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赶在iPhone7发布前,联想发布了模块化旗舰手机Moto Z,杨元庆对模块化手机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两年多前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以后,杨元庆到Moto美国总部实验室参观,在体验了模块化手机之后,受到不小的震撼,于是就决定把这款产品做出来,并量产推向市场。
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两年后,Moto终于推出了这款模块化新机,从联想的一系列举措和发布会上杨元庆的表现来看,联想上下都对这款手机寄予厚望,杨元庆甚至无比激动地在发布会上说:“正如我们让ThinkPad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成为无可争议的笔记本之王,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看到Moto的复兴之路,重回巅峰!”
Moto Z究竟能否赢得市场?今天我将从市场定位角度来讲讲。
产品定位:时尚范,科技范
Moto Z是“迄今为止全球最薄的精品旗舰手机”,高通骁龙820处理器,4GB RAM,5.5英寸2K超高清显示屏……这些在今天都已不足为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模块化,此次发布的模块有摩影-投影模块、摩音-JBL扬声器模块、摩眼-哈苏摄影模块、摩电-电池模块和摩范-背壳模块。今年年初LG G5在MWC上的亮相着实让人惊艳了一番,其可更换的下巴设计让不少极客欢呼雀跃。Moto Z手机可以说让模块化手机更进一步。
从其定价与功能来看, Moto Z在国内市场显然属于高端手机。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认为,Moto Z同时具备时尚和商务的定位,“在今天来讲,时尚和商务很难区分。三星、苹果是时尚的,同时也是商务的,就是这么一个综合体。”其实他的意思是一款成功的以“时尚”为标签的手机,在商务领域同样受欢迎,这一点是有道理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这也是正确的,这一点后面再说。
Moto Z的商务体现在外观设计,而时尚则体验在其提供的不同模块。iPhone的时尚体现在多年来靠外观设计形成的“时尚”印象,而MotoZ的时尚则体现在其模块化“酷”的形象。同时,在智能手机创新已陷入瓶颈的当下,Moto Z试图以与众不同的,看起来很“酷”的模块化让受众看到自己的创新,而非纯粹PK配置和性能。
用户定位:不局限于某一类人
在智能手机创新陷入瓶颈的今天,手机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你有高通820我也有,你有双摄像头我也有,你有超长续航我同样有。因此产品的用户定位很多时候要靠品牌自己来区分,比如“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就是不断强调续航这一点来加深用户对自己的印象,比如红米的“国民手机”定位便宜的性价比手机,比如美图主打拍照的特点等。基于不同的市场策略,它们将自己的用户定位为“年轻人”,“商务人士”,“学生”,“女性”等等。
从王传东表述联想对Moto Z时尚+商务的定位来看,他并没有将Moto Z的用户定位局限到某一类人上,道理也容易理解:Moto Z想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机。
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机,比如iPhone,三星,并没有给自己一个局限的定位,他们并没有说自己的手机是年轻人用还是商务人士用还是中年人用,而是“一切通吃”,而结果是他们的手机用户的确囊括了从学生到中年人的大部分人群。相反,一旦手机的用户定位局限在某一类人上,那么它的市场也就受到了限制。比如“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一开始定位以互联网性价比主要定位为年轻人群,以后想往高端走就比较难了。
Moto Z的用户定位策略是希望借着Moto的品牌生命力,让对Moto拥有情感记忆的人带领大批其他人成为Moto 的用户,从而重塑Moto曾经的辉煌。
能否搅动手机格局?
Moto Z发布两天后,iPhone如期而至,虽然苹果创新力不足的论调再次被多次提起,但它还是在业内受到不少好评,短期来看,Moto Z很难打败苹果,不过作为一款目前联想能够拿的出的最好的作品,它不需再为产品本身头疼,而将更大精力放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上了,如果其PC时代的渠道优势(这也是联想真正能够打败戴尔、惠普的一大原因)能够在智能手机产品线上充分发挥,Moto Z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最重要的是,Moto Z的发布让Moto 这一伟大品牌实现了延续,重新唤起了Moto时代的品牌记忆,可以说,Moto的复兴之路有了一个好的起点。
作者微信公众号:xunkong2005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