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6年3月31日的2015/16财年,联想集团全年收入为449亿美元,同比减少3%;净亏损1.2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8.29亿美元,业绩亏损的主因是受累于移动业务,CEO杨元庆认为手机业务正处于触底回升中,但事实恐怕是其并未知何处是底。
联想今年一季度表现不佳
据Gartner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联想依然位居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不过销量方面同比下滑7.2%,在全球前五大PC品牌中是出货量下滑幅度第二大的。
在智能手机品牌排名方面,同样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联想今年一季度已经跌出了全球前五,Gartner的分析师指大中华区销量大幅度下滑是主因,下滑幅度高达75%,由于中国市场下滑太快导致全球销量下滑33%。
另据IDC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联想平板电脑市场份额销量为220万,同比缩减12%,不过由于整体平板市场销量的下滑,联想的市场份额则轻微从去年同期的5.4%上升到5.5%。
据联想2015/16财报显示,PC业务占其整体收入66%,包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业务占其整体收入的比例为22%,即是说这两项业务占其整体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88%,今年一季度PC、智能手机、平板俱下滑的情况下自然并未能说明其业务已经触底。
PC市场不利于联想
IDC预计今年的全球PC出货量将继续萎缩,萎缩幅度大概在3.1%,原因是微软免费让旧版PC升级到Windows10,而以往是微软推出新的操作系统对硬件要求更高的性能推动用户升级硬件拉动PC的销量,失去这个驱动力导致PC出货量的下滑。
另一个原因是大屏智能手机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大屏智能手机上网,导致PC和平板的出货量下滑。特别是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市场,基础设施落后,智能手机具有的长续航、便于携带、价格低、兼具有通信功能等正日益成为人们对外交换信息的主要工具,这对于以PC业务为主的联想不利。
二合一平板被IDC认为是一个将高速增长的分类产品,如果将这种产品归入PC市场那么今年PC的出货量将能实现1%到2%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到近6400万。然而联想在这一行业并不占明显优势,其推出的MIIX(酷睿m3处理器版)售价为5499元,相比起同档次的微软surface Pro3并不具有性价比优势,而且这一行业正迎来CT阵营的三星、华为的竞争,三星是Android平板份额第一的品牌,而华为是2015年平板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并且其份额在今年一季度达到5.2%接近联想的5.5%。
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并未找到方向
联想在2014年成功并购MOTO手机业务,本来其希望将MOTO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主攻高端市场,然而事实是该品牌在欧美和印度市场俱是以高性价比的千元机赢得市场早已不再是高端品牌,而MOTO离开中国市场时间太长国人对它的认可早已不如当年。从年报中可见联想手机业务整体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1500万部左右,相比2014年的4730万部(据IHS)可谓崩塌式下跌,可见MOTO回归中国市场非但不能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反而由于其内部品牌定位混乱导致如此悲惨结局。
中国市场这两年开始从强调性价比转型为强调体验和线下渠道的竞争,华为凭借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稳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OPPO和vivo则借助线下渠道的优势崛起,特别是后两者去年二季度在国内市场超过联想后不断增大对联想的竞争优势,更在今年一季度在全球销量超过联想。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排名情况可以看出联想并未找到应对挑战的办法。
在欧洲市场中国手机品牌领先者是华为、在美国市场中国手机品牌领先者是中兴,联想收购MOTO品牌希望拉动它在这两个高价值市场的销量增长目的似乎并没达到。在全球四大市场中国、印度、欧洲和美国中,联想只有在印度市场表现优秀。
联想自去年二季度起在该市场的销量节节攀升,到今年一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在第三或第四(不同的数据调查公司给出的数据不同),是中国手机品牌在该市场的领先者。联想在印度市场获得如此优势份额与它推出的大量廉价机型(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智能手机价格低至400元人民币以内)有很大关系,这与它前几年在中国市场依靠廉价机赢得市场份额的手法一样。
然而今年一季度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在印度市场增长最快的前三大品牌是vivo、联想、OPPO,增长率高达759%、344%、183%,而vivo和OPPO正是去年在国内市场击败联想的两个国产品牌。联想似乎也认识到了依靠廉价机难以持续发展危险,近期在印度市场推ZUK品牌,希望避免重蹈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但是前景如何尚难预料,ZUK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并不好。
可见无论是在PC市场还是在智能手机市场,联想的前景都并不乐观,其业绩要见底反弹恐怕还为时尚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