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选滨
来源丨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要么你看一下空气净化器!?”
疫情期间,空调跨界空气净化领域愈发频繁,“智能相对论”为此走访线下卖场,向各大品牌的销售导购进一步了解两者融合的市场反馈,不曾想竟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
向来游走在家电市场边缘的空气净化器意料之外地受到线下导购人员的推崇,在如今疫情环境和产品跨界的拉锯下,令人玩味。
一方面,疫情的影响激化空净市场需求暴涨,空气净化器似乎迎来了2020年的小阳春。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空调产品的发展,逐步向空净领域靠拢,新风空调等概念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挤压原本属于空气净化器的市场份额。
那么,进退维谷之间,空气净化器的终局是消逝于纷乱的市场竞争,还是迎着需求增长而迈入新的阶段?
一、疫情期间空净市场迎来“小涨潮”,空调的跨界梦碎?
直接受到疫情刺激的细分市场——空净市场是较为显著的一个。
疫情期间,随着人们愈发对居家空气质量的关注,进而带动了健康概念的家电市场增长,空气净化器作为消杀概念产品,是最接近消费者需求,成为品牌商的发力点。
3月18日,格力电器正式宣布推出可灭杀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消杀效率高达99.9%,售价1.2万元。同期,格力向武汉多家医院捐赠该产品共计60台,进一步将空气净化器推至市场与社会的焦点。
3月27日,米家空气净化器F1发售,去甲醛、除病菌、净雾霾三效合一成为最大卖点,病毒净化能力愈发成为空气净化器的关键。
比起品牌产品的上线,市场的反应显然更加敏锐一些。
据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20年第四周(1月20日-1月26日)开始,空气净化器市场在线上市场销售量大幅度提升,从第四周到第七周(2月10-2月16日),空气净化器线上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89.8%。
不难看出,从市场反馈到品牌动作,一系列的动作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炽热的信号,空气净化器在短期内依旧受到市场供需两侧的认可。
对此,当“智能相对论”再重新回味与导购人员的谈话,一切似乎都能理解。
尽管空调产品一直以来都尝试将空气净化器的功能靠拢,向健康概念推进,并以此推出新风空调等产品,将消毒、除尘、杀菌等健康相关的理念嵌入空调,但是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主打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更能在第一时间迎合市场需求,成为消费者争相抢购的产品。
二、身处“大退潮”下的空净行业,难掩尴尬
短期的市场增长确实令人市场与品牌都看到了消费者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但是这对于空气净化器市场而言,会是好事吗?
目前来看,或许很难决断。
一方面,健康需求增长的同时,受到刺激的也不仅仅是空气净化器市场,还有其他铆足了劲想要向健康理念发力的产品,特别是空调市场。
就目前市场的活动频次来看,空调市场显然要比空气净化器市场活跃。海尔在疫情期间率先推出56°c空调产品,并接连多场场景直播线上带货秒杀,动作频频;海信继而重磅力推新风增氧系列空调,更是打出“开机三分钟,满屋是新风”的宣传标语,竭力向市场推广。
不难看出,比起空气净化器,更多的品牌商似乎更愿意去加速推动空调产品的跨界功能,来应对此次增长的健康需求。
而这一切又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挤压空净市场的份额,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短期的市场增长为品牌提供了清库存的绝佳机会,未来或将导致更多的品牌快速逃离空气净化器行业。
究其原因,比起疫情期间的“小涨潮”,空气净化器的市场始终处于“大退潮”下的衰退期。
从市场数据来看,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空净市场迎来下滑,该年度空净市场规模为116.7亿元,同比下滑28.0%,线上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25.7%,线下同比下滑33.4%。
从品牌商数量来看,2018年空气净化器的在售品牌为499个,相比前一年有263个退出空净市场,且在奥维云网的监测下,仅4年来品牌数量一直呈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
为此,从全局来看,“小涨潮”的背后实际愈发暴露空调净化器市场“大退潮”下的窘境,当本来萌生退意的品牌趁着这场增长将库存清完,顺着浪潮退去,那么对于空净市场而言可谓喜忧参半。
三、来自外部的压力,空净市场的双向博弈
空气净化器市场虽然位列家电行业,但是并不算是一个稳定的市场。
日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马德军表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民众的健康安全意识提升到了顶峰。但尽管如此,空气净化器市场依旧难见喜色。
据奥维云网的监测与判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需求或将迎来断崖式下降,对此奥维云网更是给出一季度整体净化器市场将维持在20%以上的降幅。
何故如此?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尴尬波动便不得不提及两个维度的外向博弈。
其一,与越来越淡的环境话题博弈
小米最新上线的米家空气净化器F1整合三大功能,去甲醛、净雾霾、除病菌成为面向消费市场最关键的三大卖点。
那么谈及空气净化器,便不得不提及此前人人关注的雾霾话题。事实上,空气净化器能真正的进入大众消费的视野,少不了雾霾问题的推动。
但是,随着近年来,该问题的话题性与热度逐渐减少,加上地区方面不断的强效治理和生产资源优化,空气质量也在逐步向好。
就拿广东来说,作为经济强省,生产排放、汽车排放、人口排放等等带来环境压力本就十分严峻,但是随着各项治理措施的出台与实施,空气质量方面已然得到有效控制。
由前不久发布的2020年《关于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的命令》显示,2019年广东省大气六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至此广东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面达标。
那么,随着空气质量总体向好,被人淡忘的除了雾霾问题,接下来便是与其相关的产品,即空气净化器。
事实上,从空净市场的波动曲线来看,人们对居家空气质量并没有明确的感知需求,除非存在特大的社会话题或卫生事件。
比如,2014年空净市场达到了80%的增长,届时正是雾霾问题最受民众关注的节点;2020年同样迎来超过80%的短期涨幅,此时也正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
但是随后,不约而同的该市场都陷入了下滑趋势,逐步从主流视野退出,回归成为小众市场。
其二,与越来越近的产品功能博弈
可以说,外部给予空气净化器的压力不仅仅来源于宏观层面的大环境,更有同属家电行业的其他产品,比如空调。
随着产品技术的加码,空调不仅要主导室内的冷暖,也要主导家居环境的空气质量。这样的跨界主导从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来看,已经成为常态,甚至会成为未来空调产品的主要发力点。
目前,海信便是在极力的宣传旗下新风空调的空气增氧系统——通过加强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带来家居空气质量与温度的改善,进而达到“开机三分钟,满屋是新风”的宣传效果。
同样的,格力更是在新风空调上进一步打破传统单向流换气方式,采用双向流换气技术,以进风出风两个通道,实现独立空间的外循环新风净化。在功能上,越来越贴近空气净化器的主流作用。
走空气净化器的路,让空气净化器无路可走,新风空调的强势推进,让原本属于空气净化器的商业路径越走越窄。
为此,在这场产品博弈下,空气净化器也逐步尝试向智能化转变,试图做一些短期内空调无法实现的功能来拉拢消费群体。
科沃斯推出一款空气净化机器人「沁宝」,与传统的空气净化器不同,赋予机器人之名,其可以借助智能感知技术,监测家居场景的空气污染点,自由移动实行多空间场景的空气净化。
初步来看,空气净化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很相像,都是能在全屋移动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一个专注地面,一个专注空气。
那么,当产品功能的核心领域被空调侵入,空气净化器也逐步在外围领域扩张,在移动性、智能化等方面不断改善,以增强产品的市场优势。
结语
当我们审视空气净化器市场,可以发现,空气净化的需求一直都在,却迟迟未能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驱动。这直接导致了空气净化器始终徘徊于市场边缘,面临一时增长一时衰退的尴尬局面。
未来,或许空调的跨界能将空气净化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向主流市场;或许空气净化器也能沿着扫地机器人的路径,向移动化、智能化发展,以家居服务机器人的定位成为新时代的年轻产品,值得期待。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于东来的“爹味儿”,把胖东来从“风口”推向“浪尖” ?
- 读懂了vivo的用户脑、产品心,就读懂了国产第一如何炼成
- 苹果手机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价,这次还会有人“上套”吗?
- 2024年度VR产业回顾:混合现实头显成为主流;国内VR大空间强势崛起
- 阿里独家合作,亚马逊“亲测”代言,雷鸟创新打造 AI 眼镜新标杆,媲美 Meta !
- CES 2025 抢先揭秘:XR领域新品爆料,AI眼镜成焦点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诛苹果,再灭Meta?三星、谷歌、高通组“失败者联盟”,能否赢得XR领域终局之战?
-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 库克进军游戏圈?苹果Vision Pro与索尼达成合作 后者发行游戏刚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