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变,一些百年巨头突然坍塌,还有一些光环不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对华为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华为持续增长,主要在于仅跟趋势,通过持续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
从第一界分析师大会只有50人,到现在(第14界)超过500人,华为分析师大会的规模及影响力持续扩大,见证了华为一步步成长和壮大。华为通过“饱和攻击”、“利出一孔”,崛起为全球领先的通信与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
4月11—12日,一年一度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这是一个观察华为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商业实践以及行业趋势、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数字化转型与全面云化,是此次分析师大会的重要议题,华为认为,全面云化已成为基本的商业模式。而数字化转型所蕴含的红利,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机会,也对“端、管、云”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
人类走向智能机会,势不可挡,必将成为下一波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汹涌而来的智能社会,以及其中孕育的商机,只有努力成为一个数字化组织,才有可能不掉队。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大会上阐述了公司“做多联接、撑大管道、使能行业数字化”的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做智能社会的使能者和推动者。未来,华为将持续加大投入,探索未来关键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
拥抱智能社会
2016年,在全球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华为三大业务板块均取得高速增长,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216亿元,同比增长32%。这一成绩相当了不起,因为是在巨大基数的基础上取得的。不过,也有人注意到,华为去年净利润为371亿元,同比仅增长0.4%,被认为“增产不增收”。
“我们要用今天的投入,构建起华为明天的竞争力。” 在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做了精彩的开场发言,回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他说,许多人注意到了华为去年的利润增长,但华为不会过于去追求利润,而是要坚定不移加大投入,未来每年将投入100亿-200亿美元研发费用。
华为过去10年研发投入高达3130亿元
相比华为的营收增长及利润,给我印象最深的数字是研发投入。去年,华为在研发上投入764亿元,这一数字能排进全球前几位。一直以来,研发投入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短板,即便有利润的企业,也舍不得投入,导致未来核心竞争力不足。去年,华为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高达14.6%。过去十年,华为累计投入3130亿元用于研发创新。华为已经在全球建立了36个联合创新中心,16个研发中心,累计获得62519件专利授权,而且大部分是核心专利。
持续投入构建起了华为的长期竞争力,在多个产业取得技术领先,“不仅不断提升了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也推动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迄今,全球部署的130张4.5G网络,华为参与了其中的75张。在云领域,华为低调,却实力彰显,成功拿下德电电信开放云。
越是局势不定,越需要强调对未来技术的投入。徐直军说,“去年和前年华为也有一个大的调整,即研发投资进一步面对未来,基础研究和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占比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探索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使能走向智能社会。”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
加大对基础领域的投入,关乎华为的未来。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还想象不到。华为需要进入基础理论研究,以此为突破口,用基础理论创新打破“无人区”的困惑。在拥有俄罗斯数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去年6月,华为宣布在法国成立数学研究院,挖掘法国基础数学资源。
数字化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社会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出行不用担心忘带钱包,通过手机支付就能吃饭、购物、打车……在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说,“我们正处在数字化转型关键时刻,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正驱动着各行各业进行产业升级。”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
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使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华为预计,到2025年,全球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将达180ZB,比2010年增长150倍。而迄今为止,通信的基本需求还远未得到满足,尚有30亿人未接入互联网,8亿家庭未接入宽带。
人类社会正在向智能社会演进,华为清楚自己作为使能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做多联接、撑大管道(如视频业务)、使能行业数字化。联接能力是华为的核心优势,华为也以打造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为使命。信息时代需要更粗的管子,要求更大的带宽与更低时延,这对华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数字化时代,任何企业都不能置身事外,企业要么参与生态,要么主导生态,没有其它选择。方向清晰了,才会少走弯道。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冲击,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运营商近年对投入较为谨慎,主要是人口红利已经过去,投资回报周期长,呈现剪刀差关系。不过,在华为看来,如果能运营商赚到钱,他们还是愿意投资的。而且,视频将成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是一场必打战役。
在全球TOP100的运营商里面,已有一半将视频作为基础业务。通过捆绑视频业务,运营商不仅卖带宽,还可卖更多的联接。数字显示,中国电信的用户只要购买了IPTV套餐,离网率便从3%降至0.3%。因此,华为强调使能运营商在视频领域取得商业成功,将流量变现。
华为是一家靠技术与商业双驱动的公司,这次分析师大会,华为展示的一系列助力“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让人看到了其在技术上的领先。华为正引领企业无线通信进入2.0时代。1.0时代,企业难以获得授权频谱,即便电力、铁路交通等国计民生领域,能申请到的专用频谱资源也十分有限。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对带宽需求呈几何式增长,很多企业不得不考虑使用免授权频谱(主要是WiFi),但可靠性、稳定性及移动性均无法让企业满意。现在,华为翻过了这一页,将企业无线通信拉入2.0时代。华为无线营销运作总裁邱恒说,2.0企业无线解决方案能提供工业级的可靠性,保证系统持久稳定运行。该方案已在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的上海洋山港成功商用,测试数据表明,其通信可靠性达到99.999%,为其提升了30%的工作效率,被证明是数字化转型利器。
数字化时代,华为努力帮助企业(包括组织)数字化转型。但转型不是喊口号,华为自己也说,首先要帮企业赚到钱,自己才能赚钱,否则是不可持续的。为企业节省成本,提升效率,企业才有数字转型的动力。全球第二大电梯公司迅达通过与华为合作(梯联网项目),可把电梯运行的参数,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预防性维护,提升电梯运营安全,大大节约了维护成本。
勾勒全面云化蓝图
云服务成为运营商及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今年3月,华为宣布成立Cloud BU,将强力投资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平台,携手合作伙伴构建云生态,以云服务的方式服务广大客户,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此次分析师大会,华为描绘了一幅“全面云化”的绚丽蓝图。
“华为过去30年的商业模式是P&S,但走到今天,云服务作为一种主要商业模式,未来要成为Service provider。”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说,华为之所以要成为Cloud BU,是为了专注为客户提供云服务。在国内,华为私有云和云基础设施做得不错,未来公有云是大势所趋,为满足客户需求,华为加强了这块投入,帮助企业建好云、用好云、管好云,提供有竞争力的、差异化的云服务。
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
云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华为进入这一领域,过去服务企业的能力与经验,是一笔巨大财富。华为积累了20多年服务企业的经验,可很好跟客户建立信任——把数据、基础设施放架设在华为的云上,是值得信赖的。郑叶来指出,云服务企业最重要的是能给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云服务,呵护企业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另外,生态优势也是华为竞争力的一部分。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有12000个合作伙伴,它们将与华为一同,参与到Cloud BU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来。
至于市场竞争,华为并不担心,这个市场有着巨大想象空间,更何况华为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过去20多年,华为干的哪一行竞争不激烈?手机、交换机、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等,竞争都十分激烈,”对公有云市场的竞争,郑叶来有底气,“2010年我出任IT产品线总裁时,服务器、存储的竞争异常激烈,后来做虚拟化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华为用努力证明了一切。”
针对运营商,华为将帮助它们实现网络、运营及业务的全面云化。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发挥运营商的管道优势,帮助运营商开辟新市场,抓住万亿美元的视频市场。同时,华为将以云服务的方式,使能垂直行业数字化,向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企业通信、企业联接和IoT等服务。
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则在分析师大会着重谈了执行与落地,他说,华为内部有一句话,“没有被执行的战略就是吹牛”。在开发者生态方面,截至去年年底,华为已有近3万开发者。去年,华为在全球部署了13个实验室,今年还会在伦敦、巴黎等垂直生态和开发者比较多的地方,新建6个实验室。华为希望通过这样的生态建设,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就近接入、就近集成、就近验证,并通过华为的销售和服务平台,全球提供服务。
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
丁耘总结说,全面云化不是一个可选的议题,而是必选。拥抱云化,时不我待;视频战略是当下,而不是远方。万亿空间,时不我待;构建生态是胸怀,而不是情怀。情怀是以自己为中心,胸怀是天下的。华为希望通过云战略、视频战略、生态战略,与合作伙伴共建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文/徐上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