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后生可畏的互联网时代。
今日头条的崛起让腾讯头疼不已,拼多多的半路杀入甚至让淘宝和京东提心吊胆,VIPKID的出现也让好未来有了一丝危机感。如此种种,不得不归功于这些独角兽惊人的成长速度。
14日,移动资讯的独角兽平台趣头条赴美上市了,股价更是一路飙涨,五次熔断。趣头条发行价7美元,开盘价9.1美元,一路高歌,最高超20美元,上涨超190%。细想一下,连它的前辈今日头条都还没上市。虽然趣头条才两岁多,但是趣头条却拥有着令互联网巨头也艳羡的成绩。它的成长之路,独揽一个“快”字。
趣头条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8月,趣头条APP的累计装机量达1.81亿,月活用户6220万,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就跃居内容聚合领域第二名,仅次于今日头条。另外,在吸金能力上,趣头条走的可谓是一条“指数式增长”的路,2016年,也就是成立当年,其营收为5795万元,到2017年直接飙到了5.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近9倍,2018年上半年营收7.2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的1.1亿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
赴美上市、“第二名”、“独角兽”,在这些亮眼标签下,有不少人试图去解剖这个移动资讯APP,并模仿它的成长之道。对于趣头条的异军突起,有一种观点认为,基于爆炸式的用户增长,趣头条只是做对了互联网的流量生意。
流量生意是众生相
“薄利多销”是比较古老的一种生意经,过程是先把量做大,然后薄利叠加,最后形成比较丰厚的利润。所以说,它的核心其实在于走量,先有量,再谈其他。
互联网流量生意亦是如此。首先是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做一个平台,然后吸引用户来使用,当用户越积越多时,平台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平台既可以推出付费服务,也可以把流量卖给广告商变现。
不夸大地说,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或多或少都在做着这样的流量生意。拿电商来说,支撑淘宝京东的就是数亿用户每天的购买行为,用户越多,GMV越大,利润也越多。再拿直播来举例,如果不是每天都有大批用户坐在电脑前看心仪的主播,斗鱼和虎牙是做不起来的。还有短视频,抖音快手为什么能一路势如破竹,因为喜欢看短视频的人太多太多,而抖音和快手又恰如其分地抓到了其中的一大批。
这是注定的。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平台,流量就是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大的过程中,平台吸收用户越多,规模化效应也会越发凸显,流量的价值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APP单靠庞大的用户数就能活得不错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了稳定的流量,就不愁广告收入。今日头条把2018年的目标广告收入定为500亿,就是仗着自己旗下各个内容分发平台的流量总和异常庞大。
话说回来,流量生意可能前期的确以“粗放经营”为主,但越向后走,必须要“精耕细作”,为什么是这些平台做起来了,而不是“京西”,也不是“明日头条”,原因就在于这些平台能留住用户,稳住流量。
趣头条的广告收入目前占主要收入的90%左右,这说明趣头条这两年的确做得主要还是流量生意。但如果仅此而已,趣头条就能成为独角兽了?
趣头条有“三把刷子”
流量生意就像是互联网这所学校发的统一“校服”,人人都有一件。但在这件“校服”下,平台们都穿着自己的个性化的衣服。也就是说,光做流量生意,成不了淘宝,也成不了京东,你得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抛开流量不谈,京东为什么能在淘宝之后做起来,因为它走的路子和淘宝不一样,做了B2C,也自建了物流。抖音为什么能在快手之后做起来,因为它的定位和快手有区别。趣头条起来靠的又是呢?
第一,审时度势,走差异化路线,避开了今日头条们的锋芒。其实趣头条当时面临的创业环境并不乐观,两年前,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UC头条等长期霸榜,可以说整个移动资讯行业已被巨头瓜分殆尽。
如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模仿巨头,怕是只有死路一条。一方面,观看移动资讯的用户一般有固定的使用习惯,要想撬动这个习惯,并不简单;另一方面,因为不在初期,绝大部分移动资讯平台往往都更加专注于内容,少有去研究用户,然后对症下药的。
于是趣头条看到了10亿“下沉用户”这个风口,并开始瞄准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进行针对性地内容分发。现在,趣头条的下沉用户占比有六成。再结合趣头条短时间内的高速用户增长发展状况来看,趣头条从下沉用户这块入手的确奏效了。
第二,留住用户的能力很强。现在很多新经济企业是烧钱本事一流,留人本事三流,导致做得很累,或者最后干脆做没了。转化率和次日留存率这些数据参数其实是一个平台,尤其是正在大力推广的平台需要看重的东西。
在移动资讯领域,有个数据比较难看,就是很多平台的用户登录率不到30%,不少用户成了“僵尸粉”。趣头条深知这一点,所以起初就创立了一套积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当用户完成相关任务,比如阅读、邀请时,用户会获得相应积分,而积分可以换成现金。
这套积分体系其实有两个目的,获客和提高粘性。一方面,通过积分体系挖掘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从而更高效、低成本地实现大规模获客;另一方面,通过积分体系来稳住用户每天的使用习惯,让用户活起来,而不是只会来一次。
但单单靠积分体系可能还不够,因为有很多平台也搞过积分体系,但做得不好,不如预期的大有人在。趣头条显然在内容上还需要有自己的一套分发机制,并时刻能够取悦用户。据悉趣头条目前采用的是个性化推荐+人工审核的“双轨”机制,并配有强悍的数据团队(国内专家与硅谷科学家)。
趣头条现在有超过23万家自媒体,日均发稿数十万篇,海量内容下,趣头条只有走最安全的审核机制才最保险。当然,为了最大化审核效率,趣头条的人工审核还是以智能算法为基础的。
这么来看,趣头条留住用户靠的就是积分体系加“双轨”内容分发机制,当然这背后还离不开趣头条打造的科技团队,何况大数据、AI技术已经成为所有移动资讯平台的标配。
第三,健康的运营模式。为什么要把模式单独拉出来,因为在移动资讯这个行业,巨头和创业者的起家方式不尽相同,很多移动资讯APP前期都喜欢烧钱,然后走量,但最后的效果却不太如意。归根结底,还是模式不行,因为如果能很好地抓到用户看新闻这个刚需,还要一直烧钱吗?
趣头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发展至今,运营现金流还是正数。很多同行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被烧钱拉新和留用户的思维困住了,以为有钱能摆平一切。但是商业竞争走到最后,看的不还是对用户的认真程度吗?
趣头条没有在初创时期烧钱去稳住用户,这无疑要归功于趣头条本身的模式,也就是第二点提到的这些。
以上三点,是藏在趣头条流量生意背后的成长逻辑,概括一下,就是在方向、模式和运营上走出了差异化。
上市的趣头条,要成为“资本宠儿”
上市是一个里程碑,趣头条这个两岁多的独角兽,又会被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呢?
资本市场通常喜欢用成长思维和未来思维来看一家企业,那我们就来聊聊趣头条成长空间。有意思的是,如果现在用全局思维来看趣头条这个独角兽,其实你会发现趣头条可谓生逢其时,面临着很多利好。而且,这些利好,别人还不一定有。
外部环境利好包括两点,一个是10亿的下沉用户,这个群体是可以任趣头条去大胆发掘的。趣头条APP现在的装机量接近2亿,保守点说,由于现在处于用户增长率的高位水平,趣头条如果按照原来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个两三年,趣头条的用户数实现翻番应该不难。况且裂变获客的方式已被证有效,加上外部购买流量的一定比例成功转化。
另一个是移动内容行业处于上升期,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的估值增长有目共睹。对于这一点,趣头条本身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因为趣头条这么一路走来,被腾讯投资、成为独角兽,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再看今日头条,现在业务众多,所到之处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若以今日头条为地标,趣头条的上升空间显然还大得很。何况今日头条还在长大呢?
内部利好则有三点。第一,趣头条目前不断在完善内容生态,比如准备要做小游戏、小说、漫画等轻娱乐内容等,内容生态的完善不仅对用户有好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变现的渠道;第二,亏损不断收窄,据悉从一季度到二季度,其亏损金额从2.2亿下降到1.1亿,环比下降一半,而同期收入则从2.4亿增长到4.8亿。亏损持续收窄,营收持续上升,这也意味着趣头条会很快走向盈利,这是资本市场乐见的;第三,技术(大数据、AI)能力的提升,会让平台实现降本增效,从而对获客和运营产生持续的正面作用。
长期来看,在内外利好的加持下,趣头条只要按部就班,以稳定的速度获客,以既定的目标去完善整个平台的生态,那么其作为内容分发平台的价值就会越来越高,变现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向其抛出的橄榄枝也会越来越多。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