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范柔丝
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
从近年的大数据来看,北上广深这几个老牌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告别了超高速增长时代。而以武汉、长沙、杭州、成都为首的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人才流入的新目的地。
其中,长沙近几年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一直稳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截止2021年,长沙的人才总量已经由2017年的110万增至280万。2021年,长沙的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更是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95%。
在此种优势下,长沙在重磅发布《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提出45条具体措施,释放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之后,又紧接着推出了26个配套实施办法,全方位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领跑内陆省会城市人才正向增长。
就如长沙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所说:“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我们长沙是来真的、干实的,绝不搞象征性的喊喊叫叫、实功虚做。”
政策“下力气”,落地“出实招”
在长沙紧抓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下,“26个配套实施办法”的发布,无疑为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的“规划图”“施工图”“路线图”,提供了落地的行动纲领。
强磁场释引力:政策“下力气”,人才进得来。
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重点围绕推进现代化新长沙建设,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从七个方面提出45个政策点,是对“长沙人才政策22条”进行了攀高、扩面、提标和突破四个关键点的迭代升级,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突破性更大。
新的政策突出长沙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着力打造产业人才融合之城,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是吸引人才来长留长的强力磁场。
一个典型的变化就是,在老牌一线城市更具优势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这一产业上,软件人才却越来越多的被长沙的人才磁场所吸引,从北上广深来到长沙创业、工作。
目前,长沙的软件信息企业总数超过3万余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中部城市第二位。仅2020年,软件信息企业就新增了4000余家;超过30家知名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在长沙设立了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软件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3.3万人,同比增长66.2%。
预计2022年,长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以上。
在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释放的更强引力之下,可以预见,人才市场将会涌起一股“入湘”潮。
厚沃土育繁花:落地“出实招”,未来发展好。
为抓好“升级版45条”落实落地,长沙又按照全面对标、目标导向、简便易行原则,制定了“26个配套实施办法”,对高层次人才支持类、青年人才支持类、技能人才支持类、创新创业支持类、民生事业保障类、体制机制创新类六大类别人才,培育了系统性、创新性、精准性的发展沃土,充分彰显了引才聚才、爱才敬才、留才用才的真心实意。
比如,高校毕业生留长就业奖励可免申即报,以职能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直接奖励符合条件的高校;科学家引航工程采取定向邀约制;统一申报渠道,通过长沙人才智慧导航或“长沙人才”APP等,实现网上受理、后台办理。
在最受关注的购房补贴上,入选长沙市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的,可分别按不同对应标准以全市同期市场均价申请(单套)全额购房补贴;符合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规定条件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可分别申请10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请3万元购房补贴......
而在租房和生活补贴上,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可按照博士3万元/人、硕士2万元/人、本科1.2万元/人的标准发放,其中落户长沙并在长工作的境外高校博士毕业生,补贴标准提高至10万元。
真心实意、真材实料、真抓实干,这是长沙“求才”的诚心,也是长沙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决心。
只有在政策上“下力气”与“出实招”并进,来长留长的人才才会“快发展”和“慢生活”兼得。
一方面,长沙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头猛、后劲足,在长沙着力打造产业人才融合之城的手段下,人才的自身发展会随着长沙的产业发展步步高升。
另一方面,作为“房价洼地”的长沙更能满足人才安居的需求,同时文娱产业繁荣、“新国潮”崛起、“夜经济”盛行拉高了长沙的城市魅力指数,生活也活色生香。长沙已经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成为顶流“网红”城市。
聚人才就是兴产业、强发展
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下力气”与“26个配套实施办法”的发布,无疑强化了长沙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的能力,不断吸引各层级人才安居乐业,为产业兴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1. 人才跟着人才走。
近年来,长沙市一直在人才引进方面来真的、干实的,产生了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来长留长的人才越引越多,越引越好。在过去5年里,长沙新增240万人。2021年,在新一线城市中,长沙新增人口超17.85万人,在全国位居第六。
同时,在长沙已经突破了1000万的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5.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1.9万人上升为2.7万人。
长沙的人才聚集效应越来越强,人才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面对方方面面的人才,长沙“聚焦调动各类人才投身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既高度重视‘顶天立地’的高精尖人才,又充分注重‘铺天盖地’的草根人才和青年人才;既强化需求导向,又兼顾‘土洋新老’,最大限度地放大人才集聚效应。”
当更多的优秀人才涌向长沙,并与长沙的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才引进、成长、留下的良性循环,并推动长沙成为一座近悦远来、星光熠熠的人才鼎盛之城。
图:陈树
2. 产业带着产业兴。
伴随着长沙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长沙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有了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从而实现更持续、快速、高效的产业转型和变革升级。
比如,在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上,长沙的成绩单非常耀眼。
2021年,长沙的工程机械成为国家首批公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胜出;功率半导体、智能汽车产业集群进入2021年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胜出名单。“1+2+N”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新增213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25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专项项目27个,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正是因为优质人才的聚集,才能支撑起了长沙“体格日渐强壮”的产业,并阔步走向世界。
3. 城市发展高质量。
人才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而一座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
“长沙不要成为人才拔节生长全过程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成为一座让人才有平台、有底气、有支撑、有氛围的人才荟萃之城。”
长沙凭借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产业实力、科创能力,已经跃上全国“新一线”。而这些实力与房价洼地、幸福宜居等优势叠加,又能形成强大的城市吸引力,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拉动长沙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跨越飞升。
2021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的11个省会城市中,长沙GDP超过 1.3万亿,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中部城市第二位。值得关注的是,排名前5的省会城市均为副省级城市。
如今,“强省会”号角已经吹响,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已经启程,长沙的人才政策的发布与落地,已经构建了引才育才的磁场与聚才留才的沃土,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合了澎湃动能。
图:陈树
无疑,长沙正在通过与人才交相辉映的同频发展中,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长沙的人才政策只有“升级版”,没有“最终版”。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长沙必将专心专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人才政策持续升级迭代,谱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新时代新篇章。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