并且从支付人群的结构分析,微信支付的用户多半还是社交用户,且多以中低消费的门店消费为主;而涵盖了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的支付宝,所覆盖的消费者在消费水准和消费习惯上要高于微信支付,并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占比也会略胜微信支付。换言之,在选择消费用户数量不分伯仲的两大巨头时,星巴克自然会优先选择流量性价比更高的阿里。
也就是说,阿里的排头兵支付宝,依靠淘宝和天猫这两大电商平台的反哺而迅速发展和壮大,其电商属性也是愈发根深蒂固,未来阿里的电商业务也必将多少围绕着支付宝来展开布局。而半道出家的微信支付,虽然拥有超高的社交用户群体,但因为基因问题,使得腾讯在新零售上似乎有所落后。
但,腾讯电商梦正被微信小程序点燃?
尽管微信在支付领域上仍无法达到支付宝的影响力,成为众多入局新零售企业眼中的“大腿”,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微信2018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由微信驱动的信息消费总额达2097亿人民币,占中国信息消费总额的4.7%;微信占到用户总数据流量的34%,远高于Facebook在北美移动流量消耗市场上的14.1%。;同时,微信还带动了包括旅游、餐饮、购物等高达3339亿元人民币的传统消费。
在电商领域中,移动支付只是平台业务结构中的一部分,另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广告业务。因此拥有能刺激市场消费的腾讯,选择了用微信小程序推广作为打开电商市场的突破口。近期,第三方服务商极速应用发布的《2018年小程序生态化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Q2季度,微信小程序总量达到100万,用户量也突破6亿,并且小程序主要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其中二三线城市的占比达到46.3%。二三线城市高速发展的线下服务场景与“平民化”的微信更加契合,微信小程序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小程序开发者也在不断涌入。
在赋能传统零售商方面,先是宜家与微信合作。8月27日,宜家与微信合作的全球首个电商小程序“IKEA一家家居快闪店”正式上线开售。宜家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企业,已经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多家商场,在国内的零售商场也多达20余家。尽管如此,在新零售市场的冲击下,宜家在中国这个消费群体最多的采购市场中仍迎来了新的市场问题。
近日,全球顶尖品牌和营销咨询公司铂慧发布的一份有关“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50大品牌”的市场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宜家在2018年的榜单排名从去年的第4名一下子跌到了第37名,并且在这50大品牌排名中,中国品牌占据了6成。而从去年到今年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的新零售市场迅速崛起的时期,宜家在中国的新零售市场遇冷,必然也要加入新零售的市场竞争中。
而如何拓宽线上流量,实体零售商对电商出身的阿里从来都是心存芥蒂,对腾讯则是前仆后继。从沃尔玛到家乐福,再到步步高、永辉超市以及现在的宜家,这些实体零售商们为了避免在未来市场中被拥有主导权的阿里所吞并,只好主动将商品数据和交易数据分享给腾讯。因此,实体零售的宜家在中国新零售市场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自然选择了“无公害”且更加平民化的微信,并通过小程序来获得微信流量变现的爆破点。
再是小游戏广告。小程序游戏的第一波热潮在今年上半年,随着跳一跳、头脑王者等诸多小游戏的刷屏,小程序游戏迅速走入众多微信用户的视野。小程序游戏的开发,本意上是为了适应玩家在当今这个“游戏快餐文化”时代中,对游戏热度期下降而衍生的产物。但从实际上看,小程序游戏的开发,在给游戏开发企业带来新市场的同时,还为微信的电商梦拓宽了渠道。
游戏社交一向是腾讯的强项,而在这个玩家游戏时间不断压缩的新游戏时代中,微信小游戏从通过“跳一跳”隐藏的加分项在助力微信支付推广中小有所成后,又在其他小游戏中加入“观看15秒广告获取道具”的游戏攻略。微信通过小游戏增加广告商曝光率的方式来拓宽其电商渠道,也让微信在电商市场中找到了流量的泄洪口。
并且在小游戏的曝光率上,除了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的方式分享给好友以外,公众号推文也成为微信小游戏新的推广方式。新榜发布的《中国微信500强月报》数据显示,在微信上开发的1901个小游戏中,在公众号推文中曝光的小游戏数量达182个,占总体的9.6%;同时这些被曝光的小游戏平均会在2.5个公众号的推广文中出现。可见,公众号推广小游戏的方式正逐渐被小游戏开发者认可。
从无到有,从小游戏到电商小程序,游戏开发者和实体零售商的亲睐,让微信的电商属性愈发明显,小程序也俨然成为了微信在电商战场中的有力的竞争神器。
小程序电商红利上行,微信要警惕什么?
微信小程序的诞生,让微信的电商梦进入了快速蔓延的高速增长期,但不断涌入的小程序开发者,为微信带来电商流量上行的同时,仍要警惕两点风险。
其一,红利上行与监管风险并存。微信团队在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生态已经拥有150万+开发者和5000+第三方合作平台,6月份的最高日活更是超过2.6亿。电商小程序和游戏小程序带来的开发热潮,让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和游戏开发者竟相拥入。而这愈发强大的小程序开发者和用户,对微信的监管力度将会造成不小的挑战。一旦微信小程序在市场上出现问题,彼时同样拥有小程序功能的支付宝可能将会再次趁势而上。
其二,投放精准度不足,微信小程序广告在短期内是赔本买卖。从从目前来看,虽然腾讯的广告业务正逐渐向微信小程序倾斜,但是对于广告投放商家而言,目前的微信小程序生态体系尚未成熟,普遍存在留存率较低的问题。加上推广模式过于单一化、广告受众范围过宽等问题,商家在投放广告时可能入不敷出。彼时,微信小程序市场上会出现技术开发者和微信平台赚钱,合作商亏本的现象,最终导致小程序成为广告商“一拥而入,一哄而散”的投放市场。因此,微信在解决监管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对小程序市场进行正向引导,保证微信小程序商业模式稳步走向成熟。
总而言之,小程序的出现,让微信这个封闭的流量生态链得以释压,与外部的app进行交互,并与线下市场形成生态连接,使腾讯在新零售大战中拥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在快速增长的小程序市场中,微信仍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监管和导通,才能避免微信小程序成为合作商家“用完即走”的短命产品。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旷创投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