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选滨
来源丨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从2019跨向2020,是电视重新确立家居场景定位,意图以“智能化”表现重新夺取市场的一年。
暂且不说消费端的用户持以什么看法,至少在品牌端,智能电视已然逐步成为了科技厂商押宝未来的一大品类,不可忽视。
首先是小米。
自确立“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之后,智能电视作为AIoT的重要一环,顺势成为了小米品牌主推的产品。纵观2019年的大陆市场表现,小米智能电视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现象级电视品牌。
或许,也正是小米的突出表现验证了手机厂商做智能电视的路径,2019的智能电视市场在下半年显得尤为热闹。
随后,华为荣耀宣布推出全新大屏品类,引入“智慧屏”的概念,进一步定义大屏产品在下一个时代的产品边界。
尽管华为内部认为智慧屏与电视并非同一产物,但是就目前的终端表现来说,智慧屏与智能电视两者相近的站位,使得市场大多将两者放置同一水平来讲,归属为当下的“大屏”市场。
不久,TCL·XESS智屏在深圳发布,重点突出“AI大屏、超级VUI”等特征,这款于2012年TCL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产物再次以高调的姿态挤进2019年智能电视的市场角逐。无独有偶,海信也进而发布自家的社交电视s7,试图打通家居内的无限场景。
似有“群雄逐鹿”的趋势,realme、一加、oppo等多家厂商也相继宣布进军智能电视市场,计划推出自家的大屏产品,一度成为这一年媒体和市场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一、跨向2020,智能电视进入“撕裂状态”
时间进入2020年,在2019年就已然波澜四起的智能电视市场显然没有想要“静”下来的趋势,更多的玩家进入,更加热闹的市场竞争也随之拉开。
日前,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接连发布了多款大屏产品,包括售价24999元、主打高端用户的智慧屏X65、均价3999元左右的智慧屏V系列,一时间再次点燃互联网市场的热度。
更别提华为旗下的另外两条重磅产品线,荣耀智慧屏与企业级智慧屏隐而未发,更加激起了业内诸多人士的观望兴趣。
市场角逐之下,小米也在此前接连发布三款产品,涵盖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市场段位,强势的向市场进而扩展小米战线的“大屏”阵容。
有趣的是,其后,酷开召开“宅趣横生”线上发布会,发布了酷开声控智慧屏P50系列的75寸版本,以4000元以下的价格定位再次挑战市场神经,被业内认为似有阻击小米之意。
另一侧,LG则在消费电子展(CES 2020)上分享了2020 NanoCell 4K/ 8K智能电视产品线的售价和上市日期,创新的工艺设计再次为“智能化”的电视持续加码。
不管是在市场价格方面,还是在产品工艺层面,智能电视行业在进入2020年后尽显热闹的同时,也似乎走向了混杂的局面——新玩家的加入,老玩家的出手,市场价格、产品工艺、智能表现等的变化一时令人摸不着思路。
对此,“智能相对论”将离散的视角锁定在国内关注度较高的两个品牌,即小米与华为的战略路径,发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趋势。
如果我们从市场、功能、场景三个角度来审视两个智能电视(智慧屏)厂商在近期的市场动作,可以发现,大屏市场似乎正在逐步进入“撕裂状态”。
二、市场端:价格“撕裂”,逐步形成消费市场的“合围”趋势
当我们把视角转回2019年,虽然此时各大厂商接连发布“大屏”产品(即智能电视、智慧屏),但是在价格上都相对保持克制的局面。
简单来看,小米与华为在2019年发布的“大屏”产品线。
在2019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接连发布两款智能电视,小米壁画电视售价6999元,小米全面屏电视分四个尺寸,售价分别为1099元、1999元、2999元、3999元。
下半年,华为荣耀进场,先是在8月推出荣耀智慧屏、荣耀智慧屏pro,售价分别为2999元、3699元;后在11月正式发布华为智慧屏V75,售价为12999元。
总的来说,虽然在彼时品牌厂商已经有意将大屏市场划出低中高端的消费群体定位,但价格的波动放置整体市场而言,仍旧相对较小,也主要是由华为在向上试探。
进入2020年,几乎同一时间小米和华为两大厂商都放开价格定位,两极化的产品定价再次被拉大。
小米三款大屏齐发,Redmi智能电视MAX售价高达19999元,小米电视4A则低至1999元,中端的小米全面屏电视Pro为5999元,高-低-中端三个层面的产品在价格的定位下一目了然。
无独有偶,华为智慧屏家族也在近期强势亮相,X65定价为24999元,主打高端用户;V55i低至3999元,意在瞄准低端用户。
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大屏市场的“撕裂”逐步在价格定位层面拉开差距,这个趋势进入2020年后已然成为一个品牌的战略趋势。
其中的思路也不难理解。
如果我们把最低价与最高价作为某个产品的消费两极,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所覆盖的用户群体就会越多。
换句话来说,随着智慧大屏逐步成为品牌认定的未来必需品,厂商在有意的通过价格定位来推动该产品走向“全民化”,特别是针对高端用户的试探与布局,正在成为大屏市场接下来的品牌焦点与市场胶(着)点。
三、产品端:功能“撕裂”,以交互方式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拉开“人机”距离
从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或是华为的“1+8+X”战略来看,未来的科技产品线上必然有“大屏”的一席之地,但是未来的智能电视或智慧究竟何种“智能化”大屏的形态面向未来,目前品牌厂商还在不断的下定义。
就以Redmi和华为的两款万元“大屏”产品,即Redmi智能电视MAX与华为智慧屏X65来说,尽管已是定位高端用户的智能产品,但是真正支撑起这个价格的未必是其智能表现,反而是彩电传统的优势特征,如画面表现、屏幕工艺等等。
比如,此次华为智慧屏X65采用最新一代OLED深度定制屏幕,搭载鸿鹄旗舰芯片,特别针对OLED的画质管理算法进行了较多的升级,定制MEMC运动画面补偿、CGM色彩管理、局部动态对比度增强等智能算法,使得画质表现一跃成为该产品的核心卖点。
同时,细看Redmi智能电视MAX的八大宣传点,也可以发现关于屏幕、画面方面就占据3个,而且居前作为主导亮点;而华为智慧屏X65的四大核心卖点,极致美学、智慧交互、臻美画质、沉浸音质的权重对比,都在说明类似的问题——以“大屏”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目前在宣传上几乎都被厂商选择性的“一笔带过”,略显尴尬。
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
尽管在智能家居的愿景之下,未来的家电互联互通,大屏(智能电视、智慧屏)会是中枢平台,但目前距离实现家居全品类互联互通的愿景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大屏的中枢平台搭建也就显得有些鸡肋。
换句话说,理想的智能家居与现实的智能家居仍处于“撕裂”状态,投递在大屏产品,便是其作为中枢终端在链接功能上的暂时性缺席。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把目光从大屏产品的链接属性转移到交互功能,另一个有意思的“撕裂状态”又将呈现——目前,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人机交互上下苦功夫,将用户与屏幕的距离不断拉开。
Redmi智能电视MAX同样内置了小爱同学,按住遥控器的语音键即可完成与电视的交流,开展信息查询、家居设备操控等各方面的操作。
华为智慧屏X65自不必说,智慧交互便是该产品四大核心卖点之一。对此采用了2400万超广角摄像头,客厅覆盖面积是普通镜头的3倍以上,同时搭载自研海思Hi3559C摄像头芯片,智能算法更加精准,以至于可以识别和捕捉到场景内的用户手势和动作,来完成人机交互。
那么,聚焦产品端,从链接到交互,可以发现,由功能上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撕裂状态”也在逐渐成为趋势,但两者未来的路径也必然不同,即沿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大屏产品必需要在链接属性上不断减少“撕裂”,在交互功能上持续拉开“撕裂”,方能实现大屏未来的智慧愿景。
四、应用端:场景“撕裂”,更丰富的大屏体验为家居开辟新的应用场景
如果只是沿着传统彩电的路径来进行大屏产品的升级,显然有些单调。为此,在目前小米和华为的战略路径上,出现了一个较为有趣的画面,即不断通过大屏来提升家居体验,意图在家居环境中开辟新的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原本需要外出或到店体验的服务,大屏厂商在有意将其搬回客厅,将用户与此类服务“撕裂”,全部都呈现在大屏面前。
Redmi智能电视MAX的宣传标语,“把客厅变成巨幕影院”,正是想要把影院场景给搬回家居。无论是高达98.8%的屏占比,或是AI语音的搭配,小米所想要打造无非就是用户能在家居体验到影院效果,以此达到场景迁移的效果。
异曲同工,华为在这一点上也类似的操作,甚至更加的主动明确。华为智慧屏X65在家居场景上主打AI健身,也正是想要迁移用户的健身场景需求。
对此,华为甚至自研了HUAWEI Fitness算法,通过AI实时识别和追踪人体的骨骼关节点,以此来评估和纠正用户的健身动作,来达到与线下私教指导相近的健身效果。
可以想象,若是通过大屏体验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场景需求,那么将用户与线下体验拉开,呈现在家居环境之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当这一切实现,或许线下的实体经济不得不面对一次与“大屏经济”相互竞争的局面,颇为有趣。
结语
总的来说,若是我们把目前大屏行业所呈现的这种“撕裂状态”归属为品牌在市场、产品、应用三大层面的探索与布局,那么可以发现,撕裂是必然。
任何一种产品从萌芽走向成熟,无不是在这种“撕裂”下走出,最终找到适合不同用户的价格,不同场景的功能和应用。
智能电视虽是在传统彩电上的创新,但是当各大厂商纷纷提出全新的定义,以“智慧屏”、“智屏”等概念输出市场,这个产品已然需要面临“撕裂”式的重生。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